下面的文字,【例汝今日】,这个汝是阿难呢,阿难一个人的同分。【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例就是比类,拿前面这个目眚见圆影易知的事,来比类我们现前难知的事,这个事情真是难知。为什么呢?我们张开眼睛,看看眼前的山河国土,一切众生,这都说是一切万象啊。那么这些万象呢,就是八识心心所的相分,换句话说,就是真见有了毛病呢,现的这些圆影。这个意思,诸位要仔细地去揣摩、去体会,才会实证得。可是眼前六尘的境界摆在我们眼前,能见的是我们的六根六识,所见的则是六尘境界。这个东西,要说是和眼睛生病看到灯上圆影是同样的虚假,确实不能叫人相信。可见得这一桩事情是难知的虚妄啊,灯上圆影是易知的虚妄啊。
那么这个根尘识啊,佛在经里不晓得跟我们讲了多少次,确实是虚妄的。凡圣同居土的根尘识是虚妄的,乃至实报庄严土的根尘识,还是虚妄的。所以佛在此地说,【皆是无始见病所成】。见病,这个无始见病呢,就是指的三细相当中的无明业相啊,这是无始见病啊。由于无明业相熏习不已,所以才起能见,就是转相,而成所见,就是境界相。这是唯识经论里面所说的三细六粗啊,虚妄现出山河大地,一国众生,这个九法界的依正庄严,正如同眼睛害了病而见圆影那个相是一样的。虽现,似境啊,不是真实的啊。所以佛在此地给我们下一句断语,是见病所成,几个人晓得这个事实呢?!几个人晓得这一切境界的真实相呢?!如果晓得这个真实相了,岂不是一切都放下了;晓得这个真实相了,岂不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立刻就证得大自在。心在一切万象之中如如不动,那就像前面讲的,是见目眚无咎啊。虽然终日在这个眚妄之中,他不迷,他不执着这个是真的。眼睛虽然有病,没过失,不出毛病,也同佛菩萨乘愿再来是一样的境界。
再看底下讲,【见与见缘,似现前境】,这两句很重要。见,就是刚才我说的八识心心所的见分;缘呢,就是八识心心所的相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国土众生,山河大地,那么这个就是心心所的相分。但是,这个两分,虽然是根境和合,原本不是实有,而是似现前境。似,就是真的啊,正像前面所讲的圆影一样。但是诸位要晓得,前面所说的五色圆影,非色所造,目眚所成,那么我们现前见与见缘呢,也不是真实境界所造的。从哪里来的呢?都是由于无明业识啊,无缘无故地生起见相两分。果然彻底了知见相两分都是依自证分变现出来的,这个变现,就是不是真的,像那个玩魔术一样,是变化有的,并不是真实有的。所以佛在此地,用的“似”啊。
再看底下一句,【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缘,是我们自己本觉妙明心体上忽然起了一念,这一念呢,就是不觉。起信论里面所讲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个就是指的一念不觉。那么由此可知,觉与不觉,就在有念与无念。无念呢,是觉,有念是不觉。我们要拿这一桩事情做一个真实的勘验,我们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的境界,我们起不起念呢?起念,就是迷,就是不觉,就堕在眚妄之中。如果一切不起心不动念,一切明了,那就是无咎,虽然带着眚,自己决定不迷惑。这个理要是不懂得,我们讲用功啊,真正是无从下手,真正是不得其门而入啊。
我们虽然学佛,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起心动念,换句话说,还是迷,还是不觉。这样,不但在行门上的功夫不得力,就是在经论、注疏里面,我们也实实在在是不解如来真实义啊。如果这个经义,一看就想彻底明了,也必须要以清净心来看,这是佛法跟世间法绝不相同的地方。世间法用分别心,用心心所;出世法决定不可以用分别心,决定不能起一念。而一切法,所谓是照了,所谓是明了,是了别而非分别啊。如果在原本自己本觉妙明的心体上起了一念了,那么本觉妙明就失掉了。失掉了,我们就叫它作无明。觉,就成了妄觉了,这就如同眼睛害了毛病一样。那么由此可知,我们现在山河大地、依报正报,是我们本觉妙明心体上忽然起了毛病了,那么才会有这么个现象。
【见所缘眚】,这一句这是说明,这一念不觉了,这才有能见的见分,以及所缘的相分。见,就是指能见的见分。所缘,就是讲见所缘的相分。下面一个字是比喻这一个虚妄的相不是本觉妙明心体上本来有的,所以叫眚啊。眚不是本有的啊,【觉见即眚】啊,这一个觉明妄见,本经后面讲的,因明立所啊,攀缘外面的境界,这就是眚病。所以佛说,觉见即眚。那么这一个觉,是妄觉,不是真觉。在这一句里面,前面所讲的,“元我觉明”,这个觉是真觉;底下所讲的,“觉见即眚”,这个觉是妄觉。同样是一个字,我们一定要把它分清楚。这个底下,觉见即眚啦,这个觉,就是一念,就是忽起一念,就是因明立所。这一段呢,是合明妄体本无啊。
下面两句,是合明真体非病。【本觉明心,觉缘非眚】,唯有本觉明心,不落方所啊。本觉明心,就是常住真心,也就是交光大师在《正脉疏》里面给我们指出来舍识用根,六根当中的根性呢,这是纯真,至真无妄啊,不落方所。觉缘非眚,是说,能觉诸缘起相,不著诸缘迁流,这样本非眚者。那么这个我们还从比喻上说,本觉,好比我们健康的眼睛,没毛病;觉明啊,好比是眼睛长了毛病了,眼睛有了病了;五根六尘,就好比灯上现的圆影一样。这是我们必须要认清楚的境界相。这样,本觉明心,能觉诸缘,而谓之非眚。所以,佛在此地给我们讲觉缘非眚,问题就是我们对于这个虚妄不实的境界觉不觉悟?这一个觉,是指的觉悟,上面那个本觉明心,那个觉是觉体,这个觉缘非眚这个觉是指本觉的作用,也就是般若智慧的观照。
但是,这一段经文义理都相当的迂曲,其目的无非是发明真觉妙明不生不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湛然常住啊,意思是在这里啊。所以,前面经文说过,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啊,到这个地方,就可以比类发明,证实真实之理体本来是离妄的,换句话说,一切虚妄都加不上啊。众生要想成佛,一定要相信这个道理,一定要依自心法界,这才说是真正的信佛。如果我们信自心之外的他佛,这是不能成就的。
编号068-b/133–进退合明
这样说起来,学佛的人,首先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具足实德能。实,就是实性,也就是此地所讲的本觉明心,也就是本经所说的六根的根性,这是真实的。相信自己具足一切德,一切能力,这样才能够有成就。如果要是失去了信心,唯信是心外有佛,心外有法,那么我们依然是不得其门而入。即使是在经论注疏里面,我们也无法正确地理解教义,所谓愿解如来真实义啊。如果是教义都不明,在修持上,当然是障碍重重,而功夫不得力。这个地方,就是教我们要认识事实的真相,然后就可以确切地明了我们的本觉明心在日常生活当中大放光明啊,无所不觉,实非有眚之妄见可比。这是应和上文的“然见眚者,终无见咎”,学佛的人,最低限度要到这个境界,才得真实受用。法身、般若、解脱,才有门径可循啦,才有方法可入。
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这一节的经文,是我们特别补讲出来的,希望同修要深深体会这个意思。经文不长,文义宛转委曲,佛的用意很深,悲心苦切啊,我们要细心地去体会,依教奉行。而后,才能做到自利利他,同圆种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