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原理》01:两个思考方式:零基思考和假设思考

《工作的原理》01:两个思考方式:零基思考和假设思考

00:00
13:50

欢迎收听后浪讲书。


今天为你讲解的书是《工作的原理:解决问题篇》,作者是斋藤嘉则。


斋藤嘉则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伦敦大学政治和经济学院,是日本知名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曾经在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任职多年,为很多大型企业提供过顾问咨询服务,有着丰富的解决问题经验。


作者将他多年的工作经验归纳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公式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思考方式、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流程,对我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有着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通过这本书,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斋藤嘉则的创作思路,分三个部分来讲解这本《工作的原理:解决问题篇》:

第一部分,两个思考方式:零基思考和假设思考。主要介绍零基思考和假设思考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第二部分,两个分析技巧:MECE和逻辑树。主要介绍MECE和逻辑树的原理和使用关键点;

第三部分,一个解决系统。主要介绍使用解决系统解决问题的步骤。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这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两个思考方式:零基思考和假设思考。


以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去买烟,一盒烟30块钱,甲说让店家顺便送一盒火柴,但是被拒绝了;而乙则让店家把烟便宜5毛钱,店家同意了,他用便宜的5毛钱买了一盒火柴。


同样拿着30块钱,甲只买到了一盒烟,乙却买到了烟和火柴,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让老板送火柴,老板会觉得自己在火柴上吃了亏,自然不愿意;但是让把烟便宜5毛钱,对于烟这个商品来说他依然是赚的,当然会同意,而用便宜的5毛钱再买火柴,老板会觉得自己并没有吃亏。这就是思考方式在解决问题上的重要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问题的世界,每天都要面对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客户的策划案总是通不过,该如何修改?团队里的成员工作效率低下,该如何解决?现有商品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如何才能提升竞争力?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这就需要用到思考方式了。


作者在书中为我们分享了两种非常有用的思考方式,分别是零基思考和假设思考。


下面我们一一给大家说明这两种思考方式的区别和原理,首先我们来说第一个思考方式:零基思考。


什么是零基思考呢?简单来说,就是抛弃我们原有的经验和思维框架,把自己当成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人,从零开始思考遇到的问题。


随着年龄和工作经验的增长,我们对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认知和经验,这是一种优势,可以让我们在熟悉的领域更加游刃有余;但这同时也是一种劣势,固有的认知和经验会固化我们的思维,加大我们思维的局限性。


比如拿给你一个圆问你像什么,你会怎么回答呢?大多数成年人可能给的答案都是: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圆呀。但是如果你拿这个圆去问孩子,你却会得到很多不同的答案,像月亮、像月饼、像车轮子、像甜甜圈……


这就是因为大人的思维已经固化了,他们已经知道了圆只是一个形状,所以看到之后他们想到的首先就是形状本身,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不认识圆这个形状,思维也没有被固化,所以会有五花八门的答案。


而零基思考就是要我们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忘记自己思维里面的框架和因果,从零开始思考问题,不考虑已经产生的任何成本,从一切没有发生时开始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本。


零基思考有两个关键点,第一点是跳出已有的框架,不考虑已经投入的成本。当你遇到问题时。首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最开始就是这样,你会怎么做?”。其实也就是回到原点,把一切归零,然后再去思考问题,这样可以让我们不受沉没成本的影响,做出正确的决定。


就像很多人,夫妻之间明明已经过不下去了,但是宁愿整天吵架也不愿意离婚,他们真的是因为舍不得对方吗?其实并不是,大多数人是不甘心自己多年的付出,觉得离婚了自己的付出就打水漂了,所以哪怕是不爱了,哪怕已经在互相伤害,却也不愿意放手。然后拖得时间越久,沉没成本越大,越不甘心放手,有的人甚至赔上了自己的一生。


如果你的感情或者婚姻里遇到了一些问题,让你陷入了纠结和矛盾中,一方面觉得这些问题让你无法忍受,另一方面又觉得都这么多年了,分了有点可惜。那你就问自己:如果一开始他就是这样,我还会选择和他在一起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就需要重新好好考虑你们的关系了。


这个方法不仅适应于感情,同样也适用于工作中,当你的工作遇到了一些问题,让你纠结在是否要继续干下去,这时候你就这样问自己:如果一开始我就知道会有这些问题,我还会入职这家公司吗?答案如果是肯定的,那就说明这些问题其实在你可接受的范围内,也就没必要纠结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就要慎重考虑是否继续留下。


这个方法适用于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你遇到问题陷入纠结时,一方面不甘心已经付出的成本,一方面又觉得这个问题不可接受时,你就用零基思考的方式,让一切回到原点,问自己如果最开始这个问题就存在,你会怎么做,然后跟着最开始的选择走,这样才会及时止损。


零基思考的第二个关键点是抛弃已有的流程和经验,思考对顾客或者自己有价值的因素。社会每天都在发展,人也每天都在进步和改变,过去的经验不一定就适用于现在,经验有时候还会束缚我们的思维,让人无法创新,所以抛开经验,只考虑有价值的,反而会得到意外之喜。


就像以前非常流行但是近几年却几乎消失不见的诺基亚手机一样,就是因为看不到市场的变化,固守着陈旧的经验,最终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产品被社会淘汰。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焦于对自己或者顾客有价值的要素上,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的根本,真正解决问题。


作者在书中提到一个案例,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事情,早餐店的经营模式。在你的印象中,早餐店应该是什么样呢?是不是要么是路边摊,要么就是小门店,并且经常需要排队等候,顾客着急地等待着,老板忙得团团转,这应是很多早餐店的固有模式。


但是上海出现的“早餐自提柜”打破了这个传统的固化流程,创造了新的早餐模式。早餐自提柜大多都是建在上班族的必经路线上,顾客在手机上下单之后,会收到餐品制作完成的提醒和取餐码,然后上班的时候路过自提柜扫码取餐。


这个早餐自提柜其实就是抛弃传统的流程经验,站在对顾客有价值的因素上考虑的,上班族时间紧急来不及吃早餐是痛点,而早餐自提柜刚好解决了这一痛点。对于商家老说,早高峰时人手紧张来不及做饭是痛点,而早餐自提柜也解决了商家的这个痛点,因此早餐自提柜不管是对于顾客还是对于商家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早餐自提柜就是运用了“零基思考”的方式,打破了固有的框架和经验,站在客户的角度重新思考,最终实现了创新,解决了上班族和商家的问题,能大受欢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说完零基思考,我们再来说第二个思考方式:假说思考。


假说思考,顾名思义,就是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假说,然后以假说为基础采取行动,去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当然,假说并不是说随随便便假说的,是要根据已有的信息和理论,去做出可能性比较大的几种推断,然后再通过搜集资料或者实践,进一步去验证假说,然后不断地修正推断,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


这个思考方式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用到,比如对于新手爸妈来说,遇到宝宝哭了时会怎么思考?首先会想宝宝是不是饿了?不是,才刚吃过奶;那是不是尿了?摸一下尿不湿,是干的,不是尿了;那是不是哪里不舒服?然后检查宝宝的身体情况。就是不断地验证假说,推翻后建立新的假说,直到找到问题的真相,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


假说思考有三个关键点,第一点是一定要有和行动相关联的结论。就是说这个结论是可以通过行动去验证的,在做假说的时候不用纠结结论是否很准确,做出假说结论之后,我们接下来需要对结论反复用“so what”去思考,也就是不断问自己结论准确会怎样,直到最后推出可以用行为验证的最终结论。


举个例子,比如你发现自己血压有点高,做出的假说结论是“体重过高会导致血压升高”;然后针对这个结论再去思考,得出“不减肥的话会影响身体健康”,再进一步思考得出“需要通过运动来减肥”,然后再进一步思考,得出“每天跑步30分钟”的结论,这个结论就可以通过行动来验证了。


假说思考的第二个关键点是通过不断思考去找到结论背后的原因,也就是我们是基于什么理由得出的这个结论。


还拿“体重过高会导致高血压”这个结论来说,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呢?可能是因为身边大多数的肥胖人群都有高血压;也可能是以前不胖的时候血压是正常的,最近胖了之后才出现了高血压。找到了理论依据之后,我们才可以找到验证这个结论的行动方式,比如运动可以减肥,我们可以通过减肥来验证高血压是否真的和体重有关联。


假说思考的第三个关键点是与其思考“最优”不如执行“次优”。常言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任何问题的解决方法都不止一个,我们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最佳解决方案,不如先执行次优解决方案,抢占先机。


这一点在工作中尤其重要,当你还在绞尽脑汁找最优解决方案的时候,可能对手已经通过验证次优解决方案,收集到了更多信息,抓住了机会,获得了领导的认可。所以有些问题我们不必执着于去找最优方案,可以先行动起来,通过验证次优方案,不断地去优化和完善,只要最终能够解决问题,你的方案就是最优的。


以上,就是《工作的原理:解决问题篇》中对两个思考方式的介绍。通过本篇内容,我们了解了零基思考和假说思考的关键点。零基思考就是抛弃原有的框架和经验,放下已经付出的沉没成本,把一切归零,重新站在对自己或者客户有价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假说思考就是先做出假说,然后通过行为去验证假说的准确性,然后不断修正结论,直到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为止。


好了,《工作的原理:解决问题篇》这本书中关于两种思考方式的内容就讲到这里,下一节我将为你讲解两个分析技巧,MECE和逻辑树。


感谢收听后浪讲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