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快思考vs慢思考,哪个方式更靠谱?|思维系统
开头引入:
在开始今天的内容之前呢,请大家打开文稿,看两幅图。
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两张图中的横线段,每一幅的两条线段是不是等长?这是心理学上鼎鼎大名的视错觉图,可能很多同学都看到过,我就不卖关子了,直接公布答案,两个图里的线段都是一样长的。
我想请大家格外注意一个点,在我们认识到这个答案之后,继续看一下这两幅图,诚实地回答一下,看起来,仅仅是眼睛看到的情况,我们能得到相等的答案吗?
很诚实地说,尽管知道实际上拿尺子测量的结果是相等的,然而就我们眼睛看到的感觉来讲,怎么看怎么都是上面那条线段稍微长一点,而下面那条线段稍微短一点。但是,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是能够忽略掉明明看起来就不等长这件事,而选择脱口而出那个经过测量、并且公认的答案,没错,它们就是一样长的。
概念理论:
从思维的角度上讲,看起来不等长,但能够回答出等长,这个比较有意思的情况,其实是我们思维系统中的两大模块分别在起作用。
我们把得出“看起来不等长”这个感受的思维系统,叫做系统1。假如给刚才看图片的过程加个慢镜头,我们就会发现,当我们的目光瞥见图片的一瞬间,“看起来不等长”的感觉就出现了,我们几乎完全感受不到这个思维过程是怎么发生的,结论就这么出现了。
所以,我们从这个例子中总结一下,系统1的几个特点——它的运行无意识并且非常快速,不怎么费脑力,我们对此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甚至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直觉系统。
而“实际上它们等长”这个答案的得出,在这个过程中起作用的思维系统,叫做系统2。在系统2的思维过程当中,我们是基于客观事实的分辨,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我们会冷静下来,不要被直觉牵着走,而是使用更为精确的工具来获得正确的答案。
所以,系统2这种思维系统,能够把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比如说复杂的运算。而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
有关这两个思维系统的心理学研究,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把系统1叫做快思考,系统2叫做慢思考,并且有很多很有意思的研究发现。
内容细化:
如果我们用拟人化的比喻来看待这两个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相辅相成。系统1是一个自动化的思维过程,而系统2则是当我们自动化思维无法得到相应的结论的时候,才会出马。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我们的大脑是能懒人则懒的,偷懒的方式就是少用认知资源,多做一些直觉性的判断,当且仅当直觉性判断不能够成立的时候,我才会调用精细加工,去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系统1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工具,叫做联想。当我提到风的时候,你马上就能联想到雨、联想到凉爽;而提到吃,则马上联想到各种美食,这种联想是如此自动化地发生,我们挡都挡不住。不仅如此,系统1还非常善于在一些独立的信息中间发现连贯性,并进一步讲出一个看起来合情合理的故事。
比如说,我接下来给出三个词,大家听完之后看看自己会有什么联想。这三个词分别是“小明”、“吸烟”、“咳嗽”,好了,如果听完之后过一会儿,再来回想的话,我相信肯定有人回想起来的是“小明因为抽烟而咳嗽了一下”,系统1把我们连续听到的3个词,自动化地加工成了一个句子,准确的说是一个有因果关系的小故事。
心理学家曾就此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被试读一些故事,其中有一句写的是简的故事:“在纽约拥挤的大街上逛了一天,欣赏完美景后,简发觉自己的钱包丢了”。之后,研究者对读过这个句子的被试做了一次突击回想实验,结果很有意思,这些被试觉得,“小偷”与这句话之间的联系,比“景色”与这句话的联系更为紧密,尽管原句中出现的是景色相关的词,而小偷相关根本没有出现。原来,在纽约、拥挤、街道这三个词一起出现的时候,追求故事连贯性的系统1自动联想到了小偷这个因素,作为丢钱包的原因。
在系统1编故事编的很开心的时候,系统2在干嘛呢?它在偷懒。当研究者让被试做回想实验的时候,肯定发出了明确的指令,这时候系统2不得不参与一下,而它参与的方式就是接受系统1的建议——这原因给的很合理嘛,做完这个判断决定之后,系统2就又偷懒去了。其实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记忆错觉,而记忆错觉的发生就是因为系统1的思维给我们预设了一些错误的相关信息。
除了联想记忆之外,系统1还包括直觉思维。心理学家克莱因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消防队去救火,着火地点在厨房,他们到达着火地点后,刚用上水管浇水,消防队的指挥官马上大喊“全部撤离!”,但其实指挥官喊完的时候,并不知道为啥下这个命令。队员们非常训练有素,马上就撤出来了,结果全部人员刚刚撤出,厨房地板就塌了。指挥官靠着他灵敏的专业直觉,救了大家一命。事后,他仔细回想,才发觉异样,因为厨房的火势很小,但是指挥官却感觉耳朵特别烤的慌,最后发现,真正的着火点在厨房下面点地下室。
就像这个故事一样,我们对直觉总有一些美好的想象,但实际上,直觉也经常犯错,比如,我给大家出一道题,球拍和球共花费110块,球拍比球贵100块,问球值多少钱?有很多人第一个给出的答案会是10块,给出这个答案的过程非常直觉,我们都觉得这道题挺简单的,但是算一下就会知道,这是个错误答案,实际上,球的价格是5块。
系统1在用直觉找答案,系统2在干嘛?还是在偷懒,因为这时候系统1已经得到了一个答案10块,系统2一瞧,看着挺像正确答案,那就是它了。只有当别人告诉你,这个答案是错的,系统2才会真正马力全开,去计算这道题。
当然,这个题目并不是我的原创,美国上万名大学生都回答过这个问题,像哈佛、普林斯顿这样的名校,都有超过一半的学生给出了符合直觉但错误的答案。可见,系统1并不会因为学业表现优秀而在直觉表现上不犯错。
系统1还有一个比较恐怖的事实,那就是它是一个无法关掉的思维,就像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那样,除非死亡降临,否则我们就会一直用到系统1。但是我刚刚也提到了,系统1和系统2是相辅相成的,系统2习惯性相信系统1的材料,并且大量依赖系统1做判断和决策。
当然,系统2也不是一味依赖,比如说,给你出道题,13X77,这时候联想记忆歇菜,很多人都背过99乘法表,但几乎没有人会把两位数的乘法运算结果也背下来,这有点变态了。直觉思维也宕机了,系统1全面投降,于是乎,系统2出山,调用我们大脑里关于乘法运算的复杂知识,集中注意力来计算这道题。但是计算这道题的时候,它还是会依赖一下系统1,比如脱口而出的3721这种简单的计算。
另外,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也就是系统2全面运作的时候,会屏蔽掉很多其他的事情,系统1似乎被抑制了。有两个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他们设计了一个两队篮球比赛的短片,一队穿白球衣,一队穿黑球衣,他们给被试的任务是,通过看视频,统计出白球衣队员传球的次数,并且忽略黑球衣队员的传球,这个任务真的很难,必须全情投入。片子播到一半的时候,一个穿着大猩猩服装的女人出现了,她模仿大猩猩的动作穿过正在打比赛的球场,一共持续了9秒钟。结果呢,忙着统计传球次数的被试都没看到她,而那些接到的任务仅仅是观看这部片,并且不需要做额外任务的人,都看到了她。
在这个过程中,系统1负责观看和定位,而系统2决定看什么,任务的难度让系统2决定收窄注意力的范围,高度集中在传球上,从而导致系统错过了戏剧化的大猩猩。
讲到现在,我们似乎发现了系统1和系统2,也就是快思考和慢思考这两种思维的复杂性,看起来慢思考更靠谱一点,但它又和快思考之间有着很深入的关系,依赖快思考的内容,也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似乎很难直接下一个定论说,谁更靠谱。
概括总结:
我们这节课先讲到这里,总结一下。我们讲了快思考也就是系统1的运行出在无意识的状态,也不费脑力,而联想记忆和直觉思维是系统1比较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并且系统1是不会停下来的一种思维。而慢思考也就是系统2则需要注意力参与,也比较消耗脑力,但同时它又有很强的惰性,并且做决策往往依赖系统1,也会经常犯错。
结尾互动: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思考题,系统2的属性和特点,这节课里我们是在和系统1的对比过程中得出的,而如果拿着中慢思考和我们前面几节课讲道的结构思维和批判思维比较的话,它们又有什么不一样呢?欢迎留言讨论,我是张昕,我们下节课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