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高血压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4、高血压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00:00
06:33

间维维总结了1957年—2014年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相关文献,这些文献中,高血压的中医病机有36种,中医证型有96种。可见目前中医各家在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并无统一标准,在相对有指导作用的文献中,如《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高血压中医诊疗指南》中,对高血压的分型依然不同。简维雄等收集临床名家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总结了各个医家对于高血压病机的具体看法,并调查了这些文献中中医高血压证型的分布规律,认为中医对高血压病证型的认识存在分歧,进一步影响了中医对高血压的研究与临床疗效的评估。牛子长对临床各医家对高血压病机的认识进行总结,认为应该先辨虚实,实证的病机有气滞、血瘀、痰浊、水湿、风寒、火、便秘食积。虚症的病机有气虚、血虚、阳虚、脾虚、肺虚、肾虚、肝虚、心虚,并提出对高血压的一些观点,如高血压不能彻底治愈,血压不一定要降到西医的标准值等。张文涛认为水饮内停为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证型,主张运用利水渗湿法治疗高血压。卢旭等认为高血压应属《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脑充血证”,“脑充血证”即使脑中脉管充而不溢,与西医的高血压较为相似。同时认为“脑充血证”的基本病机为气血上逆,与自身气机调节不畅相关。王萍等总结了数位中医名家治疗高血压的经验,认为中医各家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重视五脏气血阴阳失衡,如肝易上逆、化火化风,肾易不足,心易受肝所累,脾气、肺气易伤,须补脾补肺,在注重五脏病机变化的同时应还应注意祛风、化痰、除湿。王托资等运用滋阳降火、潜阳熄风法治疗高血压,认为高血压的主要病机为“上实下虚”,“上”主要指肝气郁结,气逆于上,“下”主要指肾的阴阳失调,水不涵木。汪承芳等总结了姚淮芳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姚淮芳在临床治疗高血压时喜欢从肾虚血瘀的角度治疗,她认为患有高血压病的大多数都为老年人,老年人年老肾衰,故肾不足为高血压之本。同时,因肾精血亏少,瘀血内生,瘀血为标,贯穿于病程始终。夏娟娟等认为,高血压的病机为肝火亢胜夹痰,她认为肝为阳脏,易化热化火,炼液为痰,痰作为重要的病理因素,可导致临床上的各种症状。顾宁认为高血压的病机为虚实夹杂,虚为脏腑之虚,肝肾阴精亏虚,精血不足,脾土虚弱,运化能力不足。实为因脏腑之虚而产生的风火痰瘀之邪。临床治疗时应该细细分开

4、存在问题

中医发展的道路崎岖,人们对中医的争议从未停止,但是在每次国家面对重大的卫生事件的考验中,中医药总是发挥了它巨大的力量,捍卫着人民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身为中医的继承人,应该继承、学习、发扬中华民族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高血压中与西医相比,仍有许多的不足。①、药物的标准化:西药的药厂有很健全成熟的检验和制造标准,患者在拿到药物以后,可以很准确的每天摄入定量的药量,但是中药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着产地、品种、土壤、温度、用药部位的成熟程度不同等,在储存和炮制过程中存在炮制方法、湿度、温度、是否与氧气接触等不同,在煎药中也存在许多与古书上煎药方法相出入的煎药方式如先煎后下,去渣再煎等不同。种种原因无法精准的保证患者每天的摄入量相等。②、服药的顺从性:在西医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临床医生会优先选择长效的降压药因为长效的降压药使患者更容易接受。中医汤药一般煎煮起来费时费力,即使在医院煎药,一般最少也是一日两服,且需要温服。患者服用起来费力,自然会选择服用更方便的西药。③、药物经济学:目前西药的价格已经足够低廉,而中药处方的价格相对昂贵,而且须定期就诊,调整处方。④、疗效:西药对于血压只是起到控制作用,并需要终身服药。人们对于西药的疗效也普遍了解且接受。相比之下,人们对中药的药效了解不足,对中医治疗的期望比较高,希望“中医治本”,能使他们彻底摆脱对药物的依赖,所以一旦疗效达不到患者期望的条件,患者往往会对治疗丧失信心或到别处求医。

5、展望未来

尽管中医治疗中仍有诸多不足,但是中医治疗慢性病仍有很多优势,另外中医除药物外还有许多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手段,如针灸、推拿、火罐、药浴、太极拳等。历史上叶天士在为百姓治病时曾感慨没钱治病的人很多,从而不断研究出成本更低的治疗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典范。今日人民的生活条件虽然已经改善,但是医疗仍然是很严重的社会负担,甚至有相当多的人有病不舍得治,看不起病。愿随着时代的发展,治病难的问题可以逐渐得到解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回关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