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血压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3、高血压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00:00
05:46

2.3、饮食不节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腑皆以受气”说明了脾胃对于人后天气血生化的重要性。由于生活的压力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饮食陋习暴露在人们的生活中。脾胃喜欢有规律的,营养均衡的饮食。以下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错误的饮食习惯,一些人往往因为工作的原因,错过用餐时间,并在下一餐中补偿性的摄入过多的食物,这种时饥时饱的饮食习惯与胃的生理习惯不相符。饮食不洁:一些很美味街头小吃中往往会加入过量的食品添加剂或调味料,甚至一些不法商贩会使用变质的食材,这些不合格的食品会对脾胃造成伤害。偏嗜某种食物:过食某种食物,如肥腻、辛辣、黏食、酒食、咸食等。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的会对脾胃的运化和收纳能力造成损伤,还会造成体内某些物质的蓄积,如痰、水、淤血实邪,耗伤用于消化和收纳的基础物质,胃阴和胃阳。久而久之会导致水谷精微的摄入不足,水谷精微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生化乏源,久而生病。如赵文博等对咸味与高血压之间的联系认识深刻,他认为咸味过极可以影响中医肝、脾、肾的功能,咸味入血后走肾,化为热邪,对肾脏的功能造成损伤,后间接对脾胃和肝脏的功能造成影响,同时咸味还可以造成淤血,湿滞,虚损等病理改变,这些病理改变又可以变为病理因素,进一步影响机体,导致高血压发生。

2.4、情志因素

中医理论中,七情与五脏之间的关系息息相关,五脏虚实的变化可以变现为情志的变化,过极的情绪也可以伤害脏腑。如怒极可以伤肝,使肝阳上亢。《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说明了情志对人的伤害,七情过极可以发为本病。刘晓云等对62例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发现焦虑状态明显和高血压病有明显的联系,且焦虑程度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杨芳芳等对近年来抑郁相关高血压的资料进行了概括,总结出多种抑郁损害血管内皮功能的途径,同时也肯定了抗抑郁的相关锻炼,如瑜伽、冥想等同样可以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说明人的情绪与血压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2.5、劳逸失度

《素问·宣明五气》云:“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卖和快递等行业的兴起,电子娱乐逐渐代替了原始的户外娱乐,“富人病”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过逸和过劳都会引起身体的气血阴阳失调,房劳过度还能伤及人体阴精,导致疾病的出现。

2.6、其他

随着科学发展进步,许多学者试图通过现代科学赋予中医新的活力,赵薇薇等试图研究肠道菌群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正所谓“脾为后天之本”,脾胃的功能与胃肠中的菌群息息相关,脾胃的摄取营养的功能又支撑着一切人们日常所需要的营养,因此对于肠胃中菌群与疾病的关系的研究十分迫切,认为饮食习惯可抑制或改变肠道内菌群的分布,如高盐饮食会使双歧杆菌和放射菌的数量减少等,一些菌群数量增多会诱发血管内的炎性改变,或诱发骨髓分泌更多的炎性细胞,对血管造成损伤。

3、病机

目前中医对高血压的病机的认识角度各有不同,最常见的是临床上的各个医家根据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体征等,结合中医四诊,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虽然各个医家对于高血压的认识都不完全相同,但是每个医家都有其核心的病机,并围绕其核心病机进行辨证论治。除此之外,“血脉病”及“血脉理论”的出现完善了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血脉病”的范围很广,除了高血压以外,“血脉理论”还可用来指导治疗动脉硬化、糖尿病等血管病变或是以血管为主要损伤对象的慢性病,说明现在中医正逐渐把“脉”作为一个独立的脏器来研究。若未来以“脉”为中心的中医理论逐渐完备,形成完整的辨证体系和临床治疗标准,中医药可能有望逐渐替代西药的治疗,为无数血管病及慢性病患者带来巨大受益。中西医结合一直是临床上的热门话题,一些学者尝试用中医西医结合去解释高血压的病机,另辟蹊径,总结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理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