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01:读书前需要做的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01:读书前需要做的事

00:00
13:58

欢迎收听后浪讲书。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家里堆了很多书,可是基本上都没看过,甚至有很多连包装膜都没撕开;


本来想利用碎片时间读点书,给自己充充电,结果早上看得津津有味的内容,下午立马就跟没看过一样,简直就是过目即忘;


或许你自律性很强,也读完了某个“必读书单”,却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获得什么脱胎换骨的改变,从而开始怀疑读书的意义……


当然,如果你只是把读书当作一种消遣和娱乐,那有没有读完、有没有记住书中的内容,都无所谓,只要“读书”这个过程让你觉得开心、享受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你内心里是抱有一些“企图”,想要通过读书获得知识、开阔眼界、提升认知,甚至掌握某种技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那么“读书”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阅读,是一门讲究方法和技巧的“学科”。


从如何挑书、选书,到对书本内容的记忆和思考,再到对知识的甄别、归纳和整理,直到最后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每个环节都是积累、都是功夫。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学习一下如何通过利用笔记读书法,把我们买到、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吃”进脑子里,用到生活中。


下面,我将分为三个部分来为你讲解这本书:

第一部分 读书前需要做的事,主要介绍读书笔记的类型,以及如何利用笔记选书、购书。

第二部分 利用读书笔记改变读书方法,主要介绍读书笔记的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 读书后需要做的事,主要介绍如何利用读书笔记进行重读,内化书籍内容。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这三部分。


第一部分 读书前需要做的事情

目前大家对于“记读书笔记”这件事的态度,可以说是呈现出了一个两极分化的状态。


一部分人做读书笔记格外认真细致,甚至准备了许多笔记本,按照书籍类型、具体用途等分别进行记录。另一部分人则从来不做读书笔记,甚至认为记读书笔记会拖延看书的速度,降低读书效率。


这两派人常常在网络上就“需不需要记读书笔记”这件事唇枪舌战,各说各的理,辩的不可开交。前者认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把书籍里的精华部分记录下来,才算是真正“记住”了这本书;后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快速在网上搜索得到,根本不需要再费时费力地去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在移动端如此发达的信息时代,我们还有必要“笨拙”地记录读书笔记吗?


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给出了绝对肯定的答案。在奥野宣之看来,通过快捷方式保存下来的内容,是没有经过自身大脑思考、加工的,这种手段搜集到的内容既不能融入我们的身心,也不能变成我们无形的财富。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跟风保存了大量的电子书,却一本未读;或者是翻阅过许多本书,却什么也没记住,也从未因为阅读得到任何改变。


关于读书和读书笔记,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独特看法。他把“读书”这件事分成了五个阶段: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


奥野宣之认为,读书笔记应该是从选书阶段就已经开始,并且完整贯穿了读书这五个阶段的,而不是像我们平时那样,只在“读书”和“记录”的阶段中才会去做读书笔记。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曾经为了凑单买过不少畅销书,可是拿回家以后却连翻都没有翻开过;也有一些据说很有用、很经典或者很专业的书籍,我们拿到手却根本读不进去,也吸收不了。


看来选书就像谈恋爱,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有从选书的阶段就开始认真对待,才能尽量保证我们所读到的每一本书都是我们所需要的、适合我们的。


奥野宣之独创出的这套“笔记读书法”,就是主张利用读书笔记学习如何选书、怎么读书,以及如何把书中的内容刻在脑海里并加以活用,然后把这些做法转化为实用、可持续、属于自己的技巧。


今天咱们先从选书和购书入手,来说一说如何利用这个笔记法有效读书。根据笔记的使用方法,奥野宣之把读书笔记大致分为了四种:


1、随想笔记

这类笔记主要用于记录我们平时的感悟,尤其是与书有关的各种信息。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或者走在街上触景生情的时候,都有可能会闪现出一些小念头:


“有没有这种题材的书呢?”、“好像以前有本这样的书,我特别想看来着。”、“我感觉读读那本书,有可能会帮我解决眼下的问题。”


把这些日常中闪现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笔记本里,等以后选书的时候会派上用场的。


2、购书清单

顾名思义,就是一份列有具体书名,用来到书店指名购买的清单。这份清单就来自于随想笔记中的内容,或者干脆来自于电视、书评、栏目或者朋友的推荐。


有了这份清单,我们就不用在书店漫无目的地挑选,而是直接按照自己的需求主动选择书籍了。


3、各种报道的剪报

剪报的来源可以是报纸、杂志上的书评,也可以是出版社、书店发布的图书信息,还可以是与书相关的作家、名人采访,甚至可以是各类丛书里的出版社广告。


通过这些渠道,我们不但能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把它们列入购书清单里,还可以了解到书籍内容以外的信息,比如书籍作者的个人经历、创作经历,或者业内人士对这本书的评价等。


定时翻看这些剪报,在读到某本书时针对性地找出与它相关的内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得到一些不同的感悟,甚至启发我们的某一些创作灵感。


4、读书笔记

这是最传统形式的读书笔记,也是我们平时做的最多、最熟悉的读书笔记,即在读书的过程中或是读完书以后,在笔记本上做摘抄、写出读后感,记录自己从这本书中学到的知识和得到的感悟。


在记录读书笔记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再次复习和总结,也就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书籍内容的印象和理解。


在这一步中,我们就可以翻阅、参考随想笔记和剪报笔记中的内容,结合我们最初的一些灵感、笔记本里的相关书评和报道,甚至是我们过去写过的一些感想,让过去和现在的思考联系起来,完成思想上的飞跃。


看到这里或许你已经发现了,这四种读书笔记和上面五个读书阶段是存在一些对应关系的:

选书——随想笔记、剪报笔记

购书——购书清单

读书——剪报笔记、读书笔记

记录——读书笔记

活用——随想笔记、剪报笔记、读书笔记


很明显,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书,就要利用随想笔记和剪报笔记。奥野宣之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做随笔记录的习惯,看到感兴趣的话题、报道,或者有一些突发的小念头,就把这些零碎的信息记到随想笔记里,不需要特意进行分类,只按时间顺序记录就好。


比如在看电视的时候突然看到考古纪录片,引发了你对三星堆文化的强烈兴趣,那有没有以三星堆文化为主题的书呢?或者在生活中,你总是因为不善表达而遭到误解,那有没有可以帮助你提升表达能力的书呢?


这些隐藏在生活中的点滴正是我们真正感兴趣,或者真正需要的,如果不记录下来,这些一闪而过的念头很容易就会错失掉。通过记录,我们可以针对我们最迫切的需求或者最感兴趣的部分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把被动阅读变成主动阅读。


剪报也是如此,不管是广告、书评、或是在某段文章里,都有可能藏着某本好书,只要是让你感兴趣的内容,最好都剪下来记录贴到笔记本上。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可以把随笔和剪报翻阅一遍,把记录在里面的书整理出来;如果只是与书有关的念头,或者一些零碎的相关信息,那就上网搜一下,找到准确的书名列入购书清单。


根据作者的建议,我们可以用活页纸制作一张购书清单,将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备注列成表格,放到笔记的最后一页,如果笔记本写满了,而清单内的书还没看完,这时就能很方便地把这张清单继续夹到下一本笔记本。


在表格备注一栏,可以写上一些参考信息,比如简单写上自己为什么想读这本书。在买书时借助备注信息回忆当时想买它的原因,再判断现在是不是还想买,这样就可以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书单了。


当然,随着移动端的日渐普及和便捷,我们随身携带笔记本的几率越来越小了,就连日常阅读,现在读的通常也是线上读物,而不是传统的报纸、杂志。所以为了贴合自己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把手机里的备忘录或者各种笔记APP利用起来。


同样不需要分类,只要按照时间顺序,把我们脑海中闪现的那些念头用文字或语音的方式记录在同一个软件里就可以了。在某篇文章中读到好的段落、看到好的图片,看到微信公众号推出的书单、某个网页上的广告,都可以用截图的方式来代替剪贴保存。


通过这种方式记录想读和需要读的书,定期对随笔和剪报进行翻阅整理,我们才能在不断更新列表的同时看清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养成带着目的去读书的主动意识。


最后,我们买书的时候还要再次进行确认,看看书籍里的内容是不是和我们需要的一致。奥野宣之更偏向于到实体店买书,因为这样可以在购买时就翻看到书里的大致内容;尤其是完全不了解的作者,或者各项信息完全陌生的书籍,以免发生书名和内容不符,或者文风让人无法接受的状况。


这个问题当然是见仁见智的,网络时代信息如此发达,大部分人都已经习惯了从网络购物,包括我自己,我觉得这没有什么问题。但如作者所说,大家还是不要盲目购买,更不要冲动,如果遇到实在无法确定的书籍,先到实体店去看看也是一种好方法。


以上,就是我们在读书前应该做的事情。通过本篇内容,我们知道了奥野宣之把读书分为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活用五个阶段,想要找到真正对应自己兴趣和需求的书籍,就要从选书开始认真做笔记。同时根据笔记的使用方法,他把读书笔记分为随想笔记、购书清单、剪报笔记和读书笔记四种,我们可以通过记录随想笔记和剪报笔记的方式,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挖掘出我们真正的读书需求,列出独属于我们自己的购书清单。


好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关于读书前应该做的事情就讲到这里,下一节我将为你讲解读书时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是如何利用读书笔记改变读书方法。


感谢收听后浪讲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oumeidong

    加深印象还是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