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页第一行:
【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
这个四句,是世尊开示我们,误认心性。经文虽然只有十六个字,含的意思非常之广泛。那么此地所讲呢,也就是平常所讲——妄认缘尘,分别为自心相。第一句【聚缘内摇】是指第七识,第二句【趣外奔逸】是讲第六意识。聚缘之缘,是第七识。因为第七识它是执著第八识的见分,以为是我,我执。是不是执著第八识见分的全体呢?如果执著第八识见分的全体,哎,那就接近了对了。它的过失啊,就是执著第八识见分的一分,那个第八识的见分像大海一样,它只执著大海里面的一滴水,认为这就是大海。跟前面呢,执著我们四大色身以为是自身相,犯了同样的过失。
因为一切的这个相是第八识的相分,四大是第八识的相分,凡是属于精神方面的都是属于第八识的见分。见分与相分呢,都是尽虚空、尽法界、尽众生界,广大无边啦。我们凡夫茫然不觉,只在里面取一分认为是自己。那么取这一分作自我相,我身、我心,与其他的就对立了。对立里面就生无量无边的尘劳烦恼,就造成了生死轮回、业果缠绵的这些妄相。
佛在经里面给我讲得很详细,很清楚,我们听了之后也会点头,可是我们在境界上就是转不过来,还是人我对立。诸位必须要晓得,在人我对立这种境界之下,决定不能了生死。那是制造生死轮回,不能解决生死轮回。解决生死轮回第一关呢,就是要把我相打破!无我啊,无我相啊。再接着呢,要破法执。我法两种执著打破了,这才能够了生死、超三界呀。佛可以说无有法可说,所说的就是这么一桩事情而已。这可以说是凡夫与圣者,觉迷关键的所在。
这个地方讲「聚缘」,聚是聚积,缘就是气氛呢,八识见分的气氛。也就是唯识里面所讲的,「恒审思量我相随」啊。恒审思量,这种恒审思量很微细,我们不容易觉察到。那么我们现在要想一个问题,研究一个问题,在那里思量,那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思量的相粗,第七识思量的相微细。第七意识这个恒审思量是永远不间断的,它什么时候要断了,我执就破了,它不会间断的。我们这个身呢,有生有死,舍身受身有中断的,身舍了之后有个中阴身,再投胎才能再得个身相。身,生生世世有间断,这个第七识,生生世世都没有间断。不但我们凡夫念了佛经,晓得有这么回事情。虽然晓得有这么回事情,可是我们是不是能真正找到第七识呢?给诸位说,找不到。
为什说找不到呢?连阿罗汉证得九次第定的功夫,都还没有找到第七识,我们这种粗心大意的人怎么会能找到呢?!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但是修学大乘的人,实实在在是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唯识里面讲「恒审思量之我」,我们凡夫不是叫的这个名字,叫的什么呢?中国人叫「灵魂」,这个灵魂会去投胎啊。外道、印度外道叫「神我」,就是这个东西。在唯识里面呢,就是「第七识」。楞严里面所说的,是说它的状况,就是指的妄想缘气这种气氛,于中聚缘啊、积聚啊。
那么咱们要问了,这个妄想缘气积聚在什么地方呢?楞严经前面我们读过,七处征心里面,那不是找心吗?实在讲,释迦牟尼佛并没有指定是真心或者是妄心。不管是真心是妄心,你去找去。结果阿难是七处都找不到。再给诸位说,找七处虽然都找不到,可是七处都有,没有一处它不在啊。世俗人不明这个事实真相,认为潜居在我们身体五脏之中,这是什么呢?这是我执习气,一种错误的观察。
可是聚缘呢,也就成为百法里面不相应行法所讲的命根,须臾生死啊。那么生死确实有这桩事情,但是诸位如果在唯识里头稍稍留意一点,生死是彻底的虚妄,并不是真的有生死呀。在百法里面,生死是属于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里面的,不相应行法完全是虚妄的。是什么?是遍计所执性,连依他起都谈不上。我们在唯识里面看到心法、心所有法、色法是依他起性,而不相应行法是遍计所执性。所以读百法要开悟啊。百法称作明门,明门就是开悟的门径啊。这一悟呢,就可以入大乘之门。
诸位在佛法里面,如果在这些地方有心得,你对这个生死的恐怖就没有了。为什么呢?晓得没有生死,这是了不起的觉悟啊。无始劫以来对生死的真相就没搞清楚,现在忽然搞清楚了,这是多么稀有难得之事。搞清楚了,自己才能够真正相信啊。才晓得诸佛菩萨不生不灭,原来我们自己也是不生不灭嘛,与诸位佛菩萨没有两样啊。但是啊,我们想一想,学佛的人很多,甚至于,不说别人吧,说说自己,还是贪生怕死。只要有贪生怕死这一念,说实在话,就是百法明门都没有开悟啊。那不相应行法怎么讲法都不晓得,没悟啊。
悟了就没有了。悟了,你的心一定平等。悟了,万法是一。唯有一才是平等法,二就不平等了。唯有平等啊,才有解脱自在,不平等里面决定没有解脱,决定没有自在。
「内摇」,内有根身,指的根身说的。「趣外奔逸」,那个外是指外面境界来讲的。那么这就是指这个妄心,妄想的缘心,牵起前六识。在这个境界里面呢,念念生分别心,相续不断呢。这个样子,摇动妄情,于是所谓的内缘影事啊。这是指的六尘缘影,也说之为阿赖耶识里面落谢的种子,或者我们现在讲的印象。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心里面留着有印象。这个印象是什么东西呢?在此地就是「聚缘内摇」之相,这是里面的烦恼呀.而外面呢,再去缘六尘的色相。这样这个妄心,在内在外,来回奔逸,从来没有休息的时候啊,这是妄心啊。
诸位要晓得,真心是如如不动的。不动是清明之相,心是清净的,是光明的。这一动摇了,动摇是妄心,它就不清净了,没有光明了,所以它这个相是【昏扰扰相】。学佛的人做功夫,首先要把这个心相要认清楚,认清楚就是觉,认不清楚就是迷。觉的作用,是诸佛菩萨的作用;迷的作用,是生死凡夫的作用。我们现前所误认为是自己的心性,自己的心性就是这么一回事情呀。这哪里是常住真心呢?常住真心里面有无尽的功德、无尽的光明,哪里像此地所讲的愚暗昏扰?!佛在此地点醒我们,千万不要把这个东西认为是自己的自心相,那是决定错误的。
那么从唯识上讲,第七识是在内,也称之为转识。一切的转变,都是它的功能。转阿赖耶相分的一分,为自身相;转阿赖耶见分的一分,为自心相,所以也叫作第七转识。前五识是在外,前五识也可以说是转识,它是把五尘境界落谢影子,传递给阿赖耶识。而第六意识的作用啊,是最为广泛,与它相应的心所有五十一种,它是通内通外,可以说是第七识的大门,第六识是第七识的大门。它与前五识可以联合、同时起作用,所以也叫作五俱起意识,与前面五识同时俱起的意识,起联合作用,配合得非常之好。
我们日用平常当中是一点也没有觉察到,这个前五识跟第六识是配合起作用的,没有觉察到啊。眼能见,一见就能够想。那能想的就是第六识,能见的是眼识。想起来就想说话,说话的是舌识。它们这个联合起来起作用啊,比那个电流还要快,所以叫我们根本就觉察不出来。不但这是六个识是联合起作用啊,还有与六个识相应的那些心所。可见得我们日用平常,心理的现象是非常之复杂。那么经上这四个字形容得好极了,「趣外奔逸」啊。
实在讲,它不趣外奔逸的时候,它也不老实。为什么呢?你比如睡觉了,睡觉的时候眼根不起作用了。前面五识,大概都是除了耳根会起作用之外,其余的都不大起作用了。可是意识它还会做梦,所以叫独头意识,它一个人在那里它还起现行,起现行就是做梦啊。我们要把这个东西当作是自己的真心,正是佛给我们讲的认贼为子啊。我们无始劫以来,就是因为错认它是自己,这才吃了这么大的亏啊。在六道轮回里面,真是冤枉吃这么多苦头。
我们学佛,如果要想成就,首先就要把这个辨别清楚。什么是我们的真心?什么是我们的妄心?真心是指六根根性。佛给我们指出来,我们要能相信,要能接受。不但要能接受,从现在起,我们就用它。如果你从现在起你就会用它,你在菩萨道里面,你是很了不起的菩萨。在五种不同种性里面,你是大乘圆顿种性的菩萨。你的地位比任何这个菩萨地位都高,你的成就也比任何人来得快。要是说你一生成佛,成就了,那还太慢太慢了。果然能够舍识用根,成佛做祖,我看顶多啊,也不会超过三、五年,就圆满菩提了。这才是真正的大事啊,其余世间什么都是小事。纵然全世界的名闻利养都给你一个人得去了,你还是要生死轮回,你还是要受果报,你问题解决不了啊。
我这一次到南部讲经,南部有个同修,看到台北啊,有这个什么大乘印经会,说是几个什么印经会,他比我都还熟啊,非常羡慕。他说我们能不能在讲经当中,发起在南部也组一个印经会?我就告诉他,从前庞居士给我们一句话开示啊,你还记得吗?我在南部讲经讲过多少次了,好事不如无事啊!别人搞这个印经会,搞得很热闹啊,水到渠成啊,自自然然的,并不攀缘呢,不操心呢。如果这个事情是好事情,救度一切众生之事,叫自己心里面烦,经里面所讲的「聚缘内摇,纷扰扰相」,这个好事不能做啊,好事不如无事啊。你要搞个印经会,你要到处去拜托人,今天去找个收钱,明天去请那个发心,你的一辈子就完了。你搞得再好,来生人天福报。
说人天福报是恭维你。为什么呢?你要是五戒十善、四无量心不具足,福报是有,多半是到三恶道去享受。学佛的人所造的有漏福报,绝大多数是到那个神道里头去享受。神道的身有两种,一种是鬼的身,一种是畜生身,到那里享受去了。我们台湾北竿妈祖庙,那就是神道啊,前生它在佛门里面就是专门修布施。它是什么身,我不晓得,畜生身呢,这是居多数,它是水神呢,龙王啊,这妈祖是龙王。它这个福报实在是大啊,在全台湾,连我们总统都没有它大。来生去搞这个把戏去啦。
那怎样去做善事去呢?善事不是不能够做,要做,清净心做。我心清净了,做一切善事的时候,我自己心如如不动,清净自在,这个时候啊,你的善事做得越多越好。为什么呢?如如不动嘛。这个时候,这个真叫自利利他。自利的,所谓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自利;利他的,是慈善、一切功德慈善事业利益于他。不著相啊!
今天如果我们做多少好事,我们要拿出成绩出来,著相啊。我印这么多年的书,赠送给别人,你问我印了多少种,我不晓得。为什么呢?从来自己没有记载过。今天你叫我拿出来说?没有成绩可言。实在讲,我们不用成绩。因为什么?不需要政府表扬,也不要别人送个匾额,也不要人家在报纸杂志上给我们捧捧,无需要啊。我们做的是我心清净啊,做了跟没有做是一样的,做而无做,无做而做,这样才行呀。
那么这是诸位同修在道场里有这么多年,大家看到了,我们要印的东西,流通一个东西,发起,一点不勉强。而且我们不是定期的,定期就苦了。不定期是缘具足了就做,没有缘的时候就不做嘛。这个多自在呢?如果说是我一个月一定要出两样东西,那就糟了,麻烦太大了。所以总要记住是,随缘就自在,一攀缘就落在有漏善法里面去了。
这是我真正恳切奉劝诸位,这一生要了生死,要出三界,要成佛做祖啊,我们才能够真正自度度他啊。等到你成了佛之后,无论你用什么身份,你才能够普度一切众生。自己没有成佛,那就得记住庞居士的话了,好事不如无事。为什么呢?无事心才清净。好事等于无事,可以做,可以做好事。好事就是无事,这个时候可以。好事还是好事,无事还是无事,无事跟好事不一样,这个时候,宁愿取无事,不取好事。这是我们说这一生真正想成就的话,就得要走这个路子。一切事情要随缘,决定不可以强求。心要平静,由平静才能够到平等,由平等呢,才能够生智慧。
会用心的人呢,他是用六根之性。见性见色性,闻性闻声性,六根根性,见六尘的尘性,这才叫明心见性呢。在念佛法门里面讲,这才是理一心不乱啊。那么六识用不用呢?用。六识是用而无用,无用而用。为什么还要用六识呢?不坏世间法。用六根的根性,给诸位说,是佛法,是自受用。用六识,是世间法,是恒顺众生。所以虽用六识,决无执著,知道识是虚妄的。金刚经里面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决定不染不著,这才叫不坏世间法啦。这个就是大慈大悲呀。
心地清净,禅家有比喻说,所谓是「洪炉点雪,立见消融」。什么叫洪炉点雪呢?炉是火炉子,火炉子烧得红红的,你看那个温度多高啊,那个雪花落在那个炉子上啊,立刻就消掉了,一点痕迹都没有。这就是讲,世法可以做,没有痕迹。世法怎么做法儿呢?就是用六识。对他是用六识,对自己是用根性,这就是佛菩萨。学了就要会用啊。诸位果然要是随着楞严经这个进度,一面学一面就会用,楞严经讲完了,你们诸位都成佛了,这个一点都不假啊。你们果然是按照这个经的进度这样的修学,那经讲完了,就是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个个成佛啦。
………………………………我们这个时代,我过去也说得很清楚,是佛法里面所讲的小三灾的前夕,我们遇到小三灾啦,大概我们这个小三灾都逃不过。这是我们地球上有史以来,从前没有过的,大劫难临头啊。在这个时候再问问,什么最要紧呢?修行最要紧。修什么行呢?修清净心。这个叫真修啊。说得太多了,这又记不得,也无从着手。所以我们从佛法纲领上提出来,简简单单六个字,平等、清净、慈悲。这六个字是有次序的,要先从平等上修。没有平等,心怎么会清净。平等心、清净心就是佛心。平等是理呀,清净是自受用。慈悲是他受用,慈悲一切啊。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在前面曾经读到过,阿难尊者发大心的时候,「发义圆成」,圆满功德啦。大乘佛法里面,你只要一发心,功德就圆满了。需不需要做呢?不需要做,功德就圆满了。我昨天讲的这个发心要印经的那个同修,我说你只要有这一念心,你的功德就圆满了。怎么说圆满呢?你这个慈悲心是尽虚空遍法界的。而现在什么,没有能力做,不是不做,是没有能力做。心是圆圆满满,而是缘不具足,所以他的功德是圆满的。
有缘就做,没有缘,不勉强,所以大乘学者这个功德跟诸佛菩萨一样圆满。你不要看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他功德圆满的。你看那一些人,一天到晚忙碌到晚在那里做,他的功德不圆满。为什么不圆满?他心不圆满,心不平等,心不清净。平等心里面没有界限,没有界限,所以他才尽虚空界、尽法界、尽众生界;心不平等,他有界限,有界限,你这个心不能够尽虚空等法界。
这个道理在大乘经论里面处处看得到。我们读楞严,读华严,诸位总可以体会到,佛菩萨教给我们的,首先要认识心呢,然后才能起修啊。真心、妄心要分得清清楚楚,这是学佛的第一课啊。
顶礼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