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楞严经智慧、神通、问答、解空都第一?

为何楞严经智慧、神通、问答、解空都第一?

00:00
12:43

我们看看此地这六位上首:


【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那么这几位尊者呢,可以说都是佛的大弟子,他们在释迦牟尼佛的会下呢,每一个人代表一个专长。舍利弗尊者,智慧第一啦。这些人啊,我都不要一个一个介绍;一个一个介绍,那就讲故事了。那么这是在许多的注疏里面,《释迦牟尼佛弟子传》啦,诸位都可以能看得到的,所以不要再介绍了。


我们看到上首里面有舍利弗,那么你就晓得这一部经一定是代表智慧第一,因为他在这些学生里面,他就是智慧第一,同学当中智慧最高的。


摩诃目犍连,摩诃是印度话,翻成中文是“大”的意思。大目犍连尊者是代表的神通第一。那么本经呢,就是神通第一,是由他来代表的。


摩诃拘絺罗,这个摩诃拘絺罗尊者,在这里我们要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这个人是舍利弗的舅舅,那么这个人非常地聪明,智慧很高,喜欢与人辩论。当他的姐姐怀了孕的时候,就是怀他这个外甥舍利弗,姐姐的辩才忽然变得特别地敏利,我们一般讲,辩才无碍啊。过去他跟他姐姐辩论的时候啊,还常常能占点上风;他姐姐一怀孕之后,每一次辩论都输给他姐姐。他心里一想,他说这个一定不是我姐姐有什么能力,大概是她肚子里怀的这个小孩啊,一定是绝顶聪明!这个外甥生出来之后,我这个做舅舅的要是辩不过他,这个多难为情。于是乎就到外面去发奋求学。大概在印度,在当时所有的这些学派,他都用过工夫,都去求学过。学成了之后,在求学的时候那是真正用功啊。


今天上午我讲经的时候给诸位说过,我举出我们中国古人,有人读书精勤,十几年不睡觉,这在我们中国看到。疲倦了,书桌上打个困,眼睛闭着休息一下;一醒过来,提起精神又接着干。有十几年不睡觉的,所以人家那个学问成就不是简单的事。摩诃拘絺罗也差不多到这个程度,连剪指甲的时间都没有,这个指甲长得好长好长,以后人家叫他“长爪梵志”。他不是不剪,他没有时间剪啊。连剪指甲的时间他都没有,这样地用功读书啊!


把印度所有的学问都学尽了,这就回到家乡了。他一打听这个外甥啊,他晓得有一个很聪明的外甥,这个外甥已经跟释迦牟尼佛出家了。他知道这个事情后,非常地不服气,他说我这个外甥是聪明绝顶的人,释迦牟尼佛有什么了不起?他有什么资格做我外甥的老师?去找释迦牟尼佛辩论。


那么一辩论呢,释迦牟尼佛看到他来了,晓得他的用意,先把这个舍利弗,叫舍利弗回避一下,不要跟他见面,先跟释迦牟尼佛来辩论。那么释迦牟尼佛就问他了:听说你很有学问啊,你所学的学问是以什么为宗旨呢?他是理直气壮:我以一切法不受为宗旨!一切法不受!那么佛就问他了:那么这个一切法不受本身,你还受不受呢?他一听到这个话,心里一想:麻烦大了!如果我要说“不受”,那我就没有宗旨了;如果我要是“受”,我明明说‘我一切法不受’嘛,怎么还受一法呢?想想不对劲,掉头就去了,知道输了。


走了没多远,想想,不行!大丈夫,敢说敢当!他跟释迦牟尼佛打赌的,两个人辩论,释迦牟尼佛要是赢了呢,他就把头输给他,砍头啊,输给他;他要是赢了呢,释迦牟尼佛就把舍利弗还给他。这个一讲,输了,输定了,那人确实是个聪明人。好吧,我说话算话,我就把头砍给你了。释迦牟尼佛说,佛门里面没有砍头这个道理。他说我也不要你的头,你呀,就跟我作弟子吧。收了他做徒弟,收了他做学生。


“拘絺罗”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叫“大膝”。“摩诃”是“大”;“拘絺罗”,膝盖。他的大概膝盖比别人大,印度人有很多取名字,是就这个身上形状所取的也不少,所以叫“大膝尊者”,那么他有这么一段故事。


这个人在佛的弟子当中啊,是辩才无碍,答问第一,无论什么人问他的问题,对答如流。那就是,他的学识太丰富了。没有跟佛以前,世间所有的学术学问他都能通达;那么以后又跟了佛,世出世间法都是答辩无碍。那么有他在这个地方呢,我们就晓得,这一部经是答问第一,问得也高明,答得也高明,是第一流的问答。所以从前有人说,如果要想学辩论,那么《楞严经》可以说是一部辩论的范本,会问也会答。那么这是由这一位尊者来代表啦。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这个就是通常我们简称的,叫“富楼那尊者”。这位尊者他这个名字,是父亲的名字跟母亲的名字合起来作为他自已的名字。“富楼那”是他父亲的名字,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圆满”的“满”的意思;“弥多罗尼”是他母亲的名字,翻成中国是“慈悲”的“慈”,“慈”的意思。所以用中文翻译,也常常称为“满慈子”,合起来这个意思很好—慈悲圆满,有这个意思在。他在释迦牟尼佛会中所代表的专长啊,是说法第一。


末后这两位尊者,一位是须菩提,诸位很熟悉,因为我们《金刚经》念得太多了,《金刚经》的当机就是须菩提尊者。这一位尊者在弟子当中所代表的是解空第一。解空第一,对于般若真空的道理,他首先明了,所以在《般若经》里面,他是上首。


那么优波尼沙陀也是解空第一。这个里面代表解空是用两个人,两个人是代表两种方法。须菩提尊者所代表的是当体皆空,所以叫“体空观”,这是代表一类,利根的,一闻千悟啊,是代表这种,圆顿根性的。而优波尼沙陀呢,是代表“分析空”,就是中人,是从法相,用这个分析的方法,也觉悟到万法皆空,所以这是从因缘生法上开悟的,晓得一切法无非是“缘聚则有,缘散皆无”啊。


那么有与无,实实在在讲,是缘聚、缘散不同而已。一切法的形形色色,不过是那些缘聚集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啊,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啊。除这个之外,没有什么不相同的。从这个地方悟入万法皆空,那是优波尼沙陀所代表的。


那么优波尼沙陀这一句话也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叫“尘性空”。佛法里面讲的“尘”,类似我们现在所讲的原子、电子,把这个物质分析得最小最小,小到不能再分了。现在原子、电子还不到佛法里面讲的那个“极微之微”,还不到这个程度。可见得在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的那些弟子,对于这些物质的分析,绝不亚于今天的科学家!那我们想想,他们是如何地聪明。


我们今天这些科学家发现到这些物理现象,是借重许多科学仪器才发现的。那个时候他们这些人用不着任何仪器,凭借的是什么呢?五眼圆明啊。他们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这是在菩萨位置上。那么此地所讲的生位菩萨、无生忍以上的菩萨,当然也具有佛眼,五眼圆明。所以对于世出世间法的真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他代表的是“从分析里面觉悟到万法皆空”。


那么从这六位上首他们的专长,也就能看出这一部经的特性。那么这一部经呢,是智慧第一、神通第一、答复问题第一、说法第一、解空第一— 无论是从“体空”,无论是从“分析空”都是第一。用这六位上首就把这一部经的特色写出来了。


《楞严经》如是,一切经都不例外。所以将来诸位一展开经本,看看前面是哪几位代表的,你就晓得这部经的特色、这部经的内容。所以古人才说序、正、流通这个三分啊,是相等的。有个比喻说,“如人食蜜,中边皆甜”。啊,那个法味是同样地浓厚,并没有差别。会看的人从序分里面就看到正宗分的内容。那么我们根性很钝的人,看了这些上首,只念念名字,对他起生恭敬、礼拜之心,不知道他代表什么意思,还以为楞严会上只有这些人,那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这样入到正宗分啊,我们还是不懂。序分这几个人,就是把正宗分里面的纲领暗示出来了,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20628150

    感恩法布施!🙏🙏🙏🙏🙏🙏🙏🙏🙏

  • 听友482221848

    先坚持听完

    寻道有声 回复 @听友482221848: 若谈“坚持”乃苦学, 学海无涯苦作舟? 何不舍舟当下安, 及转苦学为乐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