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本书 ·——
《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一书从人们固有的认知误区入手,对人生中的一些列重大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用清晰的逻辑和强大的分析,帮助每个想要提升认知能力的人,重新认识机会、知识和时间,打破思维的误区,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 关于作者 ·——
本书的作者蔡垒磊,宁波思维工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一站式知识平台蚂蚁私塾创始人。高智商协会“门萨”“胜寒”双会员,个人公众号“请辩”订阅者达到30万+。蔡垒磊对人对事有着极强的洞察力,总是能够用简单朴素的文字击中读者的认知盲点。
——· 本书金句 ·——
1.机会并没有那么依赖运气,机会之所以没有青睐你,是因为你并不具备开启它的条件。
2.先做起来,让自己变得更好,“意外好运”才有更大的概率降临。
3.知识分为四个层次:信息知识、加工知识、体系知识、智慧。
4.完善自己的元知识是打造知识体系的关键。
5.深度思考的目的在于修正和完善元知识,而非单单往上造东西。
6.丰富自己的时间经历等于变相延长寿命。
7.时间可以赚,时间是变量。这不仅是物理学上的概念,从人生哲学上看也是如此。
——· 音频文稿 ·——
你好,欢迎来到每日有书。
今天为你解读的是《认知突围》,副标题叫“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这本书大约16万字,我会用大约20分钟时间,为你讲解书中精髓:如何用认知优势提升你的竞争力。
说到思维认知,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有一只水瓶,被软木塞塞住了。如何在不拔出瓶塞,不打碎瓶子,也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喝到里面的水呢?认知受困的人会说:“这不拔瓶塞怎么喝水呀?”而认知水平高的人会想,既然不让拔瓶塞,那就把瓶塞按入瓶子内,这样不就行了。其实,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认知水平的差距。
正如黑格尔所说,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思考让人类成为了万物之灵。心理学中思考也被称为认知,指的就是人获取知识,并进一步应用和加工知识的过程。有认知,就有认知层级,也就有认知限制。认知层级的不同,导致了思考维度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这样被拉开了。可以说,认知的差别,是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差别。努力提高认知水平,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只有持续升级自己的认知水平,才能获得更大的视野和格局。那么,认知对一个人如此重要,我们又该怎样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用认知优势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呢?
今天,我们介绍的这本《认知突围》,就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认知升级工具书。它系统地讲述了人们在思维认知上的种种误区,和与之对应的破解方法。本书以清晰的逻辑思考为基础,运用平实的语言,对知识、金钱、时间等一系列人生重大问题,进行了手术刀般地拆解,让你能够清楚地看清自己、看清他人、看清世界,从源头上升级你对人生重大问题的基础认知,理解种种表象背后的道理和底层逻辑,帮助你拥有先人一步的竞争力。
这本书的作者蔡垒磊,高智商协会“门萨”“胜寒”双会员,是一站式知识服务平台蚂蚁私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30万+公众号“请辩”的主理人,江湖人称“蔡叔”。作者蔡垒磊对人对事的洞察力极其深刻,他总能够用简单朴素的文字,击中读者内心的认知盲点,带给人豁然开朗的情绪体验。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就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内容。
第一个重点是,升级你对机会的认知,利用现有资源研发一个最优的初级产品,一招提升你创造机会的竞争力。
第二个重点是,升级你对知识的认知,通过价值判断、深度思考、分享,三步打造你构建知识体系的竞争力。
第三个重点是,升级你对时间的认知,依靠明确目的、减少损耗、屏蔽干扰,三个方法提高你使用时间的竞争力。
好,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重点内容:升级你对机会的认知。有一次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怎么才能找到理想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叫他到麦田里走一次,并且在途中摘一颗最大最好的麦穗,但是只能摘一次,而且只许前进,不能回头。柏拉图觉得这很容易,就信心满满地走进了麦田。结果,柏拉图空手而归,他对苏格拉底说:“我看见一株不错的麦穗,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还想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当我走到麦田尽头的时候,才发现手上一颗麦穗也没有。”
这个故事像极了我们的人生,上天给每个人都安排了一次寻找麦穗的机会。机会难得,因为没有回头路让你走。只有用好手里的机会,才能找到那颗最大的麦穗。
有的人刚刚进入麦田就找到了,比如25岁的爱因斯坦,他利用业余时间研究物理学,26岁的时候就发表了6篇权威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光量子假说。有的人在麦田里东张西望,终其一生也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麦穗。那些没有找到麦穗的人,通常会认为那些很快就找到的人,只不过就是上天垂青他们。然而真的如此吗?那些顺利找到自己人生麦穗的人,真的就是上天眷顾他们吗?还是那些只会抱怨的人,在他们的认知里根本就没有理解到底什么是机会呢?
其实,很多人一直以来都误解了机会。机会指的是,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有利的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随时随地都能碰到,只不过大多数人并没有满足开启的条件罢了。
有这样一个例子,2006年9月,李玉刚在《星光大道》上一炮而红。一个东北农家的普通小伙子,从星光大道的选秀明星,到登上央视舞台,再到中国歌舞剧院的独唱演员。李玉刚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一曲《新贵妃醉酒》不知道迷倒了多少人。仔细想一想,李玉刚能红真的就是他机会好吗?
正如日本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对李玉刚的评价一样:一位演员,得到多少掌声,心中就有多少苦难。熟悉李玉刚的人都知道,李玉刚的机会都是靠拼搏换来的。
李玉刚18岁考入吉林艺术学院戏剧系,因为家里担负不起学费,只能辍学外出闯荡,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艺术追求。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玉刚在驻场歌厅用“反串”的形式演唱了一首歌曲,竟然大受好评。这让李玉刚看到了自己的歌唱方向,于是萌生男扮女装的想法。
从此,李玉刚耗尽积蓄四处拜师学艺。他先后追随著名声乐教授邹文琴、知名舞蹈家沈培艺、京剧表演艺术家胡文阁等名家学习,经过五年多的刻苦训练,这才在《星光大道》上一举成名。换句话说,就算是李玉刚有上星光大道这个机会,但如果李玉刚没有过硬的本领,他也很难一路过关斩将,取得骄人的成绩。
所以,机会从来不是无缘无故从天上掉下来,是要靠不断积累自行开发出来的。机会就像一幅拼图,没有前面积累的碎片,你就很难拼出下一个图形。知道了这些,你还能抱怨老天没给你机会吗?你还会说别人的成功都是因为上天的眷顾吗?
其实,机会一直都在,只不过是你还没有足够的积累,没有满足开启它的条件。好了,现在我们重新升级了对机会的认知,那么普通人又该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呢?作者要我们从当下做起,利用现有资源研发一个最优质的初级产品,然后再不断迭代更新,慢慢积累开启机会的能力。
很多人明白了开启机会要靠积累的时候,马上就泄气了,甚至会找借口说:“哎,你看我现在年龄大,脑袋也不灵光了,我还积累个什么呢,干脆就这么混下去好了。”一个人要是有这种想法,那可真是不会再遇到机会了。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于任何一个领域,哪怕是看似对你来说机会渺茫的领域,与其浪费时间在那里抱怨和犹豫,还不如先做起来试一试。
有段时间,最小化可行性产品这个说法很火。说得直白点,就是根据用户需求用最快的方式制造一个最优质的初级产品,投放市场后根据用户反馈再不断更新完善。这个概念来自于《精益创业》这本书,这是一个基于产品开发的概念,但是用在创造机会上也一样适用。
比如说,你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看不到任何升职加薪的希望,你非常想换一份工作。但是短时间又没有合适的机会,你该怎么办?这时你就可以先做一个最优质的初级产品,自己创造出一个新机会来。你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假如我将来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那我能从现在的工作中学到什么呢?我们知道,知识是专用的,但能力是通用的。现在大部分职场能力是可以迁移的,你现在手头的工作不可能一无是处吧,总有可取的地方。你把这个岗位上可取的能力打磨好,到了下一个理想的岗位没准就能用上呢。
再假如我将来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我现在能迈出的最小一步是什么?也就是说,你要问自己,为了将来的理想工作,你现在能做出一个什么样的最优质的初级产品。你也许将来想做编辑,那么,你能不能试着去豆瓣写一些高质量的书评。又或者你想成为一名畅销书作者,那你能不能从写好一个博客开始。
总之,重新理解了机会之后,你就要从当下开始,先做起来。当你开始做出一个最优质的初级产品,通过不断地迭代更新,慢慢积累。这样,你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机会了。
说完了升级我们对机会的认知,利用现有资源研发一个最优的初级产品,一招提升创造机会的竞争力。我们接下来说第二个重点:升级你对知识的认知。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有一位逆天的人物。她不仅拥有惊人的美貌,而且从小就饱读天下武学秘籍。可以说,她是一位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子,她就是王语嫣,被段誉赞为“神仙姐姐”。照理说,这位神仙姐姐熟知天下武学知识,应该武功了得才对。可是为什么每次危难关头,王语嫣都成了别人的俘虏,自己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呢?这就要说到知识的层次了。
知识是有层次的。我们可以把知识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信息知识、加工知识、体系知识和智慧。
第一个层次是信息知识,就是我们从外界直接摄取来的那部分信息。比如说,我们从教科书里直接得来的知识,就是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就像一些智力问答栏目里,专门考的一些生僻知识,看上去挺厉害,但是却不能产生实际的价值。前面我们提到的“神仙姐姐”王语嫣,她掌握的武学知识,其实就是信息知识。所以,就算王语嫣把天下武学都记在脑子里了,可还是打不过坏人。
第二层是加工知识,是将外界摄取的信息进一步思考加工得来的。
比如,你听到了一个理财知识,年收益率高达到20%。你对这个知识进行思考后,发现很不靠谱,这极有可能是金融诈骗,这就是加工知识。加工知识与最初的信息不同,因为它融入了你的思考创造。
第三层是体系知识。体系知识是个系统,包含很多加工知识。
要想形成体系知识,需要对一个领域进行长时间信息摄取和加工思考,并有意识地研究知识之间的关联。
第四层是智慧。智慧是一种指导行为的反应,由大量体系知识作为基础,它并不是具体的。而且智慧只能由自己产生,不能由他人传授。换句话说,由他人传授的顶多算技巧。
现在,我们已经重新升级了对知识的认知。那么,我们该怎样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呢?主要有三步:
第一步,是对知识的价值做出正确判断。我们说知识分为四个层次,不同层次的知识,对我们的价值是不同的,只有把信息知识转变为更高级形式的知识,这个时候知识的价值才会体现出来。
别人能传授的给我们的知识,只能是最底层的信息,也是最容易得到的知识。很多对知识不了解的人,经常会把最底层的信息当作知识的最高形式。
另外,同一级的知识也有价值的差别。也就是说,有些知识是孤立的,很难和其他知识产生化学反应。比如说,孔乙己知道“回”有四种写法。这当然是一种知识,但是这样的知识知道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能产生多少价值呢?
所以说,只有那些能够和其他知识产生联系、那些应用范围更广的知识,它们才是有价值的知识。
第二步,是要通过深度思考,完善你的元知识。所谓元知识,就是思考知识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使用与控制。通俗地说,元知识就是对自身思维过程的认识。查理·芒格说:“人类只有发明了方法之后才能快速发展,我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成为高手。”要打造正确的知识体系,就必须保证自己拥有完善的元知识体系。
比如,有的人花费大量时间研究永动机。可是永动机早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了是伪科学,一个人就算花费再多的时间也不可能发明永动机。想要发明永动机,就是元知识不足的表现。
那么,要建立牢靠的元知识体系,就必须运用深度思考的方式,深度思考是对底层知识的修正过程。深度思考,就是要发现错误,及时修正原来的知识。如果接触到与当前知识体系不符的东西,能够用辩证的、理性的态度来看待。
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知识后,我们可以采取从相反的立场深度思考,从对方的立场多想几次。
比如说,一个地方要建设风力发电厂。有一种观点认为,风力发电机组会制造磁场干扰,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那么,当你听到这个观点后,就要开始从反方向深度思考了:风力发电机组会制造磁场干扰吗?这种说法可靠吗?有哪些调查研究能够证明呢?这样一来,事情的本质就能慢慢浮出来了。
第三步是分享。
分享是对现有知识体系的记忆和强化,教会别人才是最好的学习,这就输出倒逼输入的意思。
而且,分享还能强制我们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因为分享之前,我们会认真梳理和完善自己的体系,会考虑如何把知识有效传递给他人。这样一来,就能把自身知识体系不足的地方补充完整。
不仅如此,在把知识传递给他人的过程中,你还会获得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反馈。这些建议和反馈,对于打造知识体系特别有帮助。这就好比,软件公司雇佣了一批黑客帮助查找软件漏洞,分享就相当于免费雇佣了很多测评师,给你的知识体系查缺补漏。
说完了对知识的认知升级,我们来说说最后一个重点内容:升级你对时间的认知。
网上曾经流行过一张人生电池比例图,就是把不同年龄段剩余的时间,用电量不同的电池直观地显示出来。当我们的余生用图表形式显示出来时,才发现原来这么短暂。
这是因为,当时间流逝的时候,我们通常只有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不足以引起警惕。但是当你看到人生电池比例图,发现自己的电量逐渐被消耗的时候,很多人就有直观印象了。
手机没电了,可以再充电,人生的电池没电了,真的就充不了,因为时间是不可逆的。但是我们却可以想办法,减少人生电池的耗电量,提高它的使用效率。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减少时间的无谓消耗,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有三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明确任务目的,列出任务清单。有句话说,没有方向的航船,在哪个方向都是逆风。同样的,你在做一项任务的时候,如果一开始就没有明确的目的,任务一旦启动,你就会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撞。不仅白白浪费了时间,最终任务也没完成。所以,高效利用时间的第一步,就是设定好一个明确的目的。
我们来举个例子,一位哲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沿着十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步行。第一组人不知道村子的名字,也不知道路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是了。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的路,甚至有人坐在路边不愿意走了。
第二组人知道村子的名字和路段,但是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借经验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有经验的人判断应该是走了一半路程了。可是走到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开始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有人就开始放弃了。
第三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隔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庆祝一下。行程中,他们用欢声笑语来消除疲劳,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第三组人就是因为有了明确的任务目的,才能顺利走完全程。
有了明确的任务目的之后,接下来就是列出任务清单了。所谓的列清单,就是把当天要完成的任务条目式地列在某张便签上,或者是手机便签上。然后,开始照着任务清单一件件去落实,做完一件就划掉一件。这样不管多复杂的任务,都能高效完成,时间也不会被浪费。
比如,一台手术,算是一种非常精密和复杂的任务了吧。你想,要想做好一台手术,从开始到结束那得准备多少器械?什么剪刀、钳子、纱布、钩针等一系列的工具,真的是一个都不能少。这些器械用一位护士来专门管理,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加上一位巡回护士来协助,才能保证不出差错。
那么列出了任务清单后,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列出清单后,其实就是列出了一系列必须严格执行的步骤。开始手术之前,护士就按照事先列好的清单清点好器械,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手术时出现器械遗漏,而且手术任务的时间效率,也因为清单的使用而大大提高。
第二个方法,是减少后台运行,降低切换频率。相信大家都有这样一种体验,就是打开几个手机APP后,发现手机运行有点卡,用手机管家一查看,后台运行了好几个APP,手机内存都被占用了,难怪手机会这么卡。
生活中,很多人在进行某项任务的时候,遇到了一些瓶颈,通常会选择将这个任务暂时搁置,随后就去处理一项新的任务。在新的任务遇到瓶颈的时候,又转而去处理另一项新的任务。这个过程就有点类似手机的多任务后台运行。
这对于时间使用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你刻意回避问题,每个任务都卡在了关键的地方,哪样任务都扶不起来。出现这种情况后,你就会越来越烦躁。
你的后台任务这么多,当你处理A任务时,你其实心里一直惦记着B任务,当你处理B任务时,又同时惦记着A、C、D任务,你会发现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你的大脑已经满载了,处理不了这么多分线任务了。
而且多线程任务,还存在隐性损耗的弊端。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如果被突如其来的事情打断,半小时后当你重新回到电脑前,至少要花五分钟的整理时间,才能回到之前的活跃状态。这五分钟的时间,就是损耗,切换越频繁,损耗就越大。这就造成了时间效率的低下。
在完成一个任务时,应该尽量在一个整块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任务上,把这个任务处理到阶段性收尾,不要留下“尾巴”。同时,尽量不要多线程处理事情,因为要避免频繁切换任务带来的隐性损耗。
举个例子来说,《庄子》里有个驼背老人捕蝉的故事。孔子到楚国去,走到一片树林,看到一位驼背老人在捕蝉,就像是在捡掉在地上的东西一样简单。孔子很好奇,就向这位老人请教有什么诀窍。
驼背老人告诉孔子,他的诀窍就是“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也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一次只做一件事。驼背老人在做任务的时候,几乎没有受后台切换的影响,所以才能高效完成任务,时间利用率得到极大提升。
第三个方法,是远离噪声干扰,寻找高效时间段。日常生活中,我们周围充斥着各种信息噪音。打开网页,看看网上都在传播什么,通常都是一些和营销、八卦有关的信息。
这些热点通常只有一天的热度,热度过了之后,人们的注意力又被新的热点所吸引。假如你每天看了这样几十条的信息,三天之后,你又能记住多少?毫无疑问,这些信息就是噪音干扰,这对我们的时间是非常有杀伤力的。
可是,通常我们难以做到不被网上的各种热点吸引,那么我们就人为制造一个热点屏蔽环境。
比如,你可以在工作的时候断掉网络,人为屏蔽干扰信息。或者,当你开始工作后,就把手机调成静音,然后把手机放在离自己工作环境远一点的地方。这样你就有了一整段无干扰的工作环境了。
除此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效时间段。比如,有的人喜欢在早上工作,觉得头脑清晰。有的人,只有到了晚上才会才思泉涌。
那么,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高效时间段,来分配相应的任务。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只要适合自己的节奏,这时就可以在没有信息噪音的环境里,开展相应的任务,这样你的时间就能被高效使用了。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今天聊的内容就差不多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重点内容:
首先,我们讲到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机会,这种可能性是随时随地都能碰到的,只不过大多数人因为积累不够,并没有满足开启的条件。那么,要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机会,最好的方法就是立足现有资源,做出一个最优质的初级产品,然后不断迭代更新,慢慢地改进。等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就有足够的能量开启机会了。
其次,我们讲到了:知识分为四个层次,也就是信息知识、加工知识、知识体系、和智慧。打造知识体系的三个步骤,首先,要分析哪些是适合我们的有效知识,将需要的有效知识挑拣出来。其次,要通过深度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元知识。通过提升知识的层次,将信息知识转化为加工知识,并进一步打造出体系知识,甚至是智慧。最后抓住各种机会与他人分享,获得反馈不断查缺补漏。
最后,我们讲到了:时间是不可逆的,提高时间使用效率有三个方法,首先,要明确任务目的,列出任务清单。在任务开始之前,就确定好要达到什么结果,并且把相关的步骤列出来。其次,是减少后台运行,降低切换频率。在做任务时,尽量一次只做一件任务,而且要做到收尾,不要频繁切换任务。再次,是远离噪声干扰,寻找高效时间段。人为屏蔽各种干扰信息,在自己高效时间段内,用整段时间专心完成任务。
以上就是今天全部内容总结,为你准备的笔记版文字,就在音频附属文稿里,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热点屏蔽,没有信息噪音
知识是专用的,能力是通用的
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