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名称:
《创造性思维十一讲》:破解灵感的来源,探索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
文稿内容:
——· 关于本书 ·——
《创造性思维十一讲》为我们说明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从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即准备期、酝酿期、阐明期和验证期出发,探讨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并结合实例说明如何规避创造性思维的误区,运用创造性思维成就自我。
——· 关于作者 ·——
本书作者凯瑟琳•帕特里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创造性思维。在她看来,创造性思维不仅能解释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还能串联出新的思维成果。除《创造性思维十一讲》外,凯瑟琳还研究过各类人群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思维和身体上的差异,编写过《诗人们的创意》这本书。
——· 本书金句 ·——
1. 创造性思维是史无前例地达成一个目标或获得一个解决方法。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第一次及后续的尝试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个人会不断地向正确的想法靠近。
2. 无论一个人偶然间的“灵感”多么绝妙,如果缺少修订和验证期的完善,就不能物尽其用并产生影响。
3. 尽管人人都有灵感一闪的时刻,但是其最高形式只有通过那些人的情绪紧张表现出来。
4. 在面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头脑中出现的正确想法会一时让人难以理解。
5. 在一段时间的休息后,令人困惑的问题有时会迎刃而解,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是,一个新的立场能使我们更加明智地看待问题。
——· 核心内容 ·——
一、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
1. 准备期
准备期一般是刚准备处理某个问题,搜集某个问题的研究数据,或是萌生创作图画、乐曲或是诗歌的新点子。在这个阶段,需要围绕目标进行有意或者无意的大量付出。所谓“创新总是来源于有准备的人”,这个阶段可能持续几分钟,也有可能持续几个小时、几个月,甚至几年。
2. 酝酿期
酝酿期又被称作萌芽期。在这个阶段,很多人会呈现出一种“毫无作为”的假象。假如一个人在准备期受挫,通常会暂停一段时间,做点别的。可是,就在这个暂停的期间,也就是酝酿期,可能会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正好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3. 阐明期
阐明期也被称为顿悟期。在这个阶段,酝酿了很久的想法会蜂拥而至,导向一个刹那间“原来如此”的结论。这个阶段能启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过程。阐明期要经历一定的思考积累,一个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是逐渐被发现的。
4. 验证期
验证期是在以上三个阶段后,最后进行批判和修订的过程。在灵感期创作出的艺术作品不会十全十美,必须经过批判和修订。爱迪生曾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验证期就是花费那“99%汗水”的过程。
二、人人都具备创造性思维
1. 独一无二的情感基调
所有与创造性有关的努力都会有一种决定性的情感基调,不论是准备期的笃定,酝酿期的无我,阐明期的喜悦,还是验证期的释然,这些都是个人独有的情绪体验,而这种情绪体验对艺术创作的影响非常深。正是由于每个人的情感基调都独一无二,一旦投入创造,成品一定各不相同。
2. 信马由缰的想象力
如果把艺术家和普通人创作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会发现,前者更有想象力。在相同的场景中,具备想象力的人会从同样的意向中挖掘出更深层和独特的意义并予以扩大,具体的事物能与更为普遍和根本的东西联系起来。凭借想象力,你可以从经历中获得灵感,重点是去正视它们,并尝试使用它们解决问题。
3. 基于价值观的推演步骤
在西蒙兹看来,在做决定的时候,人们一般会遵循五个步骤:隔离有关的价值观念;判断不同的价值观并做出取舍;发现与这种情况相关的事实;根据设定的价值观预估各种可选方案的结果;以及根据自己的感觉,比如满意、快乐、烦恼等等,做出最后的决定。抓住这些过程中的思维火花,每个人都能尝试创造性地思考。
三、应用创造性思维成就自我
1. 确保基本条件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基于一个条件:遇到的问题足够难,而且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只有当问题足够难,人们才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思考问题。而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人们才不会被迫草率地解决问题,有余力去寻找新的方式——“时间充裕”的自由感很重要。
2. 审视教育理念
面对问题,仅仅知道独立思考这件事是不足够的,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老师要传达的,平日里我们自己要学习的,一定是“知识”和“想法”两件事,这样,一个人才能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进行独立思考,做到“训练自己推理能力的同时,也有足够的知识判断自己的推理结果是否合理。”
3. 摆脱情绪泥沼
幽默感和娱乐精神有助于培养多才多艺和创造性思维。忧虑和困惑的感觉人人都有,但及时摆脱情绪的影响,才能更集中于创造。擅于创造性思维的人不受习惯的束缚,不呆板地重复利用所学,不让思维限于机械化的程序,同时,他们也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松休息,什么时候该排遣负面情绪。
打破常规,准备酝酿顿悟验证,无处不在,无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