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三:红楼梦的兴起:“红薯粉”的力量

引子三:红楼梦的兴起:“红薯粉”的力量

00:00
15:41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明鉴认知学苑,我是孟云剑。


关于《红楼梦》的四个谜团,时间只有一个大致范围,这个问题与无法确定作者也有关系。后四十回的问题我们在分析的过程顺便就解决了,所要集中深入探讨的是第四个问题,《红楼梦》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


《红楼梦》早在清乾隆年间就已广为流传,人们争相传阅,以手抄本为主。当时手抄本流传的非常广泛,在经程伟元和高鹗整理印刷出版之前,抄本就已经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地,可见当时大家对这部现象级的小说的喜爱。经程伟元和高鹗整理出版之后传播更为广泛,这绝对是一大功劳。


程伟元可以说是《红楼梦》的超级粉丝,因为看了前八十回实在不过瘾,到处搜罗后面的故事,终于被他搜罗到残本,于是花钱花功夫要整理,但是自己能力不够,就找到好友高鹗,而这个高鹗是一个文化人,当时是个举人,之后中了进士,是有水平的。而且,他也看过前八十回,喜爱自不必说,于是两人整理出一百二十回的稿本来,这也就是最早的印刷版。


对《红楼梦》的研究从小说刚一面世一直持续至今,可见它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而这个书名我们在原书中没有见到,在第五回“太虚幻境”中才出现,是一套曲子的总名称,是警幻仙子让人谱出来演奏给贾宝玉听的,希望能警醒他,作为书名是从程伟元和高鹗印刷出版开始。


而早在印刷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人研究《红楼梦》了。其中最著名的当然就是脂砚斋,可是脂砚斋到底是何人,也是未知。有人猜测脂砚斋可能就是作者本人,因为随着书的流传,脂砚斋的点评总是如影随形,如果脂砚斋是作者,那这位作者的写法就太高明了,作者把自己分为两个角度,一个写了石头记的故事,一个跳出来,作为评论者点评,而这种奇特的写法又让全书焕发出一种新的张力,整个故事成了在故事本身和故事之外既紧密连接又不断分离的绝妙组合。当然,关于脂砚斋的种种说法也依然只是猜测。


对《红楼梦》的研究逐渐形成了多个派别,最有影响力的是评论派、考证派和索隐派,另有一批续写《红楼梦》的作家,一般不能认为是研究者,而是书写者。


按现在的话说,《红楼梦》是一个大IP,许多人出自喜爱而研究,有些人出于思想而研究,还有些人是为了混饭而研究,所以大家还需加以分辨。


评论派其实不能说是一个严格的研究派别,而只是从方法上采取了批注、评论的方式。最早的当然就是脂砚斋等人,脂砚斋的点评似乎是随着《红楼梦》的书写开始的,这就难免让人猜测可能是作者本人,因为大家想想《红楼梦》的结构就能发现,作者是完全具有这种多层次讲述故事的能力的。如果出于这样的认识,就要把脂砚斋的点评当作故事的一部分来看,即便是拿到现在,这种书写方式也是独特而且超前的。但如果从文学评论的角度而不是写作的角度,评论派的代表人物还要数清末民初的王国维先生,他能独述己见,在原有的认识上扩大了一种气度和领域,他将西方哲学的分析和美学的思想引入对《红楼梦》的评论之中,让整个批判水准提高了一大截,可以算是评论派的代表,他的《红楼梦评论》是这一派的代表之作。


而考证派当数胡适先生,从他的老师杜威先生那里得了真传的胡适先生回国之后,用论证的新的思维方式开始了多领域的研究,对《红楼梦》的考证几乎奠定了《红楼梦》的研究方向。比如,《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就是最大的研究成果。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考证派确实出了不少成果,但并不是定论,我们已经说了,其中的谜团还有很多。其实,即便是胡适先生在《红楼梦考证》一文中也说:“大概石头与空空道人等名目都是曹雪芹假托的缘起,故当时的人多认这书是曹雪芹做的。”他是沿着这个线索开始收集材料做考证的,而我们开始的分析同样是依据书中原文做出对作者存疑的判断的。大家不妨对比一下哪种判断更公允一些呢?其实我们多少是用了一些现象学的方法。


索隐派在清代就有,而蔡元培先生也是索隐派的观点,在《石头记索隐》中,蔡先生把《红楼梦》看作是一部政治小说,并详细列举了众多的人物对应关系。


《石头记》叙事,自明亡始。第一回所云“这一日三月十五日,葫芦庙起火,烧了一夜,甄氏烧成瓦砾场。”即指甲申三月间明愍帝(崇祯皇帝)殉国,北京失守之事也。士隐注解《好了歌》,备述沧海桑田之变态,亡国之痛,昭然若揭,而士隐所随之道人,跛足麻履鹑衣,或即影愍帝自缢时之状。甄士本影政事,甄士隐随跛足道人而去,言明之政事随愍帝之死而消灭也。


甄士隐即真事隐,贾雨村即假语存,尽人皆知。然作者深信正统之说,而斥清室为伪统,所谓贾府,即伪朝也。其人名如贾代化、贾代善,谓伪朝之所谓化、伪朝之所谓善也。贾政者,伪朝之吏部也。贾敷、贾敬,伪朝之教育也。(《书》曰“敬敷五教”。)贾赦,伪朝之刑部也,故其妻氏邢,(音同刑。)予妇氏尤。(罪尤。)贾琏为户部,户部在六部位居次,故称琏二爷,其所掌则财政也。李纨为礼部。(李礼同音。)


书中女子多指汉人,男子多指满人。


贾宝玉,言伪朝之帝系也。宝玉者,传国玺之义也,即指胤礽(康熙的皇太子,雍正的大哥)。


后来的索隐派也是这样的路子,就是直接对应,贾宝玉是当时的谁,林黛玉是谁,等等。也可以看着玩,恐怕当不了真。比起评论派和考证派,索隐派的主观臆断实在是太强了,很难令人信服。而考证派循着各种线索在找证据,方法是比较客观的,但是成果中推断多于实证,很多结论确实是“大胆猜测”了,却无法做到“小心求证”。


说起来评论派更在意《红楼梦》的内容本身,对作者、版本、书的来历等等并不是十分关心,因为作为一部伟大的作品,之所以伟大不在于是谁写的,也不在于版本的好坏,是手抄的还是雕版印刷的还是现在的电子书。总之,《红楼梦》的伟大是因为内容,所以这是我们需要的一种态度,不过我们这个八十讲的解读角度又有不同,还不是评论或者文学批评的方式,所以还不能算是评论派。


我们所要做出的探讨将汲取三家的优点,即借鉴评论派的研究态度,考证派的论证方法,索隐派的推测手段,除此之外,最大的不同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我们加入了“逻辑与历史”这一组高级的思维方法作为研究手段。


这一课程的副标题是:对《红楼梦》的逻辑重构。这里所谓的重构是用逻辑的方法对《红楼梦》的整体做一个重新建构,来重建一种对《红楼梦》的认知角度。我想把自己所用的方法和长期思考的结果分享给大家,以便在看书的时候能有一些新的发现和自己的感悟。


相信听过我的思维课的书友,对逻辑与历史这组方法还有印象,这是我们人类思维方法中的一组比较高级的方法,对它的理解、使用并非易事,我们要借着对《红楼梦》的研究更充分地展开对这组方法的讲解,希望大家能一举两得。


我相信,等大家听完《红楼八十讲》之后,一定会对长期困扰人们的许多疑惑有新的感悟和认识。而且不仅限于对红楼的阅读还包括对整个生命和人生的感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