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红楼梦的人物:各领风骚的宝黛钗

6红楼梦的人物:各领风骚的宝黛钗

00:00
19:15


你好,欢迎来到明鉴认知学苑,我是孟云剑。


书中人物的来历我们已经知晓了,接下来就要先见见最重要的三位了。


《红楼梦》中重要人物出场都是先由其他事件带出,先虚写然后再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再通过周围的人事物来侧写,最后才是正面描写。绝不会像冷子兴这类人物几句交代就让他出场了,即便是冷子兴这样的外围小人物,在后文中依然还会有照应,交代他的来历,绝不会含糊其辞没有下文的。


书中人物众多,我们以宝黛钗为主,因为理解红楼的关键在此,以此主线重新形成对红楼的认知之后,对其他情节的理解就会立刻有福至心灵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不是不做细致分析,而是要抓住主线,最重要的是,如果没看原著的书友能因此去读原著并细心体会,我相信收获的不只是对一部著作的学习和理解,而是对整个认知的颠覆和重塑。


首先来梳理一下宝黛钗三个最重要人物的出场。


林黛玉,先是贾雨村和冷子兴闲聊提到,再由贾雨村陪同去贾府,直到把贾雨村的事交代完,打发去应天府上任走了,才开始正式写林黛玉。而且仍然不做正面描写,只写心理活动,和带领大家第一次走进贾府,直到见了贾母才算正式出场,但出场是出场了,作者还是不做正面描写。而且对于其他人物都有服饰、面貌的直接描写,唯独黛玉全是侧面通过他人的感觉,基本都是形容式的白描。直到贾宝玉回来和林黛玉见面,这回总该写了吧,可是作者就是不写,只一笔带过,先让贾宝玉出去了,然后再回来,这才通过贾宝玉的视角对林黛玉做了描写。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这就对了,刚才林黛玉看到贾宝玉觉得面熟,难道贾宝玉竟没看见家里多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这里就交代了,“早已看见”,随后是通过贾宝玉的视角说出林黛玉与众不同,贾宝玉觉得与众不同,那就不是一般的不同了,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像挂在空中的一抹轻烟),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张口就呼应林黛玉的内心感受。


西子就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西施有先天的心脏病,庄子说她,“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庄子·天运》)


作者对黛玉的描写方式是专用的,从头到尾没有正面描写黛玉的长相或者细致的打扮,全从侧面描述,让人只在自己心里去想。神仙似的妹妹,谁都可以把自己心里神仙似的妹妹当成黛玉。


贾宝玉的出场同样如此,先由冷子兴聊到此人,贾雨村大发议论一番,黛玉进贾府先听舅妈说起,想起自己母亲提到过这个表哥,心里已是不愿见的,大家想想要是贾琏、贾蓉、薛蟠之流的亲戚林黛玉有什么好见的,连打个招呼都嫌多余,结果是先来个惊鸿一瞥,两人先碰个面,林黛玉也忘了什么“混世魔王”的称号了,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然后匆匆见一面,等换了衣服正式登场,两人才算见到了第一面。而且,从一句“宝玉来了”,就全是从林黛玉的视角来描写贾宝玉了。而在林黛玉到贾府的时候,也有一句“林姑娘到了”,大家细琢磨,宝黛的见面实在是太精彩了。


而描写林黛玉进贾府,观察贾府的规矩,并第一时间调整自己的习惯,不仅显出自己的教养,还显出自己的客人身份。现在孩子少,很多人家并不觉得孙女、外孙女有多大区别,都恨不得宠爱到溺爱。但在传统的伦理关系中,外孙女之所以加一个外,是因为外姓,林黛玉叫贾母姥姥,她姓林不姓贾,只能算亲戚,现在很多农村逢年过节包括给去世的老人出殡、上坟,还要分儿子女儿、孙子女和外孙子女,礼节规矩都不一样,总之是要区分的。


所以等王熙凤出场见了黛玉的时候是这样说的,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别说贾母喜欢王熙凤,谁能不喜欢,因为她不仅长得好,“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而且太会说话了,几句话就把贾母说的心里舒服了,要放在工作场景里,也是一个备受领导喜欢的八面玲珑的人物。


再看王熙凤的出场,贾母正和第一次见面的外孙女说话,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可见,平日里贾府里各处说话聊天绝不会出现大嗓门的吵闹声,尤其是在长辈面前,这样笑着进来的已是“放诞无礼”的举止了。


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好嘛,都不是陪着是拥着呼啦啦一大堆,瞧这阵势。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段描写既写实又张扬,正好符合黛玉心里的纳闷。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凤姐一出场就把整个气氛转移了。相比黛玉出场的低调,正是浓墨重彩的王熙凤的出场,也可以说是所有人物出场方式最高调的,而且,性格特点以及在贾府的地位,只通过一个出场的方式和贾母的几句玩笑话就全都交代的清清楚楚了。


再看另一个重要人物薛宝钗的出场,比起黛玉的低调简直还要寡淡,更显润物无声,淡淡一提,就直接融入故事之中,没再做各种重复性地描写。第四回贾雨村送完林黛玉之后得了贾政的推荐照顾,又重新做了官,不到两个月就去应天府(南京)上任了,刚上任就碰到和贾家相关的薛家的案件,而薛宝钗就是通过薛蟠抢香菱的命案带出来,“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随后薛姨妈带儿女进京,被贾母和贾政挽留,安排在贾府的梨香院,原来这梨香院即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小小巧巧,约有十余间房屋,前厅后舍俱全。另有一门通街,薛蟠家人就走此门出入。西南有一角门,通一夹道,出夹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东边了。每日或饭后,或晚间,薛姨妈便过来,或与贾母闲谈,或与王夫人相叙。宝钗日与黛玉迎春姊妹等一处,或看书下棋,或作针黹,倒也十分乐业。这是一处相对独立的院落,薛家与黛玉不同,不是前来投靠只是暂时借住,而且一切费用都由自己出,即便如此,不久后还是在边上又重买小院搬出了梨香院。而宝钗直到入住梨香院也没正面出场,仅最后这一句一笔带过。


三个主角的出场方式各不相同,却都暗合身份及性格和未来的发展指向。再看直到第七回薛宝钗才第一次正面出场,而第一个场景是这样的:周瑞家的因为要找王夫人来到梨香院,进屋碰到宝钗正在“描花样子”,这是刺绣的准备工作,接下来宝钗和周瑞家的就开始“周姐姐”、“宝姑娘”地闲话家常了。


一个是与贾宝玉似曾相识,谈前生仙缘不着人间气;一个是与周瑞家闲话家常,聊刺绣花样尽显生活趣。而从此也就定下了黛玉和宝钗大不相同的生命取向。


黛玉正面出场是宝玉眼中的神仙似的妹妹,宝钗出场是大家眼里通情达理、和蔼可亲的懂事姑娘。一个是弱柳扶风,需要人参养荣丸来养,结果还养不好;一个是天生热毒,需要冷香丸来压,结果还压不住。黛玉和宝钗的正面描写都是通过宝玉的视角,对黛玉的描写重在写意,“两弯似蹙非蹙罥(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服饰基本不提,而对宝钗的描写则相反,重在绘形,从头发到服饰,“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是说宝钗大智若愚。如果拿绘画来比,那黛玉如写意,而宝钗似工笔。



不知各位书友,都是如何在心中描绘三位主要人物的形象呢?



第七讲 红楼梦的人物:是顽石还是宝玉


-END-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