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0.【攻略】有钱自己理,要什么基金经理?

0200.【攻略】有钱自己理,要什么基金经理?

00:00
06:21
打开APP 收听完整版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有钱自己理,要什么基金经理?来自彩虹种子。


前几天,有一位读者给我留了个言,他说:“有钱自己理,要什么基金经理”


我一看,这么押韵,就特别容易让人相信。就赶紧回复了一条:“有饭自己烧,要什么厨师;有事自己干,要什么保姆;有车自己开,要什么出租车。”


我之所以这么回答,理由实际上很简单。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要相信专业分工的价值。


比如说,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烧两个菜吧?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餐馆呢?为什么会有预制菜呢?为什么会有方便面呢?为什么会有自热火锅呢?为什么会有专门负责做菜的保姆呢?


可能是因为我们虽然会做饭,但是不够好吃。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可能是因为我们需要餐厅所营造的氛围。可能是因为更方便或者更便宜。


所以,实际上,如果能够理解这些的话,就能够理解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的职业。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投资也需要专业分工,因为它帮我们创造价值。


基金经理就是帮我们管理投资的专业人士。


但是,我也很清楚,为什么这位读者会有这样的想法。很多人其实也这么想,还有更多的人在半信半疑之间。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因为,基金经理虽然和厨师、保姆、司机一样是专业人士,但是他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厨师如果做饭不好吃,食客一吃就能从味觉感受到;司机如果开车不稳,乘客一坐就能从身体感受到;理发师如果剪的不好,客人一看就能从视觉和审美上感受到。


这些职业几乎不允许出现错误,他们的容错率很低,出错率也很低,因此,客人们往往能够很轻松的感知到他们是否专业。


这样,消费者们也就很容易计算出是自己做划算,还是请别人做划算了。


但是,基金经理处理的投资事物,它往往是极具不确定性的,也就是说投资者实际上很难判断,他们是真专业,还是真没水平。


当我们以发生概率为依据做出决定却得出相反的结果时,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错误的,仅仅说明在一系列可预期的未来中发生了不可控制的意外。


一旦我们开始这样思考,就很容易抵制类似“我早就知道会这样”或“我要是早知道就好了”等急于评价结果的诱惑,更好的决策和更多的自我同情也会随之而来。


带入情景,有个基金经理买了一只股票,结果亏损了,是他的水平不行吗?这很难回答,因为你不知道他的基础胜率是多少。他不是100%的胜率,就不能因为一次亏损就判断他水平不行。


更何况,通常来说,一个基金经理的胜率如果能够超过55%,就是高手了。如果超过60%就是高手中的高手了。那也就是说,有40%甚至45%的可能性是买了股票会亏损。


在这样的胜率情况下,一次股票的亏损,你还真不好判断,他到底是因为水平低还是因为运气不好。这就让投资者搞不清楚了,无法作出快速和准确的判断了。


有时候,不仅仅普通投资者搞不清楚,专业投资者也可能搞不清楚,甚至基金经理自己也会搞不清楚。这就是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难以作出正确判断的原因。


那该怎么判断呢?


实际上,我们可以先看一个平均结果。


比如我们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来代表混合型基金的整体平均水平。看看它自身的业绩水平,并且和指数来进行一下比较,看看从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这两个角度,基金经理们到底有没有绝对收益,有没有相对收益?


从2005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2日,沪深300指数上涨了4.44倍,复合年化收益率为8.8%。万得全A上涨了5.36倍,复合年化收益率为10.1%。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上涨了9.44倍,复合年化收益率为13.7%。很显然,在过去的17年时间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长期跑赢了指数。


无论是和自己比,还是和指数比,都获得不错的收益率。通过这一点,我们知道,长期来看,基金经理的整体表现不错。


但对于具体的某个基金经理,通过这个方法实际上就没法解决了。给大家一个建议,未来在尽调的过程中,在听路演的过程中,不妨问一问基金经理,你的选股胜率是多少?


当我们在做一项决策的时候,可以参考“科学决策的四步决断法”,这四步决断法分别是:拓宽选择空间、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在做出决策前留出一段距离来考虑以及做好出错的准备。


比如把钱交给谁来打理,我们也可以运用上面这四步来做一做分析。


拓宽选择空间:可以交给自己,可以交给基金经理,可以交给理财顾问,可以买FOF,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利弊。


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你可以采访其他人是怎么做的,可以去查看报告,不同做法的人,有多少是赚钱的,需要承担怎样的风险,适不适合你自己。比如你可以想一想:


为什么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都做不好投资?为什么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些北清交复的基金经理们每天没日没夜的做研究工作,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在做出决策前留出一段距离来考虑:想象一下,10个月后会怎么样?10年后会怎么样?这个决定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做好出错的准备:一旦选择错误,最坏会怎样?你能够承受的了吗?你有预案吗?比如:


基金经理离职了怎么办?全仓一只股票跌了80%怎么办?跌的只想删除账户,幻想从头再来的时候怎么办?


作为投资者的你,需要仔细思考一下上面的这四项,每个条都能帮助你增加决策的成功概率,而每一次运用都能增加长期做对事情的可能性。


所以,这个问题的结论是,每个人不一样,不排除有非常有能力的个人投资者,但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交给基金经理比交给自己打理要有效得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i2333

    没有一致性谈什么胜率,有一致性那就量化了还要什么经理

    回复
    2022-06-09
  • 底分型

    找好的基金绝对比找好股票难得多,不管用什么方法基本上都是在赌

    回复
    2022-06-08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