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豳风•九罭
九罭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信处。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于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昨天我们讲到,在朱子的《诗经集传》之中,表述此诗作于周公居东之时。周公平定了武庚与三监之乱,留在东方安顿殷民,同时也安抚东人。东人爱戴周公,见到周公十分高兴,知道周公将会离去,所以写此诗咏赞周公,表达不忍周公离去之情。
此诗后人亦把它当作宴饮之中主人留客的诗。我们知道在礼乐之中,不单有祭祀之礼乐,还有燕飨之礼乐。燕飨中献酒和进馔,都伴随着礼乐的乐歌、乐章,礼乐的形式有颂、歌、乐、舞。在每一轮次的献酒之中,都会有主人献宾(主人进宾以酒)、宾酢主人(宾回敬主人)、主人酬众宾(大家一同饮酒)这样的环节,每个环节都是伴随着乐章、乐歌来进行。献酒的先后顺序也分别按照主人的爵位、身份、品级来确定。在几轮“献、酢、酬”的环节之后,众人可以离开自己的席位,分别彼此敬酒,这个时候酒没有次数的限制,叫作“旅酬”;乐歌、乐章也没有篇章的限制,可以持续的演奏,这叫“无算爵(按,爵在这里读“que4”)乐”。当客人将要离去而主人又想挽留客人的时候,主人可能就会吟诵像《九罭》这样的诗,以表示主人挽留之意。这是此诗在后世的应用。
这首诗全篇四章。我们现在用的中华书局《诗经诵读本》首章是四句,以下三章各三句。首章四句中,第二句“鳟鲂”只有两个字,这或者是在传承之中有一字漏掉,或者是这些诗句本都是二言音步,也有前代学者认为“九罭之鱼,鳟鲂”这六个字本是一句,那么全篇四章就都是三句。现在用的版本中“九罭之鱼鳟鲂”不论是一句还是两句,其实都是体现了二言音步这样的节奏。第四章的“是以有衮衣兮”可以读成“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可以按二二音步读成“无以/我公/归兮”;第三句“无使我心悲兮”可以按照二二音步来读,也可以读成“无使/我/心悲兮”,“兮”作为一个助词,复合在前一个音步之中,这是一种嗟叹式的表达。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