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分享的是,贤达高风范元琰的故事,一起倾听......
范家弄 位于闸弄口街道办事处东北1.5公里,范家村今驻地。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七:“城东胡陈畈等处,其桥有九,名曰范家……等桥。”清翟灏《艮山杂志》卷二:“城东太平乡有范家桥,传是南齐元琰故迹。”范元琰,字伯圭,博通经史,家贫,以灌园(种菜)为业。村以此得名。
西湖景点之中,有西泠桥畔南齐名妓苏小小之墓。与此同时,杭州城东生活着一个为时人称颂的著名处士南北朝南齐隐士范元琰,今人却鲜有所闻。二十四史之《梁书》卷五十一(唐代姚思廉撰),“列传第四十五·处士”篇,载有《范元琰列传》:“范元琰(441—511),字伯珪,吴郡钱塘(杭州)人也。祖悦之,太学博士,徵不至,父灵瑜,居父忧,以毁卒。元琰时童孺,哀慕尽礼。亲党异之。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敬,不以所长骄人。”言其祖父悦之,乃太学博士,皇帝爱惜人才,想召其入宫,他坚决推辞。延及元琰父亲范灵瑜,已家境衰微。然其父仍不忘国家大事,常为此担忧,毅然当兵作战去,未料英年早逝。当此时,元琰年幼。古代讲究礼数,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小元琰居然能恪守礼法,哀慕尽孝。又非常刻苦好学,长大后,博通经史,远近闻名。然而,为人却依然谦虚恭敬,无骄矜之态。
范元琰还以孝著名。明《西湖游览志余》里说到一则逸事:有一次,他祖母生了毒疮,时常化脓,范元琰毫不犹豫帮她吮吸,一时传为美谈。对长辈如此,对他人也向来和睦。就连与人说话聊天,也轻声细语,怕伤及他人。
不仅如此,范元琰还有博爱之心。《范元琰列传》曾提到,范家很穷,主要靠种菜、卖菜为生。但是,有贼来偷他家的菜,他不仅没有上前大声喊叫,反而马上后退避走。怕的是贼知道被人发现后感到愧疚难过,并且母子俩共同守住秘密。甚至为了怕贼偷他家的竹笋后摔下沟渠,范元琰还到林子里去砍了树木,做成木桥,方便贼行走。这种以德报怨的做法终于感动了贼,从此再也没有在这一带行窃。其仁善之心非常人所能为!
范元琰平素足不出户,严以律己,安贫乐道,修身养性。除了种蔬菜,就是在家专心研读。平日里态度严肃,不苟言笑,见到他的人没有不改容正色、恭肃言行的。朝廷非常器重他,曾几次请他做官,但都被他拒绝了。到了梁天监十年(511),在家中去世,寿年七十岁。
明钱塘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八,把范元琰列为“贤达高风”,其道德情操,为后人所敬仰,村以此得名。史书记载,范元琰“惟以园蔬为业”,也许是杭州最早的蔬菜专业户吧,对杭城蔬菜的培育和发展,应该也有所贡献。《杭州四门谣》曰:“东菜、西水、南柴、北米。”自唐宋以来,杭城东郊“弥望皆菜圃”。清康熙皇帝南巡杭州,曾有“东南农事已 春深,菜垄花开满地金”之句,足见昔日城东胜景。
范家弄为范姓聚居村落,范姓乃杭州三大望族之一。范家桥至今尚存,虽不是原来的小桥,却仍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