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见所断十,实俱顿断02四圣谛

398见所断十,实俱顿断02四圣谛

00:00
13:59

藏经你研究完了,你才懂得释迦牟尼佛的一生。不是我们现在脑子里面想象, 他可以说是中国的孔子,比孔子当然艰苦伟大。他的教化以及他怎么样修行,那么他 在雪山六年的苦行,是在雪山上受苦行的时候,不吃饭又饿,没得饭吃,二十几岁的 人,饿扁了,摸摸肚皮啊,摸到背脊骨了,那叫饿扁了,真饿扁了。这样搞了六年, 二十几岁的人,那个脸就是老头子的脸,营养严重缺失,已经快要死亡的人,断气那 个样子。所以最后他认为一句话,“苦行非道”。下山了。当然苦行不是道,并不是 一定要享受才是道。因此又吃东西,又恢复了年轻,等他悟道以后,第一个出来度五 比丘,这五比丘是他逃去出家以后,他的父亲放不了心,叫国家的大臣,五个儿子, 也跟到他跑到山上出家的。这是奉命出家的,陪伴他,不过跟释迦牟尼佛不住在一起。 远远看到他修行。那么这五个人,就是后来佛的弟子了憍陈如、跋提等,那么他们对 于他,佛在雪山苦行六年这个时间,他们非常佩服这个太子。等他下山,又到牧场里 面,碰到那个牧场的一位小姐,女老板,小老板,又供养他牛奶,供养他,又吃肉吃 荤,吃的胖胖,一白二胖了,不晓得养了半年啊几个月啊,这个中间详细记载,绝不 是一天吃了一碗牛奶就会胖回来的,你要注意,讲佛教的人,哎呦,喝了牛奶就恢复 年轻漂亮了,没有这回事,那起码也要养半年,牛奶不是喝了一碗,那么养回来,再 到菩提树下修道悟道了。这一喝,这五个比丘走开了,他完了,他犯戒了,他受不了 修行的痛苦。五个人自己跑山上修行。 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第一个先来找五个比丘,五个青年人,他父亲派来跟他的, 等于看着他修行的,所以先度五比丘在鹿野苑说法,养鹿的地方。找到他们。那么第 一次说法,也就是佛法的根本法,四圣谛法,所以刚才讲四圣谛,四圣谛,我们现在 研究佛学的,或者你们修行,很容易懂就过去了。所以现在我叫你们看看佛学大纲啊, 在找那个谢无量,当年在北京大学讲的,谢无量同我是老朋友了。当年的名士,现在 讲资格还是很老的。我这个人是人小辈大。 这个上面都有,其实苦集灭道四个字很容易,苦集灭道四个字叫四圣谛,很容易 懂啊,结果是第一次说法,所谓初转法轮,说四圣谛法,那么这个记录的经典呢,就 1585 是小乘经典《四阿含经》里面的,特别多。四圣谛中十二因缘,小乘道基础。但是现 在一提苦集灭道这四个叫什么圣谛,这个南瓜的谛还不谛呢。我们都懂苦,苦就是苦, 集是集中拢来,集合就是集,灭,我下去把他灭了,道,修道,懂了。那我们怎么不 能证果呢?为什么佛给这五个比丘青年,讲了四圣谛法,立刻成阿罗汉果证道了?这 大家研究佛学佛法都不研究,基本上都没有学到。 只晓得佛说有八苦,身苦,老苦,病苦,死苦,生老病死苦等等,八苦。这个四 个苦是人生阶段四阶段,个个有,我们都免不了。这里生苦,老苦,生病苦,死了苦, 当然苦了,大家都晓得的。爱别离苦,喜欢的人,喜欢的事,跑掉了,没有了,爱别 离苦、怨憎会苦,不喜欢的到处碰到,买个衣服嘛,破的偏偏买到了,好的买不到。 买个股票呢,发财的时候,涨价买不到,我们一买就跌价了,这就是怨憎会苦,一天 到晚都在苦。五阴炽盛苦,还有什么?求不得苦,求不得苦,我们大家都是求不得苦。 想长寿,结果牙齿也掉了,眼睛老花了,头发也白了,都是求不得苦。那么都懂了这 八苦,你成道了?没有! 那么佛经告诉我们四圣谛道,懂了就可以悟道了,大家去研究这个看看。这个苦, 四苦,这种苦,八苦,或者十二苦,生来就是苦,有命就是苦,所以有四句话,我们 要了解“崇高必致堕落”,人发财呀,地位呀,总有一天下台,上台总有下台时, “崇高必致堕落”。“积聚必有消散”,有这个聚会,你有家庭儿女,总有一天分开 的啦。不要看得那么重,至少眼睛一闭,什么看不见了,所以有些人,哎呀老朋友, 我说你真奇怪,家庭儿女搞的那么严重,总有一天看不见的。不如早一点准备,为什 么呢?“积聚必有消散”,还有第三个呢?“崇高必致堕落,积聚必有消散,缘会终 须别离,” 你要发财总有一天用光的。当官总有一天垮台的。“缘会终须别离”, 总要分开了。第四句更严重,“有命咸归于死”,人总有一天死,万物最后是死。这 个基本要看通。这就是“苦谛”,这个世界这个生命就是这样,“有命咸归于死”。 总归哦,最后一条路。 但是众生不会了解苦是苦,个个都觉得人生是苦,可以说,我们所有的人生喜欢 苦中作乐,其实是苦中求苦,可是自己认为是乐。错误的观念,这就是愚痴,是痴。 因为看不通这个人生,所以集,生命始终集中痛苦,叫做快乐。错误的观念。这是苦 集。人生的痛苦是哪里来呢?四圣谛:集是因,生命在抓,一切都这样抓,苦是他的 果。你看我们看到许多,急急忙忙的一生,忙到完了以后,有些人,我常常提到诸位 老朋友,还有一些在的,当年我就跟他讲笑话,很多儿女都很好,到美国留学了,我 说你们差不多了。老师啊,你不知道,我还有最后一个,送出去了以后,我就放下了, 专门修道,这人都还在,已经走了一半了。有一半走了,有一半还在。哎呀,你不要 吹牛了,学佛几十年,你做不到的。以后男婚女嫁决定不管了,那更讲的肯定,我只 好听了笑一笑了,过不了几年,女儿啊,儿子在美国结婚,两老在家流泪眼观流泪眼 也不大舒服了。写信叫女儿生个儿子啊。我晓得你来了吧,第三代开始了,现在一代 一代绵延下去,以苦为乐。这就是人生,道理上,我讲的这位朋友啊,我们在座的老 朋友都认识的啊,先生在去年走了,那这个学佛五十年,修道五十年,我早就跟他们 讲,我说我早告诉你们放不下了,现在老太太,老师啊,老师啊,说不要老师啊,我 还是“老四”不是“老五”呢。本来人生这样无足为怪,我说你一个人在那里放得下 1586 来吧,不过话是那么讲,还是不肯放下,所以你说放下,看的通,学佛的满地都是学 佛的人,一碰到事要真放下? 我有两个朋友,你们都知道,一个没有生,一个死掉了,他两个是真放下,当然 我也是放不下的一个,我放下了,不坐在这里哇啦哇啦叫了。也是放不下。苦都是集 来的,不集就不苦,可是谁能不集啊?这个人生来就是集的,生出来两个手是集的。 你看婴儿生来手是抓到的,婴儿在那拼命抓,婴儿的手而且还不是这样的抓,我们现 在大了这样抓,婴儿是这样抓,连自己指头都抓进去。婴儿握拳,你们平时都到妇产 科去看,到了殡仪馆,就是这样抓,告诉你,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到了殡仪馆他就 这样了。你看这两头,这个是很好的说法。所以集是苦的因,苦是集的果。要想灭掉 烦恼痛苦呢,道是灭的因,除了见道才能真正去掉烦恼。没有见道,你说学佛去掉烦 恼,那是自欺的话,绝对去不掉,所以古人文学的有副对子,我常告诉你们的,这是 我们年轻时候看到好句子背来,“欲除烦恼须无我”,人生境界想去掉烦恼,除非无 我,修到了无我。 欲除烦恼须无我 各有前因,前世种的因,今世得的果,“欲除烦恼须无我”,你妒忌人家,没 有什么妒忌的?“哎呀,他怎么那么好,我怎么那么差?” “各有前因莫羡人”, 不要羡慕人,只要自己站起来,自己努力,苦集灭道是四圣谛教,其实还是讲原理, 那么这个原理我们也会讲,当然我们不是佛哦,可是佛当时就那么给他们讲四圣谛, 他们就,这五比丘就证得阿罗汉果,那么容易啊?我们把四圣谛倒背如流还证不了道 呢。可见这个里头就有秘密,所以我们看经典,这些地方都值得研究了。不能马虎过 去,这是为什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