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水边恋慕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周南·关雎》

12. 水边恋慕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周南·关雎》

00:00
14:20

你好,欢迎你又来到我的《董梅为你讲诗经》。截止到上一讲,第一个板块《诗经》的原野图景已经讲完了。在这个板块里,我们对孕育了“诗三百”的农耕原野作了一个扫描。


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第二个大板块:《诗三百》经典作品巡览。这一部分包括三个单元,一共18讲。第一个单元是南北东西,我会带你领略《诗经》全版图内的不同地域的诗篇,东、西、南、北、中,各个方位、不同诸侯国的国风作品,让你感受风土的差异、人群性情的差异,让我们一起深入到作品之中去体会诗中人们的喜怒哀乐。


你会发现,在《诗经》的时代,人们的情感是如何紧密地和山川、天地、甚至草木、花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诗歌对于他们,是那样一种情之所至、油然而生,所谓“情动于衷而发于言”。而当我们在今天翻开书页来,读起这些诗,你会发现,他们的情动于衷,和我们自己的喜怒哀乐,原来并没有隔膜。古人今人、古心今心,其实人同此心,相通的就是情感。


首先,我们从《周南》的《关雎》开始。《关雎》被称为“风之首”,因为在十五国风的 165篇作品中,它居于第一位,同时,它也是整部《诗经》的第一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为什么《诗经》的第一篇是《关雎》呢?这要从中国文化的特性说起。


在中国文化中,“夫妇”是人伦的根本,而《关雎》这首诗所讲的正是君子与淑女由爱慕而最终结成婚姻之好。所以《诗经》以这首诗开篇,恰恰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人本精神和现世情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是象声词,模拟一对对水鸟雌雄和鸣的叫声,在这儿尤其是指它们春天里唱的求偶情歌。


雎鸠到底是哪一种水鸟,一直众说纷纭。我采用最普遍的一种解释:雎鸠是鱼鹰。如果你到访过云贵川一带多水的地区,那你多半见过这种与打鱼人为伴的捕鱼能手。

1649652579559.jpg

图 | 鱼鹰(鸬鹚)


受到春风的感召,鱼鹰双双和鸣以求偶,这是起兴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如此之美好,君子油然而生爱慕之情。而淑女的姿容、德行也完全配得上君子,所以可称为君子之“好逑”,也就是堪为君子之佳偶


那么,君子应该如何追求淑女才足够显示诚意呢?高明的诗人始终把君子的情态融入到自然环境里来写。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

诗人一口气写出了采摘荇菜的全过程。你认识荇菜吗?它是一种生长在浅水区的植物,现在北京周边的湿地公园里常常会种植。如果你站在岸边望去,会看到它的叶片看起来有点儿像睡莲,但是要小得多,所以显得小巧玲珑。它们成片成片地生长,在重重叶片的缝隙间,含蓄地开出一朵朵黄色的小花。

timg的副本2.jpeg


图 | 荇菜


因为荇菜刚刚长出来的嫩根可以吃,所以捞取荇菜的人们站在水中,忽左忽右,从荡漾的水波中拣择、采摘,想来是相当辛苦的。


但是君子之求淑女,自然比采集荇菜更为辛苦。最为折磨的是求之不得的时候,内心的百转千回,只有用“寤寐求之”来描述。寤,是醒着;寐,是睡着。寤寐求之,就是醒着心里是她,睡着心里也是她。总之魂梦难安,内心就像随着水波起伏动荡的荇菜,完全不由自主。

1 拷贝.jpg

图 | 董梅老师手写


讲到这里,我想问你一下,你以前有没有注意过,这首诗在结构上相当独特?一般人写诗,会很重视结构的整齐平衡,但是《关雎》的作者,却彷佛在刻意打破平衡。为什么这样说?你看,我们刚刚讲的这三段复沓的“参差荇菜”,本来可以前后排成一队,看起来整整齐齐!可是诗人却偏偏插了完全不一样的一段到它们之间,打破了这种整齐。


他插入的那段是这样的: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关于辗转反侧,南宋大学问家朱熹说,180度为辗,360度为转;而辗的反向为反,转的反向为侧。你看,如此翻过来、掉过去地折腾,这不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烙饼”吗?!这位君子真是夜不成寐、寝食难安。


那么,诗人到底为什么有意打破整首诗的整齐的结构呢?


其实这正是全诗的精彩之处。你有没有觉得,这一段插入之后,整首诗的感情一下子丰富起来了,“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种悠长婉转、含着淡淡的幽怨的句子,调节了过于轻快的“参差荇菜”的节奏,一下子让全诗慢了下来,情调转为悠长。读者也会被带入到主人公的情绪中去。


关于这一段的艺术效果,我还要给你讲一个小插曲。就在不久前,我的一位学生说,这几句诗所插入的位置,如果转换成视觉效果,恰恰相当于“黄金分割点”。我觉得很受启发,这个黄金分割点的插入,让全诗的结构更有动态,也更有美感层次。怎么样,读者是不是很有灵性?我很感谢这位学生的启发。


那么,这首《关雎》只是一首单纯的两情相悦的诗吗?我认为不是,准确地说,它其实是一首婚恋诗,应该是在婚礼上由夫家的傧相演唱的,用以赞美一对新人,当然主要是赞美新娘。


这样说有依据吗?有的。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琴瑟、钟鼓在先秦时代,在诗经时代是等级很高的礼仪乐器,它们的出现,说明诗中的场景不再是水鸟和鸣的郊外,而是厅堂之上,并且伴有隆重的仪式,也就是婚礼


这位君子,经过充满诚意的追求,终于与自己心仪的淑女结为婚姻。厅堂上琴瑟和鸣、钟鼓喧响,庆祝一对佳偶的结合。


最后,我要给你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我的一位朋友常年在NGO组织服务,她的工作是为山西乡村的妇女提供教育和培训。有一次她对我说,她受邀去参加了一次当地的婚礼,她又惊又喜地发现,在那个婚礼上,会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们来唱诗,唱的竟然就是这首《关雎》。礼失求诸野,原来《关雎》作为婚礼之诗,在现代中国仍然保留有痕迹,原来《诗经》并没有从我们的生活之中完全退场。


接下来,是古音读法的《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hé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bì)。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cï)之。窈窕淑女,琴瑟友(yï)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lào)之。


主要的韵脚以古音的的方式读出,你就会体会出《诗经》原来都是押韵的。那么采(cï)和友(yï),芼(mào)和乐(lào),这是《关雎》之中的句中押韵,这样就会使我们感觉它读起来更为流畅。但是我个人觉得我们没有必要逐字去恢复《诗经》阅读之中的古音。最重要的是我们以古人之心为心,能够进入到诗歌的情感境界和精神境界之中。


配图 | 来自网络
配乐 | 肖瀛《树叶曾经在高处》《金黄的稻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潘大星2013

    喜欢老师的声音,更喜欢诗经讲解的内容

  • 1399598ozfc

    参差荇菜(xing)菜!老师为啥读(heng)?

  • 木先生RAN

    那个年代老百姓还有婚礼吗

    芊泽_慧 回复 @木先生RAN: 我猜,很多仪式和祭祀等风俗习惯都是从远古流传下来,很多反而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中遗失了。

  • 强力_Vm

    女 不是汝的假借嘛。钟鼓乐之。是指祭祀或发型的礼仪仪式。是指国君寻觅一位贤臣。或者是皇后。

  • 芊泽_慧

    夫妇,男女,阴阳,雌雄,乃繁衍生息的根本,这一个关系不和谐,就不是浅层的问题了,而是会动摇人类生存之根基了。 没有小家何来大家?

  • 河豚499

    有人知道背景音乐是什么吗

  • 河豚499

    求背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