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族源之野 |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10. 族源之野 |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00:00
13:19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诗经》里最古老的一首诗——《生民》。生,是生命的“生”,民,是人民的“民”。它来自“风雅颂”之中的“大雅”。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这是一首长诗,而且文字不是那么浅显易懂,所以我只读了它的第一段,省略了其他部分。我把全诗附在后面的文稿里,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浏览一下它的全貌。


这首诗跟我们之前讲过的几篇作品都不一样——它是一首伟大的史诗,应该创作在3000年以前。而它讲述的是一个更为古老的、差不多4000多年前的故事,那是关于“周”这个部落的第一位始祖的传说。


一、后稷降生


故事发生在距离现在4000多年前的远古,背景是高天厚土的黄土高原。

WechatIMG1848.jpeg

一位妇女独自走在原野上,她叫姜嫄。探索《诗经》的源头,探索“周”这个族群的源头,必须要从她说起。所以诗的第一句“厥初生民,时维姜嫄”,意思就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姜嫄的妇女,就是她孕育了我们周人的始祖。


1.jpg

图 | 董梅老师手写


行走在原野上的姜嫄,忽然看到地上有巨大的脚印,诗中说,这是天帝留下的脚印。姜嫄既吃惊又好奇,有点儿惴惴不安,又有点儿欣喜,她试着把自己的脚放进了大脚印的拇趾印里。此刻,她内心感受到某种震动,竟然由此而有了身孕。十个月后,她非常顺利地生下了一个男孩儿。就是这个男孩儿,后来成为周部落的英雄和首领。更重要的是,他成为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


你知道,在上古时代,因为母系氏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人类的发源史诗里有很多像“姜嫄产子”这类的传说,妇女感而受孕生子。周民族的后裔就用这样的神话来解释他们始祖的神奇身份。


但是,最初这个孩子的遭遇可没那么幸运。因为他出生得奇特,只有母亲而没有父亲,所以被族人疑为不祥。他们三次把这个婴儿抛弃:

第一次,把他扔到了狭窄僻静的小巷里,“诞寘之隘巷”。

第二次,把他丢弃到了荒凉遥远的林地,“诞寘之平林”。

第三次,把他扔到了寒冷的冰面上,“诞寘之寒冰”。


所以这个孩子的本名叫做“弃”,就是因为他多次被抛弃。但是每一次,他都神奇地得到解救。路上的牛羊来救他,荒野中的伐木人来救他,天空中的飞鸟也来救他。


其实,这是周人用他们的想象力再三表达:他们的始祖有多么神异,多么受上天的庇护和加爱


二、稼穑

接下来,才是真正神奇的事情。这个孩子,有着他的先辈们从来没有过的神奇的才能。


在他之前,人们只会到原野上采摘野生植物为食。但是当弃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会从野生植物的种子里,拣选出那些饱满充实的,然后收集起来,在第二年的春天把它们播种进土地里。你能想象,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吗?农耕,从此开始了!弃,种大豆、种谷、种麻、种瓜,所有的作物在他的手里,都生长得茂盛繁荣,收获累累。


等弃长大成人,他更加擅长各种农艺,他可与辨别土质的优劣,可以除草,春种,秋收。“实发实秀,实坚实好”,诗句告诉我们田野里的庄稼都长得茁壮、饱满,欣欣向荣。


整个部落都在弃的带领下五谷丰登,越来越繁荣兴旺。这时候,人们不再叫他的本名“弃”,而是尊称他为“后稷”。后,是前后的“后”,在这里是“王”的意思,跟“皇天后土”的“后”是一样的。而稷,就是“江山社稷”的“稷”,代表庄稼。对古代中国而言,土地、稼穑就是立国之本,实在是直接关系着江山社稷。而后稷这个称号,既说明他是部落领袖,又说明他已经被推崇为农业之神。


诗的最后,后稷率领族人祭祀上天,“于豆于登,其香始升。”用于祭祀上天的牛肉、羊肉和百谷的香气缕缕上升,天帝喜悦地享用了。


现在你是否理解了,后稷为什么被尊为周人始祖呢?不但是因为他的农业贡献,还因为他通过隆重的祭祀、通过上天的意志,为“周”这个农耕族群取得了合法性。从此以后,他的族群不断繁荣壮大,最后取代了商朝。


如果你大致浏览一下全诗,就会很容易感受到,在这首英雄史诗里,没有一个细节能脱离黄土高原的土地。从英雄的降生、成长,到他的最终成就,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是合而为一的,分不开、扯不断。


后稷之后,周部落又出现过一位大英雄,称为公刘。公刘的时代,周人族群已经渐成气候,他们在原野上大兴土木,营建自己的都城。

1 拷贝 3.jpg

图 | 董梅老师手写


在肥沃的原野之中,周人都城依靠着巍巍的高岗,城外是丰富的水源,百泉汇流。公刘站在高岗,俯瞰下去: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大雅·公刘》)。到处都在热火朝天地动工兴建,到处都是人们的欢声笑语。这样的京师、这样的原野、一个蒸蒸日上的族群,和属于他们的热土。


《诗经》中的《大雅》,一共31篇。它们都是周人的史诗,共同讲述了他们在建立周朝之前1000多年的发祥史。在中国整体地势的第二阶梯“黄土高原”上,他们从发祥到壮大,从一个弱小的部落直到打败商朝,取得天下。


所以,当你的脑海中出现《诗经》的原野图景的时候,不仅应该包括黄河中下游一望无际的平原,还应该包括高天厚土的黄土高原。对于周人,那是一片负载着他们所有的光荣和艰辛的族源之野


在这儿我很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和土地的关系?你和土地之间的距离,有几代之遥?


老一辈考古学者苏秉琦先生,曾经这样勾勒过中国文明的发展框架:

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

上万年的文明起步,

五千年的古国,

两千年的中华一统实体。


其中“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指的就是农耕文明。

WechatIMG3547.png

书籍资料:苏秉琦 《满天星斗:苏秉琦论远古中国》

WechatIMG3546.png

书籍资料:苏秉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非常巧合的是,我在上一次课程里讲了溱水和洧水交汇处的郑国都城。其实,洧水的中游,就是著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那里出土的农具和农作物,告诉我们在八千年前,农耕就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而它的起步,真的可以溯源到一万年上下。


一万年的农耕,安身立命,不能不让人感叹,我们每一个人和土地的关系,都比自己所意识到的要紧密得多。今天,我们走过的每一片国土,都可以称作是我们的族群之野,也都曾孕育过我们的族群史诗


《大雅·生民》(全诗)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配乐 | 肖瀛《树叶曾经在高处》《你的名字》

配图 | 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Amanda_dzq

    建议老师通读全诗,因为古字的发音和现代,有些不同,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学习,非常感谢!

  •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微尘

    传说帝喾有四妃,长妃叫姜原,是有邰国(今陕西武功县)君的女儿。相传姜原在娘家时,因出外踏上巨人脚印而怀孕,因无夫生子,所以把生下的孩子三次弃于深巷、荒林与寒冰上,均得牛羊虎豹百鸟保护不死,所以起名叫“弃”,后来长大喜欢农艺,教人种五谷,被尊为后稷,成为周民族的祖先。

  • 听友394485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