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llsxx666
听完阳明先生对知行合一一体的说明,徐爱仍心有疑惑,他坚持认为,做知的功夫就是积累知识的过程,有了知做资粮,才有办法落实到行为上,时至今日,很多人依然同样的见解。
先生指出,古人之所以分开说知和行,只是为了救治世间两种人性之偏不得已的办法,并非古圣贤本意。
这个地方确实好难理解啊,尤其是这个“知”,您解释成“感知”,通常提到这个词的时候,我们脑海里出现这个词的定义是:外界事物对身体产生刺激时,身体各个感觉器官所有感觉的总和,这个是我们对事或物的感知 但是听您讲的这个感知,其实是不是我们对事和物的认知呢? 这个地方特别眯糊, 真心求教,期待解答,谢谢!
抒凡_有力量的抒凡 回复 @青年憨憨: 感谢这么详细的解释明白了,这有点像是心理学专业名词里“感知”+“体验”而形成的“认知”,只是用的名词不同
触动了心灵的知,才是真知,必然引起冲动,在不受私欲影响的情况下,终将导致行动;学进了大脑的知,只是记住了知识,是假知,不一定引起行动反应。
老刘说心学 回复 @哈必达: 赞
我好像悟了。近一年来学习围棋,发现棋友们入坑的时间差不多,棋力增长却天差地别。有个高手就说,学习围棋要想清楚为什么学,是娱乐,是打发时间,还是作为一种挑战,或是对学习能力的磨练。当想清楚之后,自然而然会花对应的心血。一曝十寒的我就注定一年多也入不了段😅这就是我亲身经历的有知就有行的例子。
老刘说心学 回复 @azalea0__0: 为你的进境点赞
刘老师对阳明先生心学三高啊:高知、高见、高解!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的“知”
自己感悟:知行根本乃是修心性,心性至善,则知行必然合一。心性至善会使个人知觉都是发自纯良的本心,知觉善,想法行为一脉相承必然也善。想法行为善,也是发自于纯良的本心
oxe58m3pu4vedcz0gfgb 回复 @KakaChen: 这是正论
爱曰:“古人说知行做两个,亦是要人见个分晓一行做知的功夫,一行做行的功夫,即功夫始有下落”。先生曰“此却失了古人宗旨也。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
热情奋斗一生 回复 @热情奋斗一生: 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闲说话”。
直觉,知觉,诚意
起心动念即是行!
“知行合一”须对“知”“行”两个概念做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此“知”不仅仅只是认知心理学意义上的认知,而应该是“绝知”——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知…… 此“行”也不仅仅只是“身体力行”之行,应该包括佛教、佛法、佛学之中所指称的“心❤行”……
老三浅唱 回复 @龙元富律师: 是“觉知”大哥,知行合一,不可分,不是理论联系实际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