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学、音乐、舞蹈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的戏曲,在中国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朵艳丽的奇葩。近百年间,戏曲的舞台不断演变,从“舞台上的戏曲”“唱片上的戏曲”变为“电视上的戏曲”,而今又演变为“短视频中的戏曲”“直播间的戏曲”,戏曲文化在与大众的交流中重回日常。
根据《2021抖音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传统文化类主播收入同比增长101%,其中曲艺类主播平均每天开播3719场,每场获得116次网友打赏鼓励,收入同比增长232%。直播打赏为戏曲表演者带来了可观收益,也让他们坚定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心。
翻阅典籍,回顾千年历史,戏曲可谓充盈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在一些传统文化痕迹浓郁的地区,每个村落几乎都遗留有传统时代的戏台。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精致的传统美学,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但时光迁延,一切都在变化。曾经流行的美好事物,随着人们文化娱乐内容的增多,逐渐被冷落,成为过去年代的老旧古董。本身作为一种商业产品的戏曲,因为受众的缺失,愈发萎缩成少数票友的小圈子。
这种尴尬的局面,不仅是传统文化凋敝之痛,也让戏曲演员的生存状况变得更加艰难——直到遇到疫情。疫情让一些失去表演机会的戏曲演员开始“穷则思变”,抓住短视频与直播这根稻草,找到了新的生存机会,也赋予了戏曲文化新的生机。
2021年4月,被疫情逼得“走投无路”的越剧演员陈誉(@越剧陈誉 )鼓起勇气买了声卡、话筒,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次短视频直播。虽然,这次直播她只收到了几十块钱的打赏,但一个月后,直播的收入变得可观。现在,她的抖音粉丝数量已超过20万。直播打赏为她带来的收入,帮她解除了生计之忧。
由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茨芭镇齐村齐学文一家老小组成的河南民间剧团@麦田乡音,也靠直播间收入,养活了整个戏班。在网友打赏支持下,@麦田乡音正由“家庭作坊”变为当地民间艺人共同演绎的曲剧剧团。
这些短视频、直播间里的戏曲演员,有年轻的95后新生代,也有浸淫戏园几十年的老艺术家,覆盖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以及潮剧、扬剧等各种剧种。直播间是新的表演舞台,直播打赏成了互联网时代的“新戏票”,演员、观众以及戏曲文化,在一个全新的数字空间里美美与共,实现了共赢。
这其实为弘扬戏曲文化打开了一种广阔的想象空间:线下的剧场演出之外,还有新的舞台;演出收入之外,还有直播打赏、线上付费演出等其他创收渠道。一块屏幕,一个话筒,就能为戏曲演员搭建一个尽施才华的舞台,而且还可能获得远比以往更可观的收益与成名机遇。这种来自短视频与直播的魔力,迸发出超乎想象的能量。
从更根本的层面讲,戏曲文化既是传统的,也是时代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随着时代顺流而下,戏曲文化才能避免“断流”,永葆活力。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就意识到,京剧的表现方式要进行创新,并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其子梅葆玖也曾说过,“京剧需要不断创新,虚拟影像、立体音效、LED展示等现代科技方式和手段完全可以为京剧服务”。
这说的是京剧,但也同样适用于其他戏曲类目。短视频与直播是新时代的文本,它们几乎可以为一切事物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与表达空间。何止戏曲,在传统文化领域,考古、绘画、音乐、书法等艺术表现形式,也都通过短视频与直播解锁了新玩法,许多“主播”通过这种媒介形式过上了更有质量的生活。
顺应新媒介对戏曲文化、戏曲演员带来的新机遇,日前,抖音直播推出了戏曲助力计划,面向全国专业戏曲从业者和戏曲院团开放合作,未来一年,帮助至少10家院团、1000位专业戏曲演员打造第二剧场,从而增进年轻人对传统戏曲的了解,提升戏曲文化的影响力。
“技术创造着时代,时代也创造着技术”。一个小小的直播,竟可以承载一个又一个戏曲演员的梦想与生活期望,这是短视频与直播时代,赋予每一个戏曲追梦人的魔法。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让戏曲人才生生不息,短视频与直播在未来还将承载更多期待。
京剧,是国粹,那么地方戏曲就是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不应该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