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电”的创造(2):奥的斯&贝尔——被展览会“拯救”的创意

3.4“电”的创造(2):奥的斯&贝尔——被展览会“拯救”的创意

00:00
24:35

课堂笔记  

一、奥的斯:电梯的发明者

1. 逆境中的坚持

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1811年~1861年)发明家,电梯的发明者。他出生在佛蒙特州哈利法克斯的一个小村庄的农场,是一个乡村手工艺人,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很不幸,但他发明的电梯改变了城市,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奥的斯小时候对农民的生活毫无兴趣,反而喜欢在乡村铁匠的铺子里闲逛。19岁,中学没毕业,他就离开家乡去帮助他做建筑师的哥哥钱德勒;23岁他结婚了,整天不停工作,患上了肺炎;身体恢复后,他又找了一份驾驶四轮马车的工作,还建了一座水坝用来为自己设计的磨坊提供水力资源,但是磨坊没有挣到一分钱;奥的斯转而制作牛车和马车,这行他轻车熟路,很快他就把把磨坊改造为锯木厂,但不幸的是这个锯木厂也没有吸引到足够多的顾客。非常不幸的是,他的妻子去世也很早,给他留下两个年幼的儿子。1845年,奥的斯再婚,举家搬到纽约州的哈尔巴黎并得到了一份在床架生产商开办的工厂做机械师的工作,34岁的他成为了制造车床和据木工具的专家。


奥的斯的传记作者说,奥的斯几乎每一件事情都希望可以做的更好、更快更经济更准确,并且他愿意付出一个男人身上所积蓄的全部能量,来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当时一个熟练的伐木工在车床旁工作一整天加工出来的松木挡板,能够组成12个床的床头和床边。奥的斯发明了一种机器,速度比原来快四倍,能够一天生产出来的挡板足够组装50张床。工厂老板奖励给他500美元奖金,他用这些钱又去做自己的生意,在河边租下一栋楼房,设计建造一台水轮机以最大限度利用水力。他还安装了各种设备,包括他的挡板车床,业余时间他还制造一种自动面包烤箱和新型的推车,但是这些发明在商业上都失败了,奥的斯也因此负债累累。


当奥的斯在纽约东部地区的新兴工业领域进行开拓创新,但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后,他跟那些自耕农一样,朝西深入干旱的平原寻求机会,却遭遇到了印第安人的埋伏。


2. 改变世界的创意

为了争取为数不多的机会,他再次举家迁移,在新泽西州的贝尔根做机械师的工作,然后在纽约州的杨克斯市做经理。在这里,一个由三人组成的投资方委托把锯木厂改建为一家床架加工厂,正是在这次改造的过程中,奥的斯一个不经意的创意改变了世界。改造的过程中,奥的斯思考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把他的新设备和新家具搬运到更高的楼层中。但最初他完全没有想到要安装一台升降机、一种在作用力相互抵消原理基础上制作的起重装置。而其实那个时候,已经有一些货运的升降机在美国使用,


在思考的过程中,奥的斯确信他设想的升降机能够缩短时间、节省财力,但他同时也预见到升降机可能会坠落。根据他所有的预见与判断,他最后设计的自动化安全系统非常简单,他在硬木上挖出一排锯齿状的凹槽,把导轨抬升到装载平面桥箱的两侧,然后从底座下面拆下板簧,把它装到桥箱顶部,通过弹簧来滑动吊绳。


奥的斯推理得出:绳索拉起平台的张力,可以使弹簧保持伸长状态,如果平台因任意原因而自由落体,依靠释放绳索的张力使弹簧向外弹进有凹槽的导轨上。按照自己的设计奥的斯启动了升降机,然后切断绳索,平台随即坠落,但只落下几英寸后,弹簧咬住了凹槽,随着一声,刺耳的声响,桥箱停住不动了。


奥的斯所作的努力就是把现有元素融进一个新概念之中,升降机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大家熟悉的东西,但他没有考虑马上去申请专利,也不想去开工厂,他只要能碰到一个被遗弃在厂区的又小又旧的空心轴,他都会将其视为奖赏而心满意足。


但后来,奥的斯所在的床架厂生意衰退,几个月后就倒闭了,床架厂的老板允许他在厂区做升降机生意。公司甚至也改名为联合升降机和通用机器公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公司没有一份订单。后来,奥的斯的长子查尔斯的日志中写道,他们之所以屡遭失败,是因为父亲有做实验的瘾,但对升降机事业不够专注。往往没有等到任何订单,奥的斯又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构思其他的发明里去。


3. 时来运转

好运终于来临,在第二届纽约世界博览会,著名的展览主办人巴尔兰姆,1853年拉到了5万美元赞助,1854年为了吸引人气,他在寻找一个绝技表演节目。1854年5月的世博会开幕式时,42岁的奥蒂斯出现在高处的升降机,挥舞着手中的军刀,去砍断升降机的缆绳,升降机只划了一两秒钟,然后戛然而止,他摘下大礼帽,向观众鞠躬。后面,奥的斯的每一天的每一个小时都忙于在世博会上做表演,在表演中体会着乐趣。这件事情也让奥的斯的电梯声名大噪。


1856年,奥的斯已经安装了53台货运升降机。再后来曼哈顿的一家百货公司,想要一部客运升降机,用来把顾客们送上楼。但是跟在工厂里安装升降机及不同,百货公司没有中央蒸汽机机,奥迪斯就需要开发一种专门为车辆及提供动力的小型蒸汽机,让百货公司的顾客们可以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被送上五楼。这就需要一个单独的升降机作为动力源,这也意味着升降机可以安装在没有中央动力系统的旅馆公寓楼办公室。1854年还没有电,而第一部电梯安装进巴尔的摩的办公室已经是27年之后的事了。所以最早的电梯的概念主要还是依靠蒸汽的阀门。


4. 生意的扩大

尽管奥的斯最后终于赢得了声誉,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靠赊账度日。奥的斯去世时,负债8200美元,财产只值5000美元。但是奥的斯的两个儿子,虽然没有因遗传他的发明基因,但却具有敏感的商业感觉和管理技巧,把他打下的基业发扬光大。


随着钢结构高楼的不断的拔地而起,随着芝加哥和其他允许建高楼的城市迅速生长,升降机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奥的斯的两个儿子一个负责管理内务和工程设计,一个负责销售和兼职产品;他们依靠投资机械设备,聘请那些在店学水力学上受过专门教育的专业工程师,使他们的生意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他们还收购可能对其构成威胁的新锐公司,到1914年一共收购了30家;他们用沙发、桌子、小饰品和镜子来装饰客用电梯;他们大量投放广告,在1877年以亏本的报价获得了埃菲尔铁塔的合作生意,这次关键的机会帮助他们的品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二、贝尔:电话的发明者

电报的发明,虽然把人们想要传递的信息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传向远方,毫无疑问是一次创举。但发一份电报,需要先拟好电报稿,然后再译成电码,交报务员发送出去;对方报务员收到报文后,得先把电码译成文字,然后投送给收报人。整个流程手续繁多,而且不能及时地进行双向信息交流,要得到对方的回电,还需要等较长的时间。


人们渐渐开始对电报不满,这也促使科学家们开始新的探索。19世纪30年代之后,人们开始探索用电磁现象来传送音乐和话音的方法,其中最有成就的要算是贝尔和格雷。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1847年生于英国苏格兰,他从小就对声学和语言学有浓厚的兴趣。开始,他的兴趣是在研究电报上。他曾在爱丁堡大学攻读语言学,后来在美国波士顿大学任声音生理学教授。


当贝尔了解到电磁铁能引起音叉振动后,便决定研究通过电线传递声音的问题。1873年,他辞去教授职务,专心研制电话。在助手华生的协助下,贝尔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实验。1876年,他们制成了第一部实用的电话装置。他们用薄铁片作振动簧片,铁片的振动引起磁场的变化,使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产生感应电势,由此产生的感应电流传到受话器端同一装置的线圈,引起磁场的变化,进而使受话器的铁片振动,从而发出与送话端频率相同的声音。


1876年3月10日,在对这一装置进行通话实验时,贝尔和华生分别进入隔开一定距离的两个房间。华生在房间里突然听到:"华生先生,快过来!我需要你!"原来贝尔不小心把硫酸溅了到身上,就在屋里喊了起来。当华生确定这是从电话里传出的声音时,便激动地喊道:"贝尔先生,我听见了!我听见了!”实验成功了。从此,1876年3月10日被作为发明电话的日子载入了史册。


由于贝尔1876年3月10日所使用的这部电话机的送话器,在原理上与另一位电话发明家格雷的发明雷同,因而格雷便向法院提出起诉。一场争夺电话发明权的诉讼案便由此展开,并一直持续了十多年。最后,法院根据贝尔的磁石电话与格雷的液体电话有所不同,而且比格雷早几个小时提交了专利申请等这些因素,作出了大家已经知道结果的判决,电话发明权案至此画上句号。


1877年,为了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费城举行了盛大的博览会。在博览会里,各种新的发明和新产品被展示出来,由评审员评定后,优秀的创作者将发给金牌、银牌和丰富的奖品。贝尔对自己发明的电话信心十足,但六个礼拜的展览期间,几乎没有人为它驻足。


眼看著博览会已接近尾声,该到了评审委员出来评定展示作品的日子。突然有一个年轻人走到了贝尔的展位上,这位年轻人就是巴西国王修‧贝特路。修‧贝特路是贝尔在波士顿大学授课时,参观了波士顿大学的聋哑教育的课程而深受感动。修‧贝特路拿起桌上的受话机压在耳朵上,这时开始有人围拢了过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那些评审委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也急忙靠过来。这时贝尔拿起送话机,轻轻地说著:“是生是死,才是问题。”


围观的人感到好奇,争先恐后地拿起受话机来听,他们也听到从送话机那端传来的贝尔声音。霎时,一向无人问津的电话机,顿时变成博览会中的宠儿。博览会闭幕典礼的时候,贝尔的电话获得了最高荣誉──金牌。


假如那天巴西国王没有看到贝尔,那么,电话的发明,或许会一直被人看成玩具而埋没。1877年,由贝尔、华生、桑德士、哈勃特四人,组成了贝尔电话公司,开始以出租电话机和电话线,收取使用费的方式,开始为一些最早接受电话的家庭装设电话。


【反思】发明创造的商业化,往往需要一个放大器,而这个放大器跟一个展览会的营销事件常常高度相关。商业的价值需要通过交换来体现,线下的博览会的意义就在于让你的发明被更多的人体会到。如果一个发明不能突破社会认知、行业认可、消费者买单的商业螺旋,很可能就会被埋没。商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如果没有意志力、团队的合作、比较完善的组织结构,往往很难成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