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小雅.鼓钟》(一首诗中的音乐交响)

208《小雅.鼓钟》(一首诗中的音乐交响)

00:00
22:18

小雅.鼓钟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犹。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中乐器出现最多的一首诗《鼓钟》,我用两个字来概括这首诗“乐”与“怀”,又由这两个字把它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一场西周时代的盛大交响。

“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出自《礼记 乐记》,和顺积中是说内在的德行,这种德行的外在表现就是乐,“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


第二部分:“人到淮河意不佳”。

题目借用了南宋杨万里的《初入淮河》时当中的一句,因为当时淮河成了金和南宋的分界线,国破山河在,才会有这样的感慨,而本诗后半部分的“怀”也是忧心忡忡,情感上非常接近。

第一部分:“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

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的这场盛大交响,这里的交响也有两层,乐器与乐器之间的交响,水声与乐声的交响。先看第一层,仅有32个字,被后人称为“写奏乐绝妙,直画出音来”,以文字来写乐声,文字本来是眼睛看的,因为写得太好,让人仿佛借助文字就清楚地听到了乐声。这32个字就是:

鼓钟将将,鼓钟喈喈,鼓钟伐鼛,鼓钟钦钦,

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龠不僭。‍


四章诗每一章都以“鼓钟”起句,充分突出的是这支乐队里编钟那不可撼动的绝对主导。鼓并非名词,而是动词,“敲击”的意思,“钟”是编钟。因为这次开始,每次讲解后我还会附上许渊冲先生的英文翻译及我们家小朋友思丁的英文诵读,所以这里顺便提一下,许老先生把“鼓钟”翻译成“Bells  and   Drums”,“钟与鼓”,可能理解上还是有一些偏差的。


鼓钟将将,“将将”二字连在一起,发音与意义同于铿锵有力的”锵“。《郑风 有女同车》有”佩玉将将“。编钟有低音部、高音部,“将将”是敲击低音部的时候编钟发出的那种雄浑低沉的声音,相当于一个深沉庄重的乐曲前奏;而第二章的“鼓钟喈喈”,“喈喈”常用来形容鸟鸣,比如“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因为鸟鸣声清脆明亮,就用这个来摹写编钟的高音部所发出的声音。前两章从“将将”到“喈喈”,从深沉宏亮到清脆和婉。到了第三章,“鼓钟伐鼛”。鼛是一种大鼓。它有两种作用,一个是饮宴祭祀中奏乐,《淮南子·主术训》:“当此之时,鼛鼓而食,奏《雍》而彻。”;另一个是服劳役的时候,用来召集大家和催动工作,《诗·大雅·緜》:“百堵皆兴,鼛鼓弗胜。”《宋书·乐志一》:“长丈二尺者曰鼛鼓,凡守备及役事则鼓之。”鼓钟伐鼛,也就是钟声中加入了节奏鲜明的鼓点,金钟长鸣,鼓声隆隆。到了第四章,更多的乐器声加了进来,瑟、琴、笙、磬、雅、南、籥,其中,雅和南最开始都是乐器的名字,雅,状如漆筒,两头蒙以羊皮。引申为乐调名,指天子之乐,或周王畿之乐调,即正乐。南:形似钟。引申为乐调名,或说指南方江汉地区的乐调。比如周南、召南。磬是一种用玉或美石做成的带孔的乐器,用绳索穿着挂在架子上;龠相当于排箫。再加上编钟和鼛鼓,这么短一首诗当中如此多乐器聚集,足以见当时音乐的发展高度,也足见这场音乐交响之盛,简直像一个乐器博览会。


说到乐器博览会,倒令我想到著名的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墓。那可真称得上是举世震惊的一次先秦音乐成就展示。相关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图片自左至右分别为乐器俯瞰图、大鼓、编磬、编钟、琴、瑟、笙


鼓钟钦钦,“钦钦”,象声词。鼓瑟鼓琴,笙磬同音,这里有个小小的问题,为什么不说琴瑟同音,而说笙磬同音呢?古人可能不言自明,今人还是需要稍微解释一下。因为琴瑟同样都属于弦乐,而笙和磬则一个是管乐,一个是打击乐,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乐器,这两种乐器的“同音”表现的自然是不同乐声的和谐相融。姚际恒《诗经通说》中更进一步指出其中妙趣:“笙在堂上,磬在堂下,笙磬同音,以见堂上堂下之乐皆和也。“


接下来连续三个”以字如绳一般,将雅、南、龠三种乐器串在一起。”不僭“,僭,超越本分:不僭,犹言按部就班,和谐合拍。每种乐器各自有声,音色繁复,但又与编钟的主旋律毫无违和,完美交融。这一场先秦时代的乐器和鸣听起来并不亚于欧美的现代交响啊。


“淮水汤汤”,汤汤,大水涌流,水流浩荡。700公里长,400公里宽的一条滔滔大河,当然是可以用“淮水汤汤”来形容了;”淮水湝湝“,是描写水流的声音,汤汤之水发出喈喈之声,与将将、喈喈之钟声,水的流淌声与乐器的击打声成就浑然的一体。


第三章,淮有三洲,洲,水中的陆地。可能有人会问,我们学过《蒹葭》,“宛在水中沚”,“宛在水中坻”,《鹤鸣》“鱼潜在渊,或在于渚”,这里面的沚、坻、渚也都是水中陆地的意思,有什么区别呢?“《尔雅 释水》中讲:”水中可居曰洲,小洲曰渚,小渚曰沚,小沚曰坻“,洲、渚、沚、坻是层层递减的关系。”淮有三洲“是承接”鼓钟伐鼛“而来,钟鼓齐鸣中,淮水也在发生起落的变化,露出了水中之洲,这变化仿佛是随顺乐声的变化而来,这音乐的力量可想而知。宋代苏辙解释这一句便说:“始言汤汤,水盛也;中言湝湝,水流也;终言三洲,水落而洲见也。


到这里,我们的第一部分就讲完了。按照方玉润《诗经原始》的点评,可谓“极力摹写周乐之盛作。”。为何这样宏大美妙的乐音引发的是诗人的忧伤、悲怀呢?


仅有乐声还不够,更有水声在第二章流入到这场交响中。淮水之上,音乐奏响。淮水为三山五岳四渎中的“四渎”之一,《尔雅·释水》:“ 江 、 河 、 淮 、 济 为四瀆。四瀆者,发原注海者也。”《礼记·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瀆视诸侯。”《史记·殷本纪》:“东为 江 ,北为 济 ,西为 河 ,南为 淮 ,四瀆已修,万民乃有居。”


百度一下:淮河流域东临黄海,西、南及东北部分别为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和沂蒙山等环绕,山海之间为广阔的平原。山丘区面积约占流域面积的1/3,平原面积约占2/3。淮河流域东西长约700km,南北平均宽约400km,西北部高,东南部低.海拔在600~1000m之间。


 第二部分:“人到淮河意不佳”

忧心且伤,忧心且悲,忧心且妯,妯,动荡不平静。忧心且妯是说为忧所动而心绪不宁。四、五章解释了如此悲伤不宁的原因,“淑人君子,怀允不忘。”,淑人是指良善之人,可能是指前代的音乐创造者或乐师,就如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中所翻译的music-making、music-loving、music-playing men “,亦可能是指创造了一代盛世的那些人,应该更多是从德行上强调的,从“淑人君子,其德不回“、淑人君子,其德不犹“便看得出来,”回“是邪僻之义,淑人君子德行正直高贵,毫无邪僻;”犹“,王引之《经义述闻》:“其德不犹’,言久而弥笃,无有已时也。”一说假借为“訧”,缺点、毛病。两种解释的含义不同,但都是对淑人君子的赞美,一个是说他的美德长久无有改变,一个是说他没有任何缺点。


那么,我们把第一部分闻乐与第二部分咏怀结合在一起,这首诗要表达的深义到底是什么呢?对此,颇有些争论。按照《毛诗序》所讲,小雅这部分的诗基本上都是在“刺幽王”,顺着这个意思有王安石和苏辙的点评:

王安石:“幽王鼓钟淮水之上,为流连之乐,久而忘反(返),故人忧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者,伤今而思古也。”苏辙:“言幽王之不德,其乐非古欤?乐则是,而人则非也。”,又有学者考证,历史上幽王从未南巡,哪里来的鼓钟淮水之上呢?这个说法靠不住。所以朱熹干脆说:“此诗之义未祥。“而方玉润的解释则可能更贴近我们这些今日读者的心:“玩其词意,极为叹美周乐之盛,不禁有怀在昔淑人君子,德不可忘,而至于忧心且伤也。此非淮徐诗人重观周乐、以志欣慕之作,而谁作哉?”(《诗经原始》) ,细细体会此诗的含义,周乐之盛已成过往,淑人君子已成过往,重闻古乐而追慕先人,愿能再有那样的君子,再创那般的辉煌,以至于忧思难忘。


其实,如果能对“其德不回”、“其德不犹”的淑人君子念念不忘,那自然便会随其学、随其行,倘更多人都能如此,则世道人心自然转变,人心善,则盛世可及可期矣,盛乐也就可以再闻了。


愿以此与学友们共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在其板屋

    谢谢杨老师和杨老师的宝贝。谢谢赏心悦目的书法作品

  • 我爱沧海一粟

    老师好,对您牵挂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 1587729fdjt

    更新了,太好了,感谢😊。

  • 秦耕读

    小雅 鼓钟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犹。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 honglou

    点赞

  • 墨兰老师

    老师讲得真好

  • 天地之间_1a

    英文读诗,不伦不类。

  • 春城闲云

    创作背景   这首诗,过去有的说是刺周幽王的,有的说是周昭王时的作品,都无确证。现代很多学者认为此诗是诗人在淮水之旁或三洲之上欣赏周王朝音乐,由音乐而歆慕古代圣贤创造美好音乐的功德而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