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是一部反武侠的小说吗?

《鹿鼎记》是一部反武侠的小说吗?

00:00
20:28

最能呈现金庸的历史情怀的作品,无疑应推我心目中的第一好小说、反武侠的形而下极致之作,那就是《鹿鼎记》。我说《鹿鼎记》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好小说,这里还有个小掌故。1994年,我大学毕业的第二年,准备追随严迪昌先生读苏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给严先生写信,跟他推荐《鹿鼎记》,说《鹿鼎记》是我心目中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说。因为我想武侠小说都是年轻人的玩意儿,老先生不一定喜欢这些东西。结果严先生回信给我,淡淡的说了一句:“金庸小说,十年前均已读过”。我目瞪口呆,这才知道严先生其实是资深武侠迷,是民国时候读着还珠楼主长大的。在武侠小说方面,严先生也是我的前辈和导师。

问题是,第一好小说“好”在什么地方?首先,《鹿鼎记》是一部反武侠小说,它和我们通常概念中的武侠小说,和金庸其他的武侠小说都不一样。在《鹿鼎记》之前,武侠小说有一些叙事模式。比如说最常见的“成长模式”,《笑傲江湖》、《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等等,都是;还有“寻宝模式”,《连城诀》、《侠客行》等,都是;还有“复仇模式”,比如古龙的《绝代双骄》、《九月鹰飞》、《边城浪子》,《神雕侠侣》也有复仇元素;还有“悬疑模式”,比如古龙的“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

无论哪一种模式,武侠小说的共性就是要塑造一个大侠。这个大侠一般都是男性,浑身都散发着迷人的人格魅力,或厚道正直,或潇洒不羁,或文武兼资,或智勇双全,所以头上永远闪耀着“主角光环”,身边不少美丽的女孩子都不由自主地会爱上他,而且最后他一定成为顶尖高手,纵然不是第一,也肯定是第一流。像杨过这样聪明的人、郭靖那么笨的人、段誉那样不爱武功的人、石破天那么没文化的人,最后都达到了武学的最高境界。

为什么?这样才能有一种“代入感”。武侠小说作为“成年人的童话”,是需要“代入”的。读者,特别是男性读者,如果缺少了把自己“代入”为男主角的乐趣,那就会兴趣缺缺,大呼不满。所以金庸在《鹿鼎记》的后记里说:“很多读者都不喜欢这部小说,出于对我的爱护,他们把责任推给了一位想象中的代笔者”。他又说:“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很特殊,如果剥夺了某些读者朋友的代入乐趣,那我很抱歉。”确实,你不太容易把自己“代入”韦小宝,一个妓院出生的小无赖、小流氓,没有什么武功,只有一门逃命技术,贪财,好色,好像人品也不怎么样,墙头草随风倒,怎么看也不像一个江湖英雄,更不用说大侠了。

这说明,在这部封笔之作里,金庸解构了武侠小说的种种套路和模式,甚至其中“武”的成分也相当稀少,不仔细找都已经看不大出来了。金庸正是以这种“反武侠”的方式把“武侠”推到了极致。从此之后,传统意义的武侠小说已经到了顶点,无能为继,没有必要再写下去了。

何谓“形而下的极致”?我们应该看到,在这部小说里,金庸以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作家之一的身份,表达了他对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政治运行的独特思考。我们还应该看到,《鹿鼎记》是一部喜剧性的小说,我们看的时候一直会发出会心的微笑,甚至是哈哈大笑,但是那笑容后面是眼泪,欢乐后面是心酸,调侃后面是有着沉痛悲悯的历史情怀的。怎么理解?我们不妨从韦小宝的“成功学”说起。

韦小宝本来是没有任何可能获得成功的,因为他的主观缺陷太多了、太严重了。第一个缺陷:韦小宝的出身可称“天下至微至贱”。“至”到什么程度呢?我们知道,古代最高贵的出身是宗室子弟、凤子龙孙,其次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最低一等是韦小宝出身的市井阶层、平头百姓。问题是,市井阶层也要分三六九等。韦小宝出身于青楼妓院,那是市井阶层的最底层。到这儿有没有“到底”呢?恐怕还没有。比如说我是经营妓院的老板,会不会也会好一点呢?

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大家可能记得,《鹿鼎记》里有这么一个情节:康熙有一天心血来潮,跟韦小宝说,“小桂子,咱们俩也相处这么久了,我始终没想起来问,你家里面到底是什么出身哪?”韦小宝难得地脸上一红——我们知道韦小宝的脸皮之厚在康熙朝数一数二,基本上撒谎不眨眼睛,很少脸红的——汇报说:“皇上,这个事儿说起来不大好听了,我家里在扬州开了一所大院子”。“大院子”就是妓院。康熙听了这话颇为感动:小桂子这家伙对我确实是忠心耿耿,这么丑的事情他都不瞒我。其实康熙哪里知道,小宝已经在大吹其牛了!他母亲韦春芳只不过是丽春院里的一个普通妓女,什么时候开过妓院、当过老板了?《鹿鼎记》里写康熙和韦小宝之间帝王心术和无赖心术的交锋,这是小说特别好看的一个亮点。

那么这算不算天下最卑贱的出身呢?还没“到底”。母亲是妓女,这是不能选择的,从现代人文立场来看,也没什么应该羞愧的。问题是,母亲是妓女,但是你明确知道父亲是谁,家庭完整的,会不会也好一点呢?韦小宝连这一点最低微的要求都达不到,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他母亲韦春芳知不知道他父亲是谁呢?小说末尾有这么一段描写:韦小宝年纪轻轻“告老还乡”,很郑重地问韦春芳:“我爸爸是谁?或者说,我爸爸可能是谁”?韦春芳给了他一个很有意思的回答:“那我哪儿知道去?我那时候年轻,生意可好了”!她只能告诉韦小宝:“汉、满、蒙、回、藏都有可能,能跟你保证,肯定没有外国鬼子”,而且还特地补了一句:“有个喇嘛总来找我,上床前一边念经,一边拿眼睛贼溜溜地看着我。你这双眼睛,就像那个喇嘛!”这是《鹿鼎记》这部二百万字大书的最后一句话,这个结尾是大有深意的,非常值得慢慢回味。我们可以看到,不会有人再比韦小宝的出身更低贱了。

韦小宝的第二个缺陷是他的文化水平非常低。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古代社会就是中国古代文人社会,文化水平低是很难出人头地的,而这又恰恰是韦小宝的短板之一。韦小宝的文化水平低到什么程度呢?他有个自白:“我这个名字,‘韦小宝’三个字,‘小’字放在什么地方我都能认识,‘韦’字和‘宝’字如果和‘小’字连在一起,我能认识,要分开就不大靠得住了”!还有一个细节:韦小宝刚进皇宫的时候,老太监海大富派他进上书房去偷一本书。韦小宝从小在扬州市井厮混,坑、蒙、拐、骗、偷都是拿手好戏,但是最怕偷书。为什么呀?不怎么识字,容易把书给人家偷错了,但这次一听书名他高兴了。这本书叫《四十二章经》。“四十二”仨字我都认识,估计这本书偷不错。这样的文化水平韦小宝能成功吗?恐怕也不行。

第三个缺陷是韦小宝没有大侠的风范和实力。武侠小说里的主角武功都要相当高,不是绝对第一,也是超一流。同时,还得有大侠的风范,或者凛然正气,或者义薄云天,或者风流潇洒……这些韦小宝一样都不具备,而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动不动就哭鼻子,耍无赖,毫无“主角光环”。

但是,韦小宝成功了吗?不仅成功了,而且还“成功”到了世俗价值观眼中的顶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啊啊啊_b8

    我觉得《鹿鼎记》最后的结尾重点并不是在说韦小宝,而是在说“民族融合”。金庸的意思是中国历史是由多个民族共同创造的。

  • 月池薰酱

    小宝莫非是某活佛的转世

  • 已识乾坤大

    韦小宝,毫无疑问是成功人生

    重述Talk 回复 @已识乾坤大: 羡慕小宝的人真不少

  • 薄荷不甜

    50捐1块,不能再多了。

    重述Talk 回复 @薄荷不甜: 哈哈哈

  • 秋风瑟_ya

    还有4个字,位极人臣

  • 玫瑰圣骑士

    独树一帜的伟大作品

  • 天亮_oh

    说韦小宝七个老婆各有千秋的时候我听见你咽口水了

    重述Talk 回复 @天亮_oh: 哈哈哈你确定吗

  • 大卫_XH

    B站里读金庸武侠小说的是你吗?

  • L花暖青牛卧

    声音不错好听

    重述Talk 回复 @L花暖青牛卧:

  • 听友264099283

    從成年人的童話寫到現實生活中的韋小寶,《鹿鼎記》的確是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的轉型之作和鼎峰之作。馬先生分析得透徹。語言幽默。

    重述Talk 回复 @听友264099283: 如果说金庸小说能进入文学史家的经典清单,那《鹿鼎记》一定是关键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