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国学24堂课 29|周旋是一种技巧

南怀瑾国学24堂课 29|周旋是一种技巧

00:00
08:43


周旋是一种技巧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论语·阳货》

  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回拜他。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跟你说。”(孔子走过去。)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南怀瑾先生是怎样看待孔子和阳货之间的对话的呢?阳货是鲁国的一个坏人,他想拉拢孔子,孔子在避无可避的情况下与阳货进行了周旋。南怀瑾认为如果孔子当时点个头,出来和阳货同流合污,要什么可以有什么,要权力就有权力,要财富就有财富,可是孔子绝不会出来,这就是古人所谓立身出处,自己应该站什么样的立场要搞清楚。

  同时孔子也没有和阳货撕破脸皮,他用一种虚与委蛇的办法避过了阳货的纠缠。南怀瑾先生非常赞赏孔子的做法,他说:“我们看到许多朋友,个性非常倔强,人格又很清高,但是这样性格往往锋芒太露,不但伤害了别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试看孔子,在这种地方,遇到了阳货的情形,这是孔子的态度,也是孔子待人处世的办法。”

  很多时候提到“周旋”这个词,总是感觉有一点贬义的意思。大丈夫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和那些令自己生厌的人,根本就没话好讲,何必委屈自己和这些人周旋呢。然而,人生在世必须学会保护自己。像孔子这样面对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对方又言语周到,若是与他针锋相对,理亏的就成了自己,说不定会惹来杀身之祸。所以,周旋并不是什么卑鄙的小动作,而是一种人人都必须掌握的生存技巧。生活在不断争斗的人类社会中,在各种势力的夹缝之间生存的我们,若是不学会周旋,则难以保护自己,更不用提成就功业了。

  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处在人类的金字塔的最高层,因此,不得不面对各种纷争。即使我们自己不愿意卷入,也会被拖进去。上层的人可以拿势力来压制我们,下层的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总之处在中间的我们是两头都不能得罪。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原则和道德准则,不能随波逐流,任意附和别人,但是道理是一定讲不通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周旋。针锋相对会让自己四面树敌,虚与委蛇则能敷衍过去,在夹缝中求得生存。

  曾国藩是晚清有名的大臣。他一生沉浮,之所以能够位极人臣而不倒,靠的就是周旋。曾国藩出身寒微,没有任何政治背景,考中进士以后就在京城为官。虽然曾国藩不愿意与那些官员同流合污,但是既然已经选择为官,就必须与他们打交道。面对皇帝的无能,曾国藩大感愤慨,年轻气盛的他几次上书皇帝,差点丢掉性命。自此以后他变得世故圆滑,看清了清朝政府中的几股势力,于是游走于各种势力之间。

  清朝政府限制汉官,军政大权大都掌握在清朝贵族手中,曾国藩面对来自清朝贵族的压力,总是能够像打太极拳一样,以柔克刚,从容应对。他成就功业的重要政治活动就是与太平天国的战斗。在这场历时长久的战斗中,曾国藩屡次遭到清朝贵族和朝廷的责难,但是他最终都能化解。他处在几股势力之间,以各种方式敷衍各个方面,使得人人都找不出他的毛病,就连慈禧太后也曾赞扬他忠公体国。

  曾氏一门荣宠无量就是曾国藩周旋出来的结果,若是他处处强硬,在那种混乱的政治局势下,恐怕早就已经身首异处了。

  人在社会中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求得生存才能谈及发展的问题。历史上那些以强硬着称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的。参与社会活动就必须与社会中的人打交道,既然与人打交道就难免要应付各种人。这些人并不是个个都光明磊落,只要我们一个应付不善,就难免会有祸患。不用说处在中间阶层的我们,即使是处在高层的人,也要学会周旋,否则地位恐怕也不能保证。孙策是东吴的首领,他以雷霆万钧之势收服了江东士族,但是最终没有逃过被暗杀的命运,若是他能采取温和一点的态度,也许就不至于这样。同时期的诸葛亮正好和他相反。诸葛亮对外要面对复杂的天下大势,对内有刘备的信任和关张的不服。想要平衡这些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关张二人的态度上,诸葛亮收放自如,保全了二人的颜面,也保全了自己。

  人生在世,不能不坚持自己的处事原则和道德准则,但是强硬却不是最好的办法,学会周旋,才能在坚持自我的同时,保护自己;在坚持自我的同时,谋求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