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虎生犹可近

365虎生犹可近

00:00
13:47

厌谓慧俱你静下来当然没有“忿、恨、恼、嫉”,怎么没有呀?反是有啊,是他跟你两个一起修的,他现在能够坐两个钟头。另一个人就会想:“真的呀?这个家伙!”这一句话就是嫉妒。同门、朋友,如果说某人好哦,那他一定要想办法、尤其有些人想个办法,“好哦。是我的同学怎么不好呀?!”他讲了半天他一定讲他某一点非常不好。人的心理一定是这样的。所以,修行人没有嫉妒的有两个,一个已死掉了,一个还没有投生,除了我的这两个朋友以外,我们都在这个心理状况。 所谓“随应正翻瞋一分故。”这些心理归纳起来,所相对的心理都属于嗔心、嗔恨,就是“忿、恨、恼、嫉”这种心理。所以修行都到了“贪、嗔、痴、慢、疑”都拔掉了,那才叫作修行。所以,见地有一点境界、有一点功夫,我觉得很清净,以为“无心”得了道了,那你生了病你看看,你还清净不清净?也就没有了。这个心理上安祥转化出来的“轻安”呀,那个不算是悟道。你要看看这些心理自己拔了多少根。这是讲“欣”、“欲”而连带说出来。 “厌谓慧俱。无贪一分。于所厌境不染著故。不悭憍等。当知亦然。随应正翻贪一分故。”“厌”,就是讨厌的心理。刚才讲“欣”、“厌”两种相对的心理。“欣上”我们喜欢,人都有。普通我们说“人向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当然都要自己求上进,所以“欣”就是求上进 “欣上”;“厌下”,讨厌自己的堕落。“下”就是堕落,所谓“水向低处流”,讨厌自己下流。所以能够讨厌自己的错误的话,讨厌自己不精进,已经是智慧的作用。所谓“厌谓慧俱”,对自己,看到一无是处,想想自己没有一样对,已经是一种智慧的开发。普通人不会觉得自己不对,总而言之,想来想去最后还是觉得我对。开始时有一点佩服人家,想了一夜,最后想想,“哎!格老子他还是不值得佩服。最佩服的还是我!”人就会这样。所以能够对自己 “厌”的心理起来,已经与“慧俱”。他如果有这样“欣上厌下”的心理起来,当然力求上进这个心态已经是属于不贪的一分了。“贪、嗔、痴”已经清净一分了。 因为“于所厌境不染著故”,由“欣”上“厌”烦,人肯求上进,才有对下流的事情有厌恶的心理。因此他对于坏的行为、恶的行为,觉得厌烦不肯做,“不染著故”。因此叫作无嗔的心理一分,比较清净。那么,如果有欣上厌下的人,修行发起了,他一定是不悭吝、不悭。心理不悭吝就是行舍,舍得、放下。他能够这样已经是不骄,自己不骄慢,就谦虚了,“不悭(不)憍等”。这个心态一定是随着欣上厌下的心理而升起。所以“当知亦然”,你应当了解,同这个一样的道理。所以,由这个道理你懂了。 “随应正翻贪一分故。”换一句话,能够做到欣上厌下这个心理,人肯上进修持,正面翻转来讲,他的贪心,贪嗔痴已经有一点动摇,那个根根呀清净一分,“正翻贪一分故”,也可以讲他的贪心就变成“大贪”了,向好的方面走。 “不覆诳谄。无贪痴一分。随应正翻贪痴一分故。”所谓“不覆”是一种心理。什么叫“不覆”呢?不给自己遮着,不给自己遮着难道脱了衣服裸体呀?就是“不覆藏”,这是佛学名词。即是自己有过错了不遮住。那么,什么叫“不覆”呢?像我们小的时候读书,有个课外读物,在最近二三十年拼命地提倡后,这几年多起来了的,1462我们小时候一定要背的《朱子治家格言》。我提过好多次了,你们现在哪些同学背得来呀?本院同学背得来的举手哦!一百块钱奖金。为什么提到这个?什么是“不覆”?《朱子治家格言》里有:“善与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与人知,不是真善”,做了好事,希望人家晓得,这个不是真善,不叫善心,做了好事何必要你知道;“恶恐人知”,做了坏事,怕你知道,这是真恶。“善与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所谓“不覆”呀,就是这个意思,“恶恐人知”。犯了错误,这是我们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戒里的“发露忏悔”,坦然的:错了! 所以,孔子所讲的“不覆”的道理,孔子讲过没有?孔子也非常注重这个。孔子怎么说呢?“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就是“不覆”的道理。一个君子犯了错,错了就错了,就承认嘛,我错了!大错像太阳、月亮的日食、月食一样,大家看得见,不要盖起来。“覆藏”,自己的错误、短处拼命遮起来,是假面孔。假面孔就是“覆”,乃至自己的短处、自己的错误拼命用假面孔伪装。所以“不覆”呀,是很好的道德。修行谁能做到“不覆”就对。 “诳”,扯谎话。我们普通话的“谎”是一个言字旁加个荒地的“荒”。规规矩矩的是一个言字旁加个狂。狂言则谓之“诳”,吹大牛,其实都是诳话。像有的人说,“哎!我才不在乎!”人家揍你,你说不在乎呀,“哦,我才不怕”,你打他一下看看,他“哎哟”叫出来了,他绝对“诳”!那是诳话。“诳”言一切,都是狂夫之言。 “谄”,谄是转弯,马屁话。应该是我对你不高兴,但是不好意思让你看到:“诶,你来了,我真高兴呀!”心里头却讲:“这家伙,应该出去了,你还来干什么呢?”这就是“谄”。绝不可以!所以“不覆、诳、谄”,就是“不覆”、“不诳”、“不谄”。 不谄,所以这个“谄”,我们经常犯的,尤其是现在人我觉得都在“谄”。譬如一个人上台,尤其是我就非常怕这个事。一上台演讲,一到地方进来了,“啪、啪、啪”鼓掌哦。上台了,我说你晓得我讲得好不好呀?你鼓个什么掌呀?讲不好也鼓掌?鼓励、鼓励,“鼓励”就是“谄”,要什么鼓励。你晓得他讲得好不好呀。现在教育拼命讲“谄”,这方面讲奖励,奖励?他都不对还奖励什么?都该打屁股了还奖励呢?!我绝不来这一套,我们大概是落伍了。所以真做到不覆、不诳、不谄;真做到没有这种心态了,这个人已经是贪心、痴心减少了一分,“无贪痴一分”。 “随应正翻贪痴一分故”,那么好了,这个里头翻转来讲,人为什么把自己的短处遮起来? 所以,我常常说男女谈恋爱,谈恋爱的时候呀,两个人一定好。所以,西方莎士比亚讲“误会了就结婚,明白了就离婚”,这个是不是他的话?你们还记得吧。你们好像对西方文化比我还差,那怎么行!现代人不能光讲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也要懂,这个有道理的。你看人谈恋爱,男女都在骗,骗就是“覆”,都把自己的短处盖起来。说这样,这个男的买了票在电影院门口等了两个钟头,那个女的才来,他一肚子气,一看到了女的来,男的问“怎么来这么迟?”女的说:“哎呀,转得我好累哦。”男的说:“好了,好了!来了就好了。”还是高兴,两个人就进场了。要是结婚了,你看太太来迟了,非大吵一架不可,那个不“覆”了、不盖了。开始时都把自己的缺点、1463毛病都遮起来,一结了婚以后就不“覆”了,一不“覆”就暴露出来了就完了,越看就越不对。所以,误会了当然结婚啦!误会了就有问题了,人与人之间如此如此。 所以,古人有一句话,出自哪里你们猜猜看:“虎生犹可近”,对陌生的老虎,可以挨近在一起。陌生的老虎,你到动物园还可以碰碰它;“人熟不堪亲”,人一熟了以后比老虎还可怕。这两句话出自哪里呀?《昔时贤文》,又是《昔时贤文》(即《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被你蒙对了。“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所以说,人懂了这个道理,就懂得作人了。“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你到人家家里去住,尤其是到外国去,到人家家里去住。一天马马虎虎呀,刚见面,新认识的朋友都是好的。你跟他搞久几天看,一久了以后就讨厌了,“久住难为人”,都是这样。刚开始你来的时候,“哎呀,住在我家里没有问题”。不要随便讲啊,“久住难为人”,住久了变成冤家了。所以“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就是这个道理。这都是“谄”、“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