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轻安02凡夫有没有轻安?

368轻安02凡夫有没有轻安?

00:00
14:34

又应不伏掉放逸故。”再说这个掉举心不降伏下去,那就是放逸。所以,我们天天思想杂乱,不要说打坐静不下来,平常就很杂乱,这是不伏掉举,这就是放逸心理。 “有漏善心既具四法。如出世道应有二故。”“有漏善心”,就是说我们也在做好事、也在修行,不过没有证道、没有得定、没有发慧,这是“有漏之因”。但是已经修了十善之道,作好人做好事。“既具四法”,虽然在“有漏之因”里头,但是真是修善心、修善行,他的心理上也具备了十种好的善法,就是行舍、精进、无贪、无嗔等等,等于修出世间道的人一样。不过呢,“应有二故”,两种情形不同。 “善心起时皆不损物。违能损法有不害故。”真正善心生起的时候,这个人是至善的善人的话,绝不愿意伤害别人,也不愿意伤害任何东西。“违能损法”,相反的,就是损害别人。“违能”,违背这个道理;“损法”,就是损害别人。“有不害故”,他说这个里头呀,不能讲没有“不害”。这个文字就是倒转来写的,有害人的心理。 “论说六位起十一者。依彼彼增。作此此说。故彼所说定非应理。” 所以,《瑜伽师地论》说这六位道中,能够生起十一种善心,“依彼彼增”,跟着善道,一步一步进修。“彼”就是“它”,“它”就是指这个善心理。“作此此说”,因此规定了一个范围,有唯识法相十一种善心所的说法。那么,他说相反的这几派的辩来辩去的,“故彼所说定非应理”。 “应说信等十一法中。十遍善心。轻安不遍。要在定位。方有轻安。调畅身心。余位无故。”这是强调,这个很重要。总而言之,一个人真要学佛,第一步就要行善。这十一种善法里头,那十种呀,任何善心一动念,一起行为都代表一点,不能说没有。十一种法就是一种轻安,你普通做善事得不到,“轻安(是)不遍”的。轻安的心理必须要得了定才做得到,得了定的人才能身心轻安。那么,轻安的境界得到是什么样子呢?“调畅身心。余位无故”,四大都调理了,都顺了,气脉当然通了。心境一天到晚都是快乐、舒畅的,没有烦恼。这一种“调畅(的)身心”,身轻心安,“余位无故”,不得定的位置,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是不可能的,绝无轻安之理。 因此“决择分说。”这一部分经论里面讲,“十善心所。定不定地。皆遍善心。定地心中增轻安故。”所以“决择分”,“决择”就是选择,等于到中央菜场买菜一1475样,选这样、那样,挑最好的买,这就是“决择”;“分”,这一部分所讲的。十种善心,不管你得定也好,或者没有得定也好,都遍满这个善心。“定地心中”,唯有在得定的境界里头,“增轻安故”,要增加一样重要的轻安。换一句话,为什么大家学佛、念佛、打坐不能得定呀?为什么念佛不能念到一心不乱呀?因为未得轻安。 现在大家得到结论,为什么不能得轻安?因为没有得定。翻过来翻过去就是这个最难,所以得定一定得轻安,这个修行就是很严重的。所以道家也讲这个道理,不过它说的不同,真得到了“身轻如叶,昼夜长明”,就没有睡眠了。普通人如果好几天没有睡眠了,吓死了,还要吃安眠药。他身心是调畅的(舒畅),那就是轻安,得定等于就是轻安的境界。 所以,道家、密宗所讲的许多神通现象,功夫的境界,实际上,在教理上都归到轻安的境界,没有轻安都不是。假如一个还笨兮兮的人,身体走两步路,两个腿都好像拖起来走的,那个“啊啊啊啊,唔唔唔悟,得道了!得定了!有了通了”,那当然啦,每天都有大便,没有便秘怎么通啦!那不是的!这个很严重。 所以说,“有义定加行。亦得定地名。彼亦微有调畅义故。”但是有一派讲,哎,虽然没有得定啦,像我们大家一样,还是在修定加行。还在加工厂里加工嘛,盘盘腿也不错啦,你能坐二十分钟,他可以坐两个钟头,可见他们加工已经加工得很不错啦。虽然没有得定,定加工“也得定地名”,这也不能完全讲他没有功夫,也是得了一点定的地位啦。“彼亦微有调畅义故”,也有轻微的轻安,这个话蛮合理,少部分轻安是有的。你本来开始学打坐只有半个钟头,现在坐了一个钟头,可见你持得住了嘛。你坚持得住了,不轻不安,你不干的。可见这个加工位也不错的,这个就是现代人讲的话,拍拍掌,鼓励、鼓励,哈哈,这个地方就是鼓励鼓励啦。 “由斯欲界亦有轻安。不尔。便违本地分说。信等十一。通一切地。”由于这个理论,稍稍得一点加工也是不错了,也有一点轻安。那么欲界里头也有轻安吗?咦,譬如欲界里头我爱喝酒,好几天没有喝,非常沉重、难受,三杯酒一下肚,呵呵,一身都轻快了,这是欲界的轻安。比如爱“擦地板”(跳舞)的人,个把礼拜没有到舞厅,没有“擦一下地板”,两条腿都走不动路了;到了舞厅,地板咔嗒咔嗒一擦,回来睡觉,轻安哪!欲界也有轻安哦,哎!这是不错的,欲界也有轻安。 他说假设这个理论不成立的呀,“便违本地分说。信等十一。通一切地”这个理论,如果欲界没有轻安,这个理论不成立。他说那弥勒菩萨在“本地分”中说,信、善心等十一种“通一切地”,他说那佛说的这一个理论不成立喽?!这一棒打过来,辩论的比立法院的质询还厉害。他讲得很对,欲界也有轻安,可就是轻安现象不同。所以,我们也不要那么难过,多打坐一分钟,多耕耘一分,总有一分收获的。 “有义轻安唯在定有。由定滋养。有调畅故。”又翻过来啦,辩得很厉害。有一派大师说,哎!轻安不是那么容易呀,只有得定了才有,所以定力的培养越来身心就越舒畅,变化了气质。这也是对的,这派理论对,所以我说,我如果做法官问案,我一定是判不下来。原告讲讲你蛮有道理,被告讲讲也不错呀。究竟哪一边对我搞不清楚了。你看这些论点,都有些道理。1476“论说欲界诸心心所。由阙轻安。名不定地。说一切地有十一者。通有寻伺等三地皆有故。”这个里头讲的就很麻烦了,所以呀,修行就要把《瑜伽师地论》好好搞清楚。他说《瑜伽师地论》里头弥勒菩萨教导我们,欲界里头各种心理状态什么都有。善心也有,你说没有信吧,有时候信也有,都有。你说不惭愧嘛,有时候脸也红红也算惭愧啦,都有,就是没有轻安。缺轻安,所以轻安叫做不定地。但是也说一切地,又说呀在任何凡夫地呀,声闻地呀,菩萨地呀,各种地呀,十种地呀,也都有十一种善。为什么呢?善心“通有寻有伺等三地皆有故。”这一号,三地来了,我们要再问什么叫三地呀?《瑜伽师地论》讲的,有寻有伺地初禅;二禅的加行呀无寻有伺;跟到二禅以上的无寻无伺啦,这三种地,三种境界,三个地位叫做三摩地。这止观到达的,是定慧的境界。这三种合起来叫做三种三摩地。那么我也常跟同学们讲玄奘法师的翻译叫有寻有伺,很难懂。寻,就是那个猫呀抓老鼠一样,老鼠躲在哪里呀,走路很轻到处找,那个是寻。我也常常比方,黑夜里头我掉了一个针,缝衣针,拿个手电筒一点一点找,那是寻。伺呢,就不同了。我的老祖母教我的,这个针掉了,针掉在地上了,刚才穿了一根线呀,把针拿掉了。傻孩子,针掉了把剪刀放在地下,你念个咒子,她说,针呀针,剪刀给你做媒人你快点来。哎,我照办。她真的很快就找到了,还蛮灵光的。其实凑巧。这个伺等于什么,等于刚才说的剪刀来找针一样。等于拿那个吸铁把它吸拢来,那个叫伺。也很难懂。那么古文翻译有寻有伺普通人还做不到。就修禅定、打坐的人,才谈这个话。怎么叫有寻有伺?有时候我们坐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得好清静,一下乱想了,掉了掉了,赶快找,哎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个清静怎么不来啦?那个就是有寻。什么是有伺呢?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瞎猫撞到死老鼠,那是伺。那么古代的翻译是什么呢?叫有觉有观。有感觉要观察。所以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旧的佛学和新的佛学的翻译。你们注意哦。初禅才是有寻有伺,所以未到地,连初禅的境界还达不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