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金庸的第一课:打开金庸小说的正确方式

读懂金庸的第一课:打开金庸小说的正确方式

00:00
20:22

我们这一代“保温杯里泡枸杞”的“油腻中年”小时候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的影视产品可供享受,所以大体上是捧着小说一个字一个字“抠”下来的,而八零后到零零后,也就是我的几代学生们,我向他们做过一定的调查,多数学生都是通过看电影、电视剧来“打开”金庸的,读原著者相对比较少了。这是就大趋势而言,其实年轻一代金庸迷中高手如林,我很佩服的六神磊磊就是典型代表,后文我们会读到他的很多高见。

问题是,影视剧是不是打开金庸的正确方式呢?

我不仅不排斥影视剧,而且称得上相当疯狂的影剧迷。作为现代声、光、电技术的融合手段,影视剧当然有它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把文字转换成形象,直接诉诸感官。比如说《终结者》、《独立日》、《阿凡达》、《哈利波特》、《权力的游戏》等为我们呈现的神奇世界,那绝不是书籍所能达到的。作为1994年奥斯卡奖最失意选手、后来却长期霸占最佳影片榜首的《肖申克的救赎》,它与史蒂芬·金的原著比起来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成为包括我在内的无数观众的“人生教科书”,摩根·弗里曼那一句悠长的画外音“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羽翼太光辉了”响起的时候,你会觉得怎样灰暗的现实都照进了希望的曙光。这样巨大的价值岂可等闲视之!

回到武侠范围,比如说六脉神剑,这是一种无形剑气,看不见摸不着,比激光武器还要神奇,影视剧就可以做出光环、气浪等效果,看起来非常过瘾;再比如登萍渡水、踏雪无痕一类轻功,影视剧可以把它拍得很飘逸唯美,像《卧虎藏龙》那样,让人心旷神怡。所以在我看来,一部好的影视剧,其价值是大于等于一部好书的。

可是,也不能回避影视剧可能有的副作用。最大的副作用是:它固化了我们奔逸飞腾、心游万仞的想象力,就算拍得再美的影视画面也取代不了文字特具的美感。金庸的语言非常典雅精炼,有时候他的几句写景言情的文字,还真不是任何一位大导演可以通过影视语言能够还原的。

随手举一段金庸小说为例,来自《书剑恩仇录》第七回《琴音朗朗闻雁落剑气沉沉作龙吟》:

陈家洛也带了心砚到湖上散心,在苏堤白堤漫步一会,独坐第一桥上,望湖山深处,但见竹木阴森,苍翠重叠,不雨而润,不烟而晕,山峰秀丽,挺拔云表,心想:“袁中郎初见西湖,比作是曹植初会洛神,说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不错,果然是令人目酣神醉!”

他幼时曾来西湖数次,其时未解景色之美,今日重至,才领略到这山容水意,花态柳情。凝望半日,雇了一辆马车往灵隐去看飞来峰。峰高五十丈许,缘址至颠皆石,树生石上,枝叶光怪,石牙横竖错落,似断似坠,一片空青冥冥。陈家洛一时兴起,对心砚道:“咱们上去看看。”峰上本无道路可援,但两人轻功不凡,谈笑间上了峰顶。

这段文字雅韵欲流,“竹木阴森,苍翠重叠,不雨而润,不烟而晕”、“缘址至颠皆石,树生石上,枝叶光怪,石牙横竖错落,似断似坠,一片空青冥冥”等句置之晚明小品文中,也是上品。就算是詹姆斯·卡梅隆的大手笔,《阿凡达》团队的特效手段,那也是不可能全盘还原的。

更容易固化的是人物形象。莎士比亚研究中有一句名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推而广之到中国文学里,一千个人心目中就有一千个贾宝玉,一千个林黛玉,一千个郭靖,一千个黄蓉,等等等等。但是影视剧拍出来了,你想象的自由就被剥夺了,不管你喜不喜欢,都只能接受现在屏幕上这个贾宝玉、林黛玉、郭靖、黄蓉。接近你的想象,你就会“点赞”;背离你的想象,你就会“吐槽”。

我们就以《射雕英雄传》为例。《射雕》是金庸笔下第一名著,也是被搬上荧屏次数最多的金庸小说。从八三香港无线版,也就是翁美玲、黄日华版,到后来的朱茵、张智霖版,到央视的周迅、李亚鹏版,再到林依晨、胡歌的零八版(这一版我看了好久才知道是《射雕》),最近又有了口碑不错的一七版,我们已经至少“拥有”了五个版本的《射雕》。

哪个版本最好呢?如果让我投票的话,我这个七零后会带着少年情怀,坚决把票投给八三版的,但令我意外的是,很多很多八零后、九零后也把票投给了八三版。为什么呢?那个年代的拍摄技术多落后啊,连个外景都舍不得拍,找几块石头、用纸屑撒点雪花就“华山论剑”了,哪有后来那些版本的“炫酷”大场面呢?

其实这里的奥秘不难破解。学术一点讲,这是个接受美学的问题;通俗一点讲,无非是个“选角”的问题。我们读《射雕》的时候,一定有自己心目中的郭靖、黄蓉形象,等八三版电视剧一出来,大家一看,就觉得郭靖应该是黄日华那个样子的;翁美玲精灵古怪,娇俏动人,黄蓉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他们达到了大家想象力的“最大公约数”。而且,这部电视剧不仅主角选得好,苗侨伟版的杨康、曾江版的黄药师、刘兆鸣版的一灯大师、刘丹版的洪七公、秦煌版的老顽童,都是上上之选,几乎不能做第二人想。这说明,八三版射雕的创作团队是很理解了原著的精髓的,技术差一点,也完全能接受。

于是,带着对八三版《射雕》的美好印象,我们迎来了央视版,所以我们就不接受李亚鹏扮演的郭靖、周迅扮演的黄蓉。其实,当年的大陆演员中,李亚鹏、周迅还是不错的选择,我们还是可以“容忍”的。不能容忍的是,周迅要自己给黄蓉配音!周迅的声音我们是比较熟悉的,跟我们想象中的黄蓉声音也太不匹配了!

好吧,再退一步,周迅要自己配音我们也忍了,最不能容忍的是对扮演黄药师那位演员的选择。我觉得,这直接关系到编创团队看没看懂《射雕》的大问题。

黄药师是个什么形象?我有一言以蔽之,曰:披着武林高手外衣的魏晋文人的形象。所谓“魏晋文人”,而不是其它时期的文人,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清高绝俗、离经叛道、逍遥适性、刚愎自用、独往独行。选角的时候,应该选具有以上气质的演员嘛,至不济也该有点文人气质才好。但这部《射雕》的黄药师怎么样呢?

网上有人说,简直是一个苦大仇深的生产队长形象!大家可以找来视频看一看,会不会有同感呢?

这样的例子说明,我们的很多影视剧从业人员,不仅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有偏差,更会出现很多可笑的低级错误,让人大跌眼镜。

还是央视版的《射雕英雄传》,有一集演到这样的情节:老顽童周伯通和黄药师打架输了,被黄药师打断了两条腿,关在桃花岛一十五年,无意中练成了“双手互搏”的奇功。本来只是为了打发孤独无聊,经郭靖提醒,这才明白自己已经天下武功第一,于是要打垮黄药师,冲出桃花岛。但真到决斗的时候又出现了新情况:他为了捉弄郭靖,无意中练会了《九阴真经》,那就违背了师兄王重阳的遗训。怎么办呢?他把一只手绑在腰带上,剩下另一只手跟黄药师对战。你看,本来周伯通最擅长“双手”互搏,现在只用一只手,那就不是黄药师的对手了。若干回合以后,周伯通被黄药师一掌打伤,口吐鲜血。

黄药师想想怪不是滋味:本来就是迁怒于老顽童,把人家两条腿打断了,人家没说什么;关了一十五年,人家也没说什么。现在人家武功比自己高,又让自己给打伤了。种种复杂心情驱使下,黄药师掏出一个小药瓶,倒出几粒丹药,跟老顽童讲:“伯通兄,天下伤药,无出我桃花岛无常丹之右者。你速速服下,必有奇效”。

在这里,黄药师用了一个文言句式:“无出……之右者”。这是古代汉语的一个基本句法,就是没有什么可以超过我这东西的意思。古代有时候以左为尊,有时候以右为尊,但“无出……之右者”是固定用法,是不能改变的。

当年央视版《射雕》播出的时候,我已经不大看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了,但大家也有这种体会:一个电视剧热播的时候,你还不容易躲开。一共六十个频道,五十八个频道都在演这部剧!记得当时我背对着电视屏幕在做别的事情,结果就听见电视里的黄药师说:“伯通兄,天下伤药,无出我桃花岛无常丹之左者”。我很是吓了一跳,赶紧回头去看,电视上字幕还没有消失,上面一个斗大的“左”字!人家金庸没写错,我们的编导居然连这样常识级别的字都能抄错。左右不分,荒唐一至于此!

狗和热狗

过了几年,大胡子制片人张纪中又拍了《天龙八部》。这部戏比以前好了一些,但还有类似的毛病。

《天龙八部》男三号虚竹遇见天山童姥,学了一套武功叫“天山六阳掌”,其中有一招叫“阳歌钧天”。什么意思呢?我们需要详细解释一下。

有人说金庸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我觉得评价太过了,金庸没有也没必要达到这样的高度,我来修正一下:“金庸是中国文化入门级的百科全书”,这个评价已经很高很高了。作为“中国文化入门级的百科全书”,金庸表现出的创作态度是极其严谨的。他不仅前后两次花十几年时间对自己的小说进行大幅修改,而且非常讲求细节的完美,精细到给武功招式取个名字都不乱取,都有一定的来龙去脉。

我们看,天山童姥是“逍遥派”。“逍遥”,来自庄子的名篇《逍遥游》。她师弟无崖子、师妹李秋水的名字也取自《庄子》,这说明“逍遥派”属于道家武功,而“阳歌钧天”正是来自道家的一个概念。

我们不在这里做繁琐考证了。简单说,“阳歌”是道家传说中天界一种美轮美奂的大型综合歌舞表演,杜甫所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那就是“阳歌”。什么叫“钧天”呢?古人认为地有五方:东、西、南、北、中;天也有五方:东天、西天、南天、北天,中间的、最高的天叫钧天。这种意象与小说中对“天山六阳掌”的描述是吻合的。因为这套武功威力奇大,但姿势非常美妙,有如舞蹈一般。可是,我们这些可爱的编导既不懂这些来龙去脉,也懒得去请教一下或查一查,直接大笔一挥:“阳歌钩天”!

这个例子我讲了好多年,一直以为跟《射雕》一样,是编导眼花,把“钧”看成“钩”了。后来讲着讲着我明白了,这次不是看错,是编导特地改的。编导们肯定用心琢磨了:这“阳歌钧天”也不像个武功招式的名字呀!肯定是金庸写错了!

我有点开玩笑了,但不管是看花了眼还是特地改动,都说明编创团队的素质很成问题。这样的水平,让他们来拍金庸小说,我们能放心吗?通过影视剧能走近金庸、了解金庸、读懂金庸吗?套用柏杨先生的一句名言:“金庸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和金庸小说之间是什么关系?是狗和热狗的关系”。

结论很清楚:只有回到原典,捧起小说一个字一个字“抠”,那才是走近金庸、了解金庸、读懂金庸的唯一正道,也就是打开金庸的正确方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蓝色飞扬_v2

    周迅其实形象很不错的的,娇俏可爱,就声音有点沉,换个好点的配音会好一点。

    重述Talk 回复 @蓝色飞扬_v2: 声音也是形象的一部分,配音能很好地改善形象。

  • 又举个栗子

    这个比喻太好了!狗与热狗的关系…😂😂😂

  • 翡翠豆豆爱听书

    我的读书心得是很多名著书籍可以从电视剧电影接近打开,但是后期一定要抛弃电影电视剧,回归到原著中去。原著本身跟电视剧拍出来的往往根本是两回事

    重述Talk 回复 @翡翠豆豆爱听书: 经典还是需要深度阅读的,引发兴趣可以通过影视剧。

  • 沙滩白鸽

    83版,绝对最好。角色理解与演绎到位。而不是光靠背景与声光电。

    重述Talk 回复 @沙滩白鸽: 在行

  • 听友308616380

    书剑恩仇录描写西湖的景色写的真好

    重述Talk 回复 @听友308616380: 是,书剑恩仇录人物写得一般,但是写西湖,写回疆风光,写得都好

  • 13454200flh

    作者号称是骨灰级金庸迷。有40多年的钻研,我觉得其实理解不够透彻。抓不住里面最深刻,最打动人的东西。近义去读读六神磊磊。人家没有吹嘘自己读了多少年。但是理解比你深刻到位的多。文笔组织也逻辑性强很多。

    重述Talk 回复 @13454200flh: 我们都是金庸的粉丝,谈出自己感受就好。不敢和任何人去比。

  • 还在等待戈多

    央视版学会了左右互搏术,所以左右不分了

  • 听友394630767

    马教授,你一个学者诗人,纯的不能再纯的文人,觉得央视版的黄药师没有文人气质?曾江的固然好,但只是俊美居多吧?央版的明显得了神髓,而不是皮相

    重述Talk 回复 @听友394630767: 这就见仁见智了,不争论

  • 主播天晴

    老师好,我也是80后,确实多看影视剧。来学习正确打开方式

  • 鹰击长空_cy6

    八零后,在大学期间也把金庸小说看了好几遍。

    重述Talk 回复 @鹰击长空_cy6: 七零八零是金庸原著阅读的主力军了,再往后的,看剧居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