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苏州大运河税收史话

46-苏州大运河税收史话

00:00
04:57

这里是由中国税务杂志社出品的融媒体音频栏目《畅听税事》,本期为您讲述的是《苏州大运河税收史话》

苏州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2500多年前,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建吴国都城阖闾大城。今天的苏州城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一统华夏,在江南吴越故地设会稽郡,苏州是会稽郡的治所;三国时期,吴郡成为太湖流域的经济与交通中心。

唐朝在苏州实施屯田,使田亩数量激增。宋朝苏州成为国家主要的粮食产区,绢绸产量首屈一指,两浙路每年的税绢达到了三百万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据传在北宋就出现。

元朝苏州经济保持发展趋势,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描绘苏州:“(苏州)是一个壮丽的大城……出产大量的生丝……城中居民之多,确实令人惊叹……商业和手工业都很发达……”

明朝苏州是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也是东半球第一商业大都会和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口岸。明代中叶,蚕桑业的持续发展,使苏州成为当时与南京并列的全国最大的两个丝织业中心之一。手工作坊的大规模出现,使苏州的丝织业具备了商品生产性质的工业属性,苏州由此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手工业城市苏州的商业税收和手工业税收也成为全国翘楚。

明宣德四年(1429年),户部在大运河上设置了十几处钞关收取钞银。景泰元年(1450)正式在濒临运河、号称“十四省通衢之地”的“吴中第一大镇”浒墅建立关署,名浒墅关。

在经历了明清政权更迭的阵痛之后,清朝苏州经济持续发展。乾隆四十年(1775年),苏州府生产的大米达到2000万石,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得益于运河及四通八达的水运,苏州成为东南地区乃至全国商品贸易的集散中心及全国最大的米市。闽广外洋的番货、内地的北货、江南的丝绸百货,都于此进行交易和转运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实力稳步增强。2021年,苏州市税收收入216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6.3%,收入总量、增量均位列全省第一。

本期内容改编自《中国税务》杂志20223月刊文章,内容有删节,感谢您的收听和陪伴,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