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由中国税务杂志社出品的融媒体音频栏目《畅听税事》,本期为您讲述的是《叶方霭:欠税一厘黜“探花”》。
探花是古代科举考试进士及第一甲第三名的称谓,是天下学子孜孜以求的梦想。为何民间却有“探花不值一文钱”的说法呢?这起因于江南奏销案。
奏销,是指清代各州县每年将钱粮征收的实数上报户部,以注销欠缴的钱粮。顺治十五年即公元1658年,嘉定县发生士大夫拖欠钱粮的奏销案,蔓延到江南各州县。为遏制事态,朝廷要求地方官加大督办力度,若拖延不力,或革职拿问,或降级处分。
江苏巡抚朱国治是有名的酷吏,人送外号“朱白地”,意思是他所到之地,只留下白茫茫一片大地。他上任不久,正赶上郑成功举兵北伐,遂以此为借口,加重赋税。他将苏州等4府拖欠钱粮者登记造册,上报朝廷,并将3700多名士绅打入大牢。
1661年,康熙皇帝即位。朝廷接到朱国治奏疏后,索尼、鳌拜等大臣趁机整治这些与朝廷离心离德的江南士子们。吴伟业、徐乾学等许多江南著名人物都被戴上枷锁,杖击鞭打,斯文扫地。叶方霭就在其列。
叶方霭,苏州昆山人,1658年,充贡生入京,御笔初定第八名。次年春试拔第一,8月,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唱榜后,顺治皇帝亲谕:“朕知汝久,特拔汝为一甲进士。”又几次对臣下称道叶方霭的文章。
让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叶方霭始料未及的是,他被牵扯到江南奏销案中。其实叶方霭家中所欠赋税折银仅一厘,他上疏朝廷,陈述冤情:“岂有四十余两之银悉已完纳,独欠一厘,以干降处?乞细加查核诬陷。”然而,奏疏却被驳回,革除功名、降级使用。由此,民间留下了“探花不值一文”的典故。
朱国治因为江南奏销案而声名狼藉,被朝廷革职。康熙元年即1662年正月,新任巡抚韩世琦上任。经查实,叶方霭不欠钱粮而官复原职,后官至刑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叶方霭一生简朴,《清史稿》记载:“其卒,以板扉为卧榻,支以四瓮,布帐多补缀,无以为敛,见者以为难能。
苏州市沧浪亭有一座五百名贤祠,其中有苏州名士叶方霭的画像,上面的评语是“义释太极,敬陈八箴。文章报国,模楷艺林”,概括了叶方霭的一生。
本期内容改编自《中国税务》杂志2021年12月刊文章,内容有删节,感谢您的收听和陪伴,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