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申论范文:“传统文化”怎么写?

人民日报申论范文:“传统文化”怎么写?

00:00
10:54

        今天是周一,我们再学一个新考点。
        新的一周,新的开始,我们调整好状态,继续加油~
        ⭐️  ⭐️  ⭐️  ⭐️  ⭐️  ⭐️
        这里是公老隔壁班王老师独创的“每天半小时 申论80分”抄写团,欢迎加入我们!
        新来的同学,请进入我的主页阅读置顶文章,一起学习写作。

                                                 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我们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和智慧,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解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政策的热点,也是考试常见的考点。我们生活中都会接触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但是如何把它变成考试的标准答案,就需要一些提炼的功夫了。本段首先注意第一句:“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这句话可以作为一个标准的表述记下来,放在与文化、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里都可以用。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提炼,把这句话提炼成:“……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这就不只局限在文化的范畴里面,还可以放在很多其他的话题里面了。而且,如果做的再细一点,你会发现,填写“……”的时候,“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而“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的子集,是一个小一点的概念。我们如果套用别的话题,也可以采取这样的设置,更细致、也更精准。

另外,在文章“    ”处,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内容,一般这里我们会用一句领导人讲话、重要会议指出强调的内容作为串联,这些内容如果材料中有,就可以填进来,如果没有,也可以不用。】

        “不忘本来”,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历经磨难而愈挫愈勇、奋发奋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自身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和丰厚文化滋养。在新时代,只有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才能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解析:第二段,分论点一,“不忘本来”,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段,我们重点学一下论证顺序,注意这两个词,我用下划线做了标注,分别是:“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和“在新时代”。一个成熟的写作者,在写文章前,一般都要先打一个提纲,时间来不及,至少心里也要有一个腹稿,里面包括了文章的基本结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以及一些重点的论据的安排。那么对于文章的基本结构来说,有很多写法,比如你可以按照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或则根据实际工作要求等等。不过,既然今天学的是文化主题,非常好用的一个切入角度,就是用时间顺序来写。原因有二:一是容易想到。因为时间顺序是我们在描述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能会先想到的第一顺序,考场环境那么紧张,能节约一点是一点。二是契合实际。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积淀。因此,我们在写传统文化时,就可以先回顾一下历史,回顾一下我们在传统文化方面都有哪些的成绩、起到了哪些作用。这就是本段一开始就先用了“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的原因。

        那为什么接下来的连接词是“在新时代”呢?这里的写作逻辑就是谈完历史,就要谈一谈“现实”或“未来”了,既然过去我们有灿烂的文化,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要继承和发扬好新的文化,这样通过“古今”对比,就使得段落既内容充实、又条理清晰。】

        “吸收外来”,善于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百年奋斗征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推动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尤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解析:第三段,分论点二。“吸收外来”,善于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谈及文化类的主题,吸收外来文化中好的经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基本上算是一个必须要涉及的重点内容了。因为我们的历史、尤其是近代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落后就要挨打,不吸取别人的经验,是没有办法获得长久发展的。更何况我们现在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更需要这么做。那么如何论述?本段非常牛的地方,就是运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例子,那就是我们党的历史。原因有三:第一,如果用其他事例,需要现场思考,容易把握不准确,写出来适得其反。第二,非常契合实际,因为我们党正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才带领人民走向发展,才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这个例子用在“吸收外来”的角度,非常贴切。第三,党史考官最熟悉,容易产生共鸣。所以,这里我建议大家把这个事例以及用法熟练记忆和掌握。】

        “面向未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潜能。激发文化价值潜能,更需要我们面向未来,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一方面,让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紧跟时代发展。运用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各种载体,借助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各种机构,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吸引群众、感染群众,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营造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入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加强礼仪教育,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行动等文化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

        【解析:第四段,分论点三,“面向未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潜能。纵观全文,分论点一,我们讲历史,分论点二我们主要讲借鉴优秀的文明成果,那么分论点三讲什么?一个很方便的思路,就是我们可以谈一些具体的做法。我在之前很多文章分析中曾给大家提过,如果我们前两个分论点对文章主旨已经进行了充分论述,那么第三个分论点,我们就可以把一些具体的对策措施整合,专门来说一下。毕竟,我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么具体写哪些内容呢?本段写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紧跟时代”,后面说了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好多的媒体,实际上,这段是可以万用的,放在几乎所有主题里,都可以直接套用。因为只要是开展工作,就都需要宣传、而且是多个途径、多个角度的宣传,更别说今天的文章主题是“文化”了。

        接下来,第二个方面主要说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这里就重点记几个词:“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礼仪教育”“节俭养德全民行动等文化活动”,这几个重点活动以点带面,诠释了如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家可以记忆。另外,再注意“文化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体现了这些具体措施的效果,凸显了本段主题,即“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潜能”。】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进新征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一定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解析:第五段,结尾点题。先注意第一句“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想构建一个漂亮的结尾,结尾段的第一句话,就必须很漂亮,这个时候,熟记一些名言、标准表述,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没有积累怎么办?也有办法,就可以像本段结尾一样,用“没有……就没有……”作为开头。因为我们一般的思维方式都是正向的、肯定的,但在这里,采取了否定的话语结构,在略微出人意外的同时,引人思考,效果不错。大家可以拿咱们这段时间训练的文章结尾试一试、改一改,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注】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2月30日第 5版《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按照申论考试要求进行了修改和分析,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全文共计1015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Xw小肥宝

    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