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李长安 0829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李长安 0829

00:00
31:51

中国传统政治,向来就注意节制资本,封建势力打倒了,没有资本集中,于是社会成为一种平铺的社会。若要讲平等,中国人最平等。若要讲自由,中国人也最自由。

书名:《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作者:钱穆

今日主讲:李长安

主讲人简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北京青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评论顾问,多家媒体财经专栏作家和纽约特约评论员


 01 听前思考

政治制度具体包括哪些维度?

什么是“历史意见”,什么是“时代意见”?


02 书中金句

中国传统政治,向来就注意节制资本,封建势力打倒了,没有资本集中,于是社会成为一种平铺的社会。若要讲平等,中国人最平等。若要讲自由,中国人也最自由。


宋太祖就立下家训:不准杀一个读书人。尚文轻武的思想盛行一时,当时就流传“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俗语。


我们一直批判科举其实是批判八股,科举并没什么坏的,大家只是埋怨八股把学生禁锢在定式里,不过那也就是当时的一个标准,本意还是要选拔人才,只是后来演变超出预料。


03 精华笔记

一、作者与书

钱穆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授。他被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钱穆先生数次讲演的合辑。本书虽只选择了汉、唐、宋、明、清五代讲述,但这五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五个朝代,大体可代表中国历史之全过程,而每一朝代中,又提纲挈领地依次讲述了政府组织、选举与考试、赋税制度、国防与兵制等方面,不失为一部简明扼要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二、评价历史的态度和观点

钱穆要求读者要对本国历史持一种“温情的敬意”的态度,具体指“会通与此制度相关的一切事实来研究”,从客观的史实出发,力图还历史以真相。

钱穆以为,对历史的评价,不能只从个人所属的时代出发,不能只凭自己时代的判断来代替历史的判断。所谓“历史意见”,指的是一项制度实施的时期,此时人们由切身感受所发出的意见;而“时代意见”则是指后人单凭其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已往的各项制度。


三、历代政治得失

a) 在汉代,设有太学,有三种方式来选拔人才:策问,就是如果皇帝死了,或遇到天灾,政府下诏,选举人才,向他们问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些贤良们提出建议,也就是对策;自荐,遇到国家有大事时,需要特殊的人才时,如出使外国,可以推举有外交才能的人或认为自己有这种能力自荐;举孝廉,诏令地方长官考察本地的有名的孝子和廉吏。到了后来,汉代形成了由教育、行政实习、选举和考试组成的选拔体系。

b) 在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九品就是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唐朝就开始了科举制度,科举实际开放了政权。

c) 在宋代,考试制度较之唐朝更加严格,内容上不考诗赋而考经义;国防精神是防御性的,不敢主动攻击,用意始终在防守。把募兵制度与长期的防守政策相配合。造成冗兵冗官,国家财政负担过重,最终积贫积弱。

d) 明朝,翰林制度,这项制度还延续到了清朝,考取进士后,进入翰林院,就有保证以后做大官。


四、观点

a) 按照钱穆的观点,中国的政治制度是汉朝的地方行政最好,“两汉吏治,永为后世称美”;唐朝的中央政府三省制度比汉有进步;宋代政治上没有建树,但在文化传承方面可圈可点;明朝之初就废除宰相,弊大于利,所以可以说明朝的政治是实际上是倒退了。更为严重的是,官场里形成以流品分界,也就是官与吏不相干,行政效率大为降低;清代统治者本把中国当做殖民地,并不平等对待,官员的设置也以满族为主,没有什么可评价的。

b) 满清的六部尚书权力有限,是为了中央集权。


五、钱穆总结了自汉以来中国两千多年政治体制上的四大特点:

第一: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

第二: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已造成了社会各阶层逐渐趋向于平等,但也导致缺乏凝聚力、一盘散沙,以及重农抑商等弊端。

第三:过分强调长治久安,本质是皇权的长久。

第四:是中国的政治制度,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繁琐缜密化了。


六、总结

综观全书,无论是讨论政府组织中的君权与相权关系,还是选举与考试制度的演变,钱穆最想表达的是证明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并非漆黑一团,但钱穆表现出来的仍然是史学家的冷静与理智,对传统政治的不足之处,同样了然于胸,诸如对于皇权逐步上升,政府权力日益下降等情形,钱穆就认为是中国政治传统中的一大毛病。


由此我们可看出,钱穆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并不是盲目地崇信,而是一种理性抉择的结果,传统文化是不能被打倒的,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所在。根本不立,则所谓改革创新也无从可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然了,立本并非守旧,立本只是为更好地前进。历史毕竟不可能倒退,在新的时代潮流下,我们只能与时俱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俭约知礼

    打个卡#…读哲使人深思,读史使人明鉴。

  • hello9990

    史学大家的冷静思索

  • 飞云_uw

    很好

  • 克里夫_ve

    音质很差,建议后台处理一下。。

  • 安娜喜馬拉

  • 國士無雙_eo

    历史不能倒退,每一个政治决策都有其背景,抛开大背景,站在现在的角度评判就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只有抓到历史事件的本质,我们才能更好地进步。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 柳芽青青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喜欢老师的讲解,果断决定精读

  • 妞妞_Sel

    读过一部分,今日听,得感悟,理清思路

  • 品牌吴之

    陈寅恪的名字说错了吧?读成陈寅却了。

    嗨鱼子酱 回复 @品牌吴之: 也不算误读,打错一个字

  • 桑小葵_sl

    正要读,恰好分享,就预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