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敏捷进化-打造创新型项目,需要什么样的团队

06.敏捷进化-打造创新型项目,需要什么样的团队

00:00
13:54

在前两讲中,创课群落创始人高松教授为我们介绍了,赋能敏捷型团队,所具备的前两个特征:即自我驱动和创新共识。那么第三个特征又是什么呢?系列课程第六讲,正在播出。

正文内容

你好,我是高松。赋能敏捷型团队的第三个特征是敏捷进化。

赋能敏捷型团队如同一个生命体,他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那就是根据环境的最新变化,不断适应调整,实现自我进化。

达尔文曾经说过:那些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是最聪明和最有智慧的,而是那些最善于应变的。

赋能敏捷型团队的活力就来源于不断进化的自我驱动力。赋能敏捷型团队能够认识到环境变化与自我革命与进化的必要性,就会行动敏捷,快速适应VUCA环境的变化,并根据环境的最新变化自我反省,自我改变,不断进化,持续健康成长。

然而,敏捷进化并不容易,需要突破固化思维,需要忍受失败的痛苦,需要在黑暗的环境中苦苦探索。他对团队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分别是:勇于试错,反思精进和持续学习。


第一个要求是勇于试错:将失败视为通往成功的必要步骤。赋能敏捷型团队要主动寻找创新机会,在控制投入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增加试点的次数,宽容失败,并将之视为行动反馈与成功的必要基础。

人类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来自于试错中的“无心插柳柳成荫”。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揭开了人类地理大发现的序幕。如此伟大的发现,却是试错的误打误撞。哥伦布的目标是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线,而非发现美洲。哥伦布一生去过美洲三次,但至死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他命名所到达的地点为新印度群岛。

  在企业界类似事件也很多,3M的研究人员本想研制很黏的胶水,却不经意间开发出可以即时粘贴的胶水,并成就了即时贴巨大的市场。

  成功是需要概率的,试错需要积累足够多的次数。如果成功的概率是1%,那么理论上你必须试错100次,才能找到对的那条道路。因此,对待试错的态度就至关重要。如果将试错中的挫折视为成功之路上的必经之路,就会采取坦然于宽容的态度,创新探索的氛围就会建立起来。反之,如果一出现失误就追究责任,团队内部充满紧张压抑,谨小慎微,自然不可能积累成功需要的试错次数。

  这个道理在排球比赛中体现的非常明显。在比赛中,主动进攻的球队主动性失误也多。但是,进攻得分概率增加,综合平衡下来,主动进攻的球队赢面更高。可以发现,采取主动进攻的球队,队员之间很少因为主动性失误而相互埋怨,而是相互鼓励,坦然处之。

  埃里克施密特在《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一书中分享了谷歌对待试错的态度:“要想创新,就要学会把败仗打漂亮,学会从失误中汲取教训。所有失败的项目都会衍生有关技术、用户以及营销方面的宝贵信息,为你的下一次出征做准备。拉里说过,如果你的眼光够远大,那就很难全盘皆输。失败中往往会隐藏着珍宝。另外,不要拿失败的团队问罪,而要确保他们能在公司里找到合适的岗位。因为下一批创新者正在静观其变,想看看失败的团队会不会受到惩罚。他们的失败虽然不值得称颂,但也是一种荣誉。因为,至少他们努力了。”

腾讯2000年开发微信的时候,内部由三个小组同时开发,允许失败,敢于试错,赛马不相马,后来,由张小龙带领广州的QQ邮箱团队,跨域开发的产品,脱颖而出,最终使微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爱迪生在发明灯泡之前经历了大量的尝试与挫折,他有一句名言:“我并没有失败10000次,而是成功的发现了10000种行不通的方法。”

赋能敏捷型团队需要具备爱迪生的态度,将试错视做成功的必要步骤。团队形成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氛围。团队成员就会勇于突破习惯做法,不断尝试新方法与新策略,形成不断创新的向前动力。


第二点要求是,反思精进:即每次进步一点点。习惯于对每一次行动进行复盘,优化与改进产品与方案,不断进步。

2011年年初,微信初版上线,但用户增长很不理想。张小龙的团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意识到在微信上是否过于理性,增加一些文艺或者人性的元素会不会更好?于是,他们提出一个新观点,即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增加一些更贴近人性的功能,查找附近的人、朋友圈等,获得市场积极反馈。就是这样善于不但反思的团队,最终使微信的用户迅猛增加。

赋能敏捷型团队就是要这样,不断适应外部的变化,就需要突破固化思维,实现自身的进步。这就需要反思与精进。

反思是团队与个人进步的重要法门。它是指对过去的工作与经历进行反省,以发现做的不足的地方,总结一般性规律,并指导今后的实践。

反思在团队与个人进化成长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杰夫·伊梅尔特就认为:“领导力实质上就是一种自我反省能力。”

反思是团队进步的有力武器。许多组织形成了非常好的团队反思工具与方法。如美军在海地战争中,总结出了AAR反思工具(After Action Review),在每一次军事行动后做AAR,总结固化经验,发现改进机会,提升团队成员能力,确保未来不犯重复错误。

团队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期待一次性蜕变,而是小步走,不停步,每天进步一点点。这就是精进的核心含义。精进依靠的是水滴石穿的力量,贵在有恒,需要形成习惯,长期坚持。


第三个要求是持续学习:学习就是不断适应环境新变化的上升循环。形成质疑与反思的文化,发现环境最新变化,反思原有做法与规则的假设前提,自我反省与改变固化思维,实现持续的学习与进步。

赋能敏捷型团队是一个学习型团队,持续学习是赋能敏捷型团队的本质特征。

这里的学习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读书与听讲,而是通过经营实践,体察环境的最新变化,反思升级团队心智,变革自身的策略、制度与方法,在更高的认知水平上再实践的循环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说,经营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经营。

学习的对象是环境。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及时洞察环境最新变化,捕捉消费最新潮流,新兴的蓝海市场,发现最新的技术变革,洞察跨域竞争者,这都是赋能敏捷型团队的必做功课。经营环境与现场就是一本永不过时的大书,那里有新知与答案,值得赋能敏捷型团队不断翻阅。

稻盛和夫就非常强调现场,他认为:“"现场是座宝山",现场蕴含着第一手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经常到现场去,不仅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而且,可以获得意外的启示,借此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得到新的客户订单。”

学习有两个目的,一是事,变革策略,解决问题,实现创新突破;二是人,反思过去思维与假设,实现团队心智升级。

学习是以解决问题与完成关键任务为载体的。当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团队原有的策略、方法就会过时,通常以问题的形式暴露出来。因此,以关键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发现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就能够体察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自身策略方法,实现对新的环境的适应。

问题的解决仅仅完成了一半的学习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借由问题的解决发现团队思维中的落伍过时之处,调整假设、认知与价值观,升级团队的心智模式。

团队心智模式就如同需要不断更新的汽车导航地图。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里,道路施工与城市改造是常态。如果汽车导航地图不及时更新,就会误导汽车,走错道路。团队的集体心智模式也是同样道理,随着环境变化,应当及时升级,清除那些过去环境的固化思维,以适应全新的商业环境。

赋能敏捷型团队的学习还是一个永续的循环。通过实践获得体验,对体验进行反思,上升到理论层面,并指导全新的实践。这正是库伯提出的经验学习圈理论的核心原理。这个学习循环是一个不断上升的学习循环,是一个永续的学习循环。

事实上,这个思想已经形成了许多具体的方法论。硅谷创业家埃里克·莱斯(Eric Rise)提出了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的方法论。他将创业的过程视作创业团队认知与学习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由三个环环相扣的部分组成,首先是学习(Learn),基于学习提出商业假设与观点,其次是研发与创造(Build),根据认知假设进行研发与创造,拿出最小可用产品,最后是测量(Measure),通过客户试用获得客户试用及反馈的数据。根据客户反馈调整自己的主观认知,进入新一轮的循环。

GE克劳顿维尔领导力发展中心根据精益创业的思想开发了新时代GE学习工具——快速工作法(Fastwork)。也是助力组织内部的团队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赋能敏捷型团队的最后一个特征,敏捷进化。敏捷进化自身的三个要点分别是,勇于试错,反思精进和持续学习。

到这里,有些同学们可能要问了。赋能敏捷型的团队确实很好,但是要求这么高,我们在企业实践中,如何真正打造赋能敏捷型团队呢?我们将在下节课中为你介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5365206

  • 罗莉呀

    拉姆·查兰的《领导梯队》一书被誉为“领导力开发的圣经”。在这本书中,他将领导力发展分为六个阶段:从管理自己到管理他人,从管理他人到管理经理人员,从管理经理人员到管理职能部门,从管理职能部门到事业部总经理,从事业部总经理到集团高管,从集团高管到首席执行官。每一个阶段的领导力发展的重点都不相同,这就为企业提供了领导力梯队建设的系统方法论。 然而,领导梯队是建立在科层制控制型的组织管理形态之上的,在传统组织金字塔结构崩塌的赋能时代里,领导梯队理论的适用性需要被重新审视。拉姆·查兰在不久前的演讲中坦承,领导梯队理论是过去组织管理时代的产物,需要重新建构。

  • 20907228

    赋能敏捷型团队是一个学习型团队,持续学习是赋能敏捷型团队的本质特征。

  • AHLA_SKY

    反思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法门,在工作中每天创建团队复盘时间,就像医生在手术后的复盘,记录问题和改进建议,这也是工作模式创新改进不断提升管理质量的好方法!

  • 顾芸玥

    读书的时候也打排球,第一次看到拿打排球作为类比,很生动也很有道理。 并没有失败10000次,只是成功发现了10000个错误的方法。这个心态超棒!不过也基于非常忠诚的使命感。 什么是使命感呢?大概就是那种失败了10000次,一无所有,都觉得只要活着也要去做的事情吧。 这样的人很少,很让人羡慕,所以更要在每次失败中学习,让失败的次数减少,成功的可能性增高。

  • 王建军业务赋能专家

    在VUCA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发现,成功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试错出来的。这也预示着的对传统管理学的重构的开始。

  • 宁静也致远

    做企业就要在实践中大胆干,干中学;勤反思,悟中习。 高教授的讲座,抓住了关键,举事例,很易理解,落实执行

  • 1357431gtgc

    容错需要企业有领导者有足够的长远目光,要自上而下都有包容的心态。学习~变化,拥抱~变化,继而变化~变化,谢谢高老师的观点。

  • Sasa鲨鱼

    受益了,坚持这三点对于个人持续学习和长进都会带来长期价值

  • 韩冬_0m

    听课笔记: 敏捷进化并不容易,需要突破固化思维,需要忍受失败的痛苦,需要在黑暗的环境中苦苦探索。团队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分别是:勇于试错,反思精进和持续学习。这三点中,个人觉得最难就是勇于试错,这需要企业主有勇于试错的胸怀和试错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