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7】宏观 | 政治局会议白话解读:一字之差,信号大不同

【2021.12.7】宏观 | 政治局会议白话解读:一字之差,信号大不同

00:00
10:25

市场分析,热点解读,专题分享,这里是《投资日日评》,我是朱振鑫。


又到了年底为明年定调的关键时刻,这个时期有两个会议最值得关注,一个是12月初讨论经济工作的政治局会议,另一个是12月中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其中,前者一向被认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前哨站,能够最早反映出下一年宏观政策的定调,所以历来市场都非常关注。


昨天这个会议刚刚结束,比往年时间略早一些,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于下周召开,宏观政策、经济和市场都随之进入一个关键路口。今天我们就结合昨天的政治局会议公告,讲一下可能会对市场产生影响的政策上的几个关键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分析政策的基本方法。每一次重要会议发布公告之后,总有投资者说感觉每一句话都很熟悉,每一个点都也提到了,没看出什么信号。


但其实每次会议都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对市场也有显著影响,比如今天债券大跌、商品大涨、股市风格也有明显变化。


我们要做的是把会议公告翻译成市场语言,而这个翻译有一个窍门,就是不要只看公告说了什么,关键看没说什么、多说了什么。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几乎每年的定调都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最近十几年都没变过,但事实上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每年都不一样,要去分析这里面的信号就不能只盯着这句不变的话,而要看后面多说了什么。


如果是强调“精准有效”,那说明政策力度已经够了,关键是结构优化,整体政策会偏紧;而如果是强调“灵活适度”,那说明政策力度还不够,要更灵活,整体政策会偏松。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上周我们给大家解读的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一般如果删除了“管住货币总闸门”,整体政策就偏松,而如果保留了总闸门的相关说法,那么整体政策可能偏紧。


带着这个思路再去读会议公告,你就能发现明显的不同,这次的会议也一样,其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信号,主要是以下几点。


第一,政策的重心从调结构变成了稳增长,这是贯穿全篇的最重要的变化。


今年以来,整体宏观政策的重心不是稳增长,而是调结构,主动释放风险,因为中央之前并没有提“经济下行压力”,反而是强调“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


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明显宽松的,反而会主动收紧刺破泡沫,于是我们看到了社融今年持续萎缩,房地产企业不断爆雷,同时重拳整治教培、互联网等行业,这些事都更适合在窗口期干。


但这次会议出现重要变化,一方面,没有再提窗口期的说法,另一方面,增加了“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都是明确的稳增长的信号,明年政策总基调是偏宽松的。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还是主线,但对相关行业的冲击可能弱化。


稳增长和结构改革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很多时候是冲突的,比如要为了调结构就要去产能、限产,而这样经济增速短期必然受影响。而如果放松一下限产的要求,对经济增长肯定是有利的。


最近其实已经有这种迹象,比如之前限产的煤炭大幅增产,钢铁的限产也有所松动,带来的结果就是煤价/煤炭股大跌,铁矿石反弹。


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调结构松动的信号,虽然依然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长期的导向并没有变化,但短期来看,随着稳增长的紧迫性不断上升,调结构的力度必然会受到掣肘,之前对很多行业的冲击也会弱化,比如房地产不会那么紧(信贷已经松动)、钢铁煤炭等行业的限产会更考虑市场的承受力、互联网行业可能逐步进入灾后重建。


第三,房地产政策短期回暖,保障房会重点发力,长期基调不改。


自从2017年提出房住不炒以来,政策对房地产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就是房住不炒,把政策全部收紧,让市场自生自灭。


所以这几年底的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说的都很少,比如2019年压根没提,2020年只说了一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但今年却说的很细,一共三句: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这里面每一句都隐含了很有意思的信号。


一是保障房要发力,每当经济下行、房地产投资下行压力大的时候,政策性的投资都会顶上来,上一次提是2018年底,这相当于给房地产投资兜底了,所以螺纹钢、铁矿石和建筑、建材股在反弹。


二是罕见地提出支持合理购房需求,之前是为了压住房价,基本把需求一刀切了,刚需基本也被限制,比如没房子有过房贷也算二套,现在看来会松动一些,这对房地产板块当然是利好。


三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多了一个“业”字,信号大不同。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总体比较健康,但房地产开发行业还是不太健康,核心是部分企业杠杆太高,这里说健康发展并不是说会去救恒大这些困难户,恰恰相反,政策不会被恒大们绑架,锅是甩不掉的,这一思路在近期对恒大事件的处理中已有体现。这对于踩到三条红线的高杠杆地产商仍然是利空,但对于已经满足三条红线、经营相对稳健的地产商来说是利好。


第四,财政政策关键是“更加注重精准”,表内增量不大,表外继续发力,基建不差钱。


财政在过去两年发挥了很大作用,在疫情倒逼下,2020年赤字率达到6.2%的高位,2021年预计也在3.2%左右。


不过,表内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表外的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放量,2020年专项债新增额度3.75万亿,2021年新增3.65万亿,远高于2018年的1.35万亿和2019年的2.15万亿。


预计2022年专项债额度不会明显增加,但是之前的问题是额度用不完、没有形成实物工作量,所以在落地的“效能”上会有明显改善,以稳定经济,发力的方向主要是新能源、交通、保障房等基础设施项目。


第五,货币政策强调“灵活适度”,调子肯定是偏松的,预计明年降准少不了,降息可期。


货币政策的方向,在之前给大家讲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已经比较明显,这次会议的信号也一脉相承,核心是走向宽松,无非是节奏、速度和方式的问题。


自从7月降准以来,央行的操作一直比较谨慎,主要是考虑经济下行压力还不大而通胀还在高位,现在随着通胀的回落和经济的下行,货币宽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都明显上升,所以12月初便启动了新一轮降准。


但仅仅两次降准肯定是不够的,没有一次经济下行可以靠一两次的降准就解决掉,这次也一样,明年降准降息的次数少不了。


总的来说,明年的经济和政策环境已经比较明确。


从经济来看,滞胀周期已经逐步切换到衰退周期,核心是经济下行+通胀回落,稳增长的压力代替结构风险成为主要矛盾。


从政策来看,货币宽松逐步升级的方向比较明确,不确定的只是力度和速度,财政配合金融政策宽信用的导向也比较明确,房地产和基建的政策环境短期回暖,但中期趋势不改。


对债市来说,虽然短期面临宽信用预期的冲击,但信用不是一点就能着的,从政策宽到信用宽有一个过程,叠加通胀下行和货币宽松来考虑,牛市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


对股市来说,宏观环境整体相对友好,但绝不是就此开启一轮大牛市,结构分化依然会明显,而且风格和今年比会有切换。


核心逻辑是估值中枢会比今年有明显回升,今年的逻辑是杀估值、业绩驱动,而明年杀估值比较彻底的低估值板块会有修复,而依靠业绩驱动的高景气板块必将加剧分化,杀业绩的压力会让部分公司掉队。


具体各个板块如何演绎,我们在之前的风格研判系列课程里详细分析过,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再去听一下。


编辑丨刘欣如   审核丨杨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