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普通的树,如果“站”对了位置,就有可能成为一棵“网红树”。
近日,北京东直门地铁站附近的一棵树走红网络。由于这棵树正处于红、白两色背景墙的交界处,再加上树木枝干的粗粝,形成了很强的艺术效果。被“有心人”拍出了颇带艺术范儿的照片,因而也吸引了很多人慕名打卡。
有网友甚至为这棵树作了一首带有禅味儿的古词——“半入红墙,半入空,哪知古今几回冬。春去秋来花欲谢,千年轮回一场空”。
但“树红是非多”,因为前来拍照的人越聚越多,而且多聚集在树前的斑马线上,甚至有的人不顾危险,站在马路上,如此种种,扰乱了交通秩序。
为了维持秩序,相关管理部门专门派出了交通协管员和志愿者引导路人。而原本是红色的左侧背景墙已经被贴上了白色幕布和有关新冠疫苗接种、垃圾减量等知识的宣传单。“网红树”原有的艺术美感被破坏了,“审美效果”也大打折扣。
这棵突然“蹿红”的树,悄然触发了基层秩序维护机构的反馈机制,给基层治理出了不大不小的难题:面对一棵如此特殊的树,该如何妥帖应对?面对公共审美与公共秩序的“对碰”,又该如何取舍?
本来,这种因缘际会所得的“自然+人文”景观可以有无限可能。它可以成为城市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也可以作为“城市审美”的一张名片,成为网友们的“打卡地”。城市治理不妨留住这道美丽的风景线,留住这份“突然的美好”。
一棵普通的树,因为一次施工建设,而意外走红,成为“打卡地”,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某种意义上,城市管理者不能过于介意这样的“审美现象”的出现。
城市需要有这样的具有公共审美价值事物的出现,这不仅能为城市添彩,也能增添市民的生活趣味。同时,这也是城市生命力和活力的体现。
但不能忽视的是,当这样的公共审美“冲撞”公共秩序时,确实也对城市的基层治理提出了挑战。
因为这棵“网红树”长在马路边,如果站在马路拍照,人来车往,容易引发交通隐患。
尤其是这棵树走红之后,近来大量市民前来“打卡”,或许正是感知到了这种风险隐患,有关人员才对树后面的“背景墙”做了一些处理。
诚然,一座城市的正常运行要有基本的规则与尺度,不容破坏、不容打乱,以维护其有序运转,但更高明的治理,是兼顾审美与秩序。如果把这种“美好的意外”“一键涂抹”掉,未免显得有些冷漠。
特别是当下依旧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期,短时间内人数过于集中,会给防疫工作造成一定压力。管理者在为“打卡”的网友考虑的同时,网友们不妨也注意尽量在拍美照的同时,不添麻烦。
其实,如果通过合理有序维持现场秩序,也可以有效防范风险。比如,目前有关方面已经组织交通协管员和志愿者在“网红树”前维持秩序,效果良好。
即便是墙上贴上了幕布和宣传单,但网友“打卡”热情依旧不减,不妨在增加人力有效维持现场秩序的同时,把这面红白两色背景墙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网红树造成的“公共秩序困境”,是简单“喊停”,还是温情有序地合理引导,体现着一个城市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文明治理的水准。作为首善之区,北京有这样的气度与雅量。
以后,或许爆火的不仅仅是一棵树,有可能是一面墙,一个消防栓,更可能是一个在不少人看来“莫名其妙”的公共物品,只要“戳中”了网友的某一个审美点,就很可能爆火,进而引来网友们的“打卡”。
生长于车水马龙的路边,搭配以一面红白相间的墙,这份突然而来的美好,可遇不可求。烟花易冷,美丽长存,“网红树”让这个行色匆匆的闹市,多了一份淡雅、宁静与赏心悦目,甚至成了一种诗意般的美学展示。
或许,这棵树的美会随着时间推移,热度降低,但这棵树所触发的“社会涟漪”,更值得被人铭记。人们会欣喜于发现城市角落中的美好,也会更加乐见城市善治里的人情味。
树红是非多,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