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祯和自强学校 讲述/张铭

杨世祯和自强学校 讲述/张铭

00:00
08:58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风骨,而这种风骨来自于文化,来自于创造文化的人。讲长春历史文化名人就是要塑造长春的城市之魂,让我们强筯、壮骨、凝心、聚气,新时代要有新担当,牢记本心,不忘初心,以文化涵养城市气质,体现城市之魂魄,振奋城市之精神!

       请听张铭老师的专题系列讲座《长春历史文化名人》。

 大家好,我是张铭。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民国时期长春市非常有名的自强学校和校长杨世桢。
      我们先来听一下当时杨世祯为自强学较所写的校歌歌词:“自强不息法天行,丕基肇王公,桃李花溢都城,玉琢白山璞,珠含黑水瑛,山高水长,努力前征,中华之光荣”。这校歌写的饱含深情,豪放大气,听之余音绕梁,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一百年前,长春的自强学校是一所与众不同、独领风骚的学校。梁启超曾为该校题词,胡适到曾该校演讲,大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岺多次到该校亲临指导。从这所学校走出了北大党委书记陆平、长春市第一任市长刘志诚、辽宁省委第一书记郭峰、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核物理科学家彭恒武、构造地质地震学家马杏垣、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等。这所学校足可以堪称为民国时期东北的“清华”,关外的“北大”。
      自强学校的校长杨世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曾提出一个口号叫:“步南开竞志之后尘,树东三省之帜”。当时,南开学校和竞志女校是民国时期在全国是最好的学校。杨世祯提出“育才先育人”的治校理念,制定“自强不息,敬信勤俭”的校训。
      1918年,善于管理的杨世桢被自强学校创办人王氏兄弟聘为校长后,励志创新,全身心办学。自强学校增设了中学部和职业教育部,很快将一个只有两个小学班,共54名学生的小学,发展成有20个班,共1500多名学生的三级学校。教师均聘请具有师范专业和大学本科毕业的人来担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毕业后不少考入了清华、北大、南开,还有留日、留美的,学校名气甚大、声誉日隆,成为了二三十年代当时长春乃至东北最好的私立学校。
      自强学校秉持“自强不息,敬信勤俭”的校训,虽然在科目设置上与现在的学校差不多,但在内容上却有很大不同,学校非常重视德育,以“育才先育人”为主旨,专门设有“修身”一课,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培养,书法课有“大字”、“小字”的学习,教师即使在讲算术、自然等理科课程时,也要先从德育开始。杨世桢先生见识高远,多次到天津拜访大教育家张伯苓,请教治校教学之本,张伯苓对自强学校也非常关心,几次到长春回访,并住到学校校园内的客房。在1925年自强学校成立10周年之际,张伯芩特邀梁启超为自强学校校刊题词,当时中华书局创始人戴克敦,时任吉林省主席张作相等社会各界名流也都欣然题词以之庆贺。
1926年7月,胡适前往欧洲经西伯利亚大铁路,途经长春转车的时候,被杨世桢校长请到了自强学校做一次别开生面以《东西之文化》为题的讲演。胡适在讲演结束之后,还专门为自强学校写下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题词,一直悬挂在学校的大礼堂中,可惜“九一八”之后就遗失了。

     1931年9月21日,日本人占领了学校新建不久的二层教学楼。1932年“满洲国”成立后,设立实业部,交通部,把办公地点设在了学校内。1934年8月1日,学校被伪满新京市公署教育科接收,从私立学校变为公立学校,更名为“新京特别市立自强两级学校”。1937年,学校更名为“自强国民学校”,仍聘杨世桢为校长,杨世桢曾多次提出辞职,日本人不予授理,先生后在“新京市立医院”治疗小肠疝气后不久,脑溢血病发去世,疑被日本特务所暗杀。而后自强学校迁址多次,许多名师辗转南下,学校自此凋零,风光不在。建国后,自强学校改称为“长春市第七中学”,现在南关区还设有自强小学,但与一百年前的自强小学则咫尺迥然。
     这就是自强学校,长春历史上影响深远、规模最大的第一所私立民办学校,1915年基业初奠。以“自强不息,敬信勤俭”为办学理念,以“育才先育人”的德育教育为先导,使传统文化和中华千年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学童心间。雏鹰在这里展翅高飞,栋梁从这里破土而出。我们也期盼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滋养时人,重塑北方教育之魂。
      正可谓:
      自强不息风标独具闯百年育人路;
      敬信勤俭励志图新塑千载中华魂。
      好,杨士桢和自强学校的故事,我们就聊到这里。
      谢谢大家!

讲书人简介


张铭,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副会长、书香吉林讲书堂理事长。吉林省作协会员,出版散文集《洞见斯文》《壮思风飞》《半窗晴翠》。在讲书堂讲过《鲁迅传》《陈寅恪传》《张伯驹传》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