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苏秦:“正即反,反即正”的正理邪说(合纵连横又如何?逃不过幕后大佬的手心!)

张仪苏秦:“正即反,反即正”的正理邪说(合纵连横又如何?逃不过幕后大佬的手心!)

00:00
22:34

张仪、苏秦:“正即反,反即正”的正理邪说

编剧:林希美

演播:吴磊(饰苏秦)

赵乾景(饰张仪)

旁白:天下大势,国家命运,到底掌握在谁的手中?是帝王,是将相,亦或是军师、谋士?很可能都不是。

鬼谷子

张仪、苏季子,你们二人今已学有所成,下山去吧。

张仪

师父,您看我和季子谁更胜一筹?

鬼谷子

下山后你们各凭本事,到时自见分晓。

苏秦

师兄,我苏季子自认不如你,下山后还请师兄高抬贵手。

张仪

师弟,你我同出鬼谷师门,竟如此妄自菲薄,岂不是在打师父的脸?

苏秦

师兄,你!我本有意理让师兄,谁知师兄你竟如此刻薄。

张仪

谁要你理让!我张仪今已学成,下山后自是天下第一。不信,咱们走着瞧。

苏秦

好,走着瞧!我定会追上师兄的天下第一,做个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书童

师父,两位师兄打赌,拿天下做赌注,这下岂不是要天下大乱了?

鬼谷子

天下大势在于“合”,乱而不乱也!

旁白:战国时期,七雄并立。此时,各国对抗最为分裂,也最为严重。起初,魏国强大,但在齐、秦两国的夹击之下渐渐衰落,其他小国彼此间也战争不断,都想保住自己的国家。

七个国家,七种心思,他们既想自保,又想独大。在各国纷争不断之际,张仪和苏秦下山了。他们是“策士”,既能为效力的国家出谋划策,又可游说其他国家,或使之臣服,或使之结盟。

张仪,魏国安邑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万荣县人。据传,张仪年轻时替人抄书,常将书中好句写于手掌或腿上,晚上回到家中,再将好句刻到竹片上。时间一久,张仪的摘抄也能结集成册了,遂后人便以“张仪折竹”来形容一个人苦读好学。

张仪的学问虽然可“结集成册”,但他下山后的游说之路却并不顺畅。他首先选择了楚国,投奔在了楚相国昭阳门下。此时,张仪不过是个穷酸书生,除了会卖弄口舌,似乎毫无可用之处,为此,昭阳并未将张仪引荐给楚怀王。

一日,昭阳与名门客饮,张仪也受邀在列。席间,昭阳将楚王赏赐他的“和氏璧”供客人拿在手中欣赏。由于客人足有百人之多,最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一时间,昭阳大怒,发誓要查出偷璧贼人。

谁知,昭阳还未派人查案,众人却将目光落到了张仪身上。在众人看来,他们出身名门,富贵显达,不可能是偷璧之人。而张仪贫困潦倒,又急于步入仕途,所以“和氏璧”一定是张仪所盗。张仪喊冤,但众人不听。昭阳为逼张仪招供,将张仪打得遍体鳞伤,最后昭阳怕伤了张仪的性命,落人口舌,不得已只好将张仪放了。

张仪之妻

夫君一心游说,今遭此大辱,可还受得住?

张仪

你见我舌头还在吗?

张仪之妻

还在。

张仪

舌头在,我就在!

旁白:张仪的舌头跟他的才能一样,尚未被人发现,他还需要沉寂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苏秦合纵成功,张仪才会再次被推向历史舞台。

苏秦,字季子,来自雒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阳。苏秦下山后,与张仪不同,他首先去了最强大的秦国,见到了秦惠王。苏秦说,秦国想要强大,必须用兵,唯有此才可消灭其他诸国。秦惠王听完,不置可否,但也没有留下苏秦。苏秦吃了瘪,只好游历各国,但他的思想始终不为人所用,最终只得狼狈归家。

苏秦

兄长,嫂嫂,我回来了!

苏秦

嫂嫂留我一口饭吃!

苏秦嫂嫂

周国人治生产,事工商,才得几分温饱。小弟却丢生产,丢工商,去干巧舌如簧之事,混不来一口饭吃,这才是理所应当!

苏秦

呃…嫂嫂所言极是。

旁白:苏秦志满而去,失败而归,如今遭到家人白眼,他更是暗自惭愧。为了出人头地,苏秦开始闭门不出,将家中藏书重新阅览一遍。有一说法是,他于群书中翻出了传说中黄帝所著的《阴符经》,据说读懂这本书的人可获得“富国安人之法”与“强兵战胜之术”;也有一说,他找到的是姜子牙所写的《太公兵法》,而读懂此书之人,更是如得姜太公真传。无论苏秦所读的是何书,总之他头悬梁、锥刺骨,日夜苦读整整一年,总算求得书中真谛。

苏秦重新出山,所走的路数也发生了变化。他不再游说强国,反而开始游说弱小的燕国,并得到了燕文公的认可。之后,在燕文公的支持下,苏秦又游说赵国。当时赵国的国君赵肃侯,也认为苏秦“合纵”策略可行,便为苏秦供上厚礼,让他去联合其他小国。

此时,秦国正在攻打魏国,魏国大败。苏秦唯恐“合纵”计划失败,便决定派人前去离间秦国,使之退兵。苏秦不知派谁为好,因为此人不仅要擅长游说,还要能与他抗衡,否则“合纵”成功之后,秦国封闭,而其他六国相安无事,那他苏秦还有何价值可言?思来想去,苏秦想到了师兄张仪,便打算来一出激将法。

张仪

师弟今天招我前来,所为何事?莫非要向我炫耀你的荣耀吗?

苏秦

正是!师兄自信才华胜我,可做天下第一,但现在看来,不过丧家之犬,与我怎可比拟!

张仪

岂有此理,竟敢辱骂师兄!人盖棺才可定论,我不过暂且让你逞一时之快罢了。你且等着,天下第一定是我张仪!

旁白:所谓“合纵”,是指将诸小国联合在一起共同抗秦,又因为这些国家正好联通南北方向。张仪在苏秦这里受了大辱,为了赢得胜利,首先想到了可以攻打赵国的秦国,如此才可胜苏秦一筹。

为了破坏苏秦“合纵”,张仪主张“连横”,意思是,自秦国始一直向东,与诸侯交友,联通东西方向。当张仪见到秦惠王,秦惠王果然被张仪的“连横”之策打动,认为张仪是一位难得的人才。

公元前318年,天下已形成秦、齐、楚三大势力,不过齐、楚“合纵”联盟,使得秦国不敢攻打楚国。为了破坏齐、楚的合盟,张仪以六百里商于之地作为交换,让楚国与齐国断交。当楚怀王果真与齐国断交之后,张仪却只答应给楚怀王六里地,因为这六里地的地名偏巧是“六百里”。楚怀王得知自己上当后怒不可遏,立即攻打秦国,两国交恶。

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想用秦武关以外之地,换楚国黔中一带。楚怀王得知后,气得回信给秦惠王说,黔中之地可以白送,但必须拿张仪来换。秦惠王见信,怕张仪被楚怀王杀掉,便决定不换。

此时,张仪再不是无名之辈,他是秦国红人,是各国诸侯都惧怕又敬佩的人。于是,张仪主动请缨,说:

张仪

大王,当今天下,秦国最强,大王如此重用老臣,楚怀王定然不敢杀我。再者,老臣与楚国宠臣靳尚颇为友好,而靳尚又侍奉着楚王宠姬郑袖。只要郑袖开口,楚怀王一定会放了老臣。

果然,张仪刚入楚国,虽立即被关入了大牢,但靳尚只在郑袖面前吹了两句耳边风,张仪便被放了出来。不过,张仪出来后并没有立即回到秦国,而是继续游说楚怀王。

张仪

我回秦国,可劝秦王放弃黔中之地,只要秦楚两国分别派太子作为人质,我便会劝服秦王把公主许配给大王。此后两国永结兄弟之邦,可好?

旁白:楚怀王为保住黔中之地放了张仪,并退出“合纵”盟约。奈何这一次张仪再次失约,楚怀王最终成为了秦国案板上的鱼肉。

此后,张仪的游说之路再没有停下来。苏秦“合纵”之国,在张仪的游说下,要么放弃合纵,要么立下约定彼此不再征战,要么归服了秦国。

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去世,秦武王继位。秦武王不喜欢张仪言而无信、反复无定的性情,便没有重用张仪。张仪失去信任,其他诸侯各国得知后,又偷偷地把“连横”改为了“合纵”,秦国再没张仪的容身之地。张仪怕秦武王杀掉他,只好向秦武王献策,说齐国国君讨厌张仪,发誓张仪在哪个国家便要攻打哪个国家。所以张仪想去魏国,希望秦武王在齐国与魏国交战时,好攻进函谷关,进一步扩大势力。

秦武王讨厌张仪,便答应放张仪到了魏国,果然没多久,齐国军队兵临魏国城下,这让魏襄王慌乱不已。

魏襄王

齐国动兵,相国如何是好?

张仪

大王莫要担心,不久齐王定会退兵?

魏襄王

何以见得?

张仪

齐王痛恨本相,希望我身无依托,死无葬身之地。只是,齐王攻打魏国,我便会让秦王攻打其他小国,如此一来,诸国也一定痛恨齐国。齐王四处树敌,最终定会殃及自身。大王,齐王并非愚蠢之人,又怎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魏襄王

甚妙,相国果然是人才啊!

张仪

大王,正即反,反即正。齐国强于魏国,看似正,但我设计让秦国攻打其它小国,便是利用齐国的正,使之为反,好让其他小国与之为敌,这样齐国就成了弱势。再如苏秦,他合纵六国,便是用反。因为六国虽然是小国,但只要它们团结起来便可强大,形成正的势态。说起来,本相甚是想念这位师弟啊!

旁白:公元前309年,已是张仪人生中的最后一年了。回忆这一生,他认为自己输给了苏秦。早在多年前,张仪刚刚得到秦惠王的信任时,苏秦暗中派出的手下便告诉张仪,那日苏秦痛骂他,不过是想激怒他,让他立即回秦国,好完成苏秦的合纵之策。张仪听完,感慨万分。他聪明一辈子,却被苏秦暗中摆布而无察觉,如此又怎算赢了苏秦?

张仪去世后,苏秦重回历史舞台。他身佩六国相印,一时风头无两,无论走到哪里,车马、随行人众多。此时,苏秦世间再无对手,他头顶上再没乌云了。这一年,苏秦要去楚国,东周周显王畏惧苏秦,得知苏秦要回家乡探亲,特意派人犒劳,清理道路。当苏秦再见家人,昔日给苏秦白眼的嫂嫂、兄弟、家人统统跪拜迎接,不敢抬头仰视。

苏秦

嫂嫂,今日为何如此客气?

苏秦嫂嫂

季子地位尊贵,我理应跪拜。

苏秦

我落魄之时,遭到家人轻视,如今我富贵了,亲友反倒表现得格外尊敬。家人尚且如此,何况别人呢?

苏秦

昔日嫂嫂说,周国人治生产,事工商,才得几分温饱。我今日看见这百亩田地,不禁怅然。假如当年我也有数百亩田地,自是这三乡五里的富人,何必四处游走,遭人白眼?可假如我真有数百亩田地,如今又怎会成为身配六国相印的辅相呢?

人的一生,长短难说,正反也难说。百亩田地可为长、为正,但这点小富却会毁人志气,让人因小富而忘记天下大志。这样看来,岂不是短,是反吗?我曾贫穷潦倒,众人以我为耻、为反,但我志在出人头地,现在的成就又如何不是发挥志气之所长?做人如此,治国亦如此。一时之好未必是好,一时之坏时,说不定里面也藏着大机会。

旁白:配六国相印,是苏秦一生最为荣耀的时刻,也是他最终赢了张仪的时刻。苏秦回想自己的一生,所谓天下大势,国家命运,实在可笑。战国七雄,竟在张仪和苏秦两兄弟手中被玩弄多年,如今张仪已死,苏秦不知道自己还能再玩儿多久。

晚年,苏秦与燕易王母亲私通,燕易王知道后,对苏秦也使用了“合纵”之术。燕易王不仅没处决苏秦,反而更加厚待他。苏秦知道大事不好,只好找借口说去齐国担任细作,燕易王答应了。待苏秦逃到齐国,他一番游说,便使齐宣王相信他与燕国已决裂,为此齐宣王任用苏秦为客卿。

齐宣王去世,齐愍王继位,苏秦又开始游说齐愍王厚葬宣王,大兴土木,好使齐国败落。齐国大夫见苏秦受齐愍王重用,而苏秦又曾与燕国交好,逼得大夫们决定刺杀苏秦。苏秦命大,只受重伤而未死去。为了彻查要杀自己的凶手,苏秦向齐愍王提议,将他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这样凶手一定会为了赏金而暴露身份。

公元前309年,苏秦车裂而死。苏秦死后,果然一切如他料,凶手浮出水面,而苏秦也用死亡的方式,给自己报了仇。

张仪

师弟,你配六国相印,玩弄六国于鼓掌之间,可是痛快?

苏秦

师兄,莫要嘲讽我了,我甘拜下风,认输!

张仪

哦?何出此言?

苏秦

我自认聪明一生,晚年却落得遭人暗杀的结局,谈何为赢?再者,我赢得并不光彩,不过沾了师兄早逝之光罢了。

张仪

我未赢,你也未赢,来世一遭,究竟谁赢了?

苏秦

师兄,师父曾说,七国分裂已久,今后定会呈现大合之势。你我“合纵”“连横”,又岂不是验证了师父所说?

张仪

你我本是强敌,理应头破血流,却不曾想,你我最终还是没能跳出师父的手掌心。

苏秦、张仪

哈哈哈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绵绵乎子

    来听我男神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