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了凡先生第一个三千善事是求回报天地祖宗之德,很可贵,不忘本。接着他要传宗接代,希望有好
的后代光宗耀祖,又发了一个愿,求子。大家看,人一起善念,就有感应,他还没有做完三千件善事就生儿子了。“辛巳,生汝天启。”隔一年,孩子就诞生了。
“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我做一件善事,就用笔记下来。“汝母不能书”,你的母亲不会写字,“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日之上。”她是用鹅毛管沾上朱砂,做一件善事就在日历本上印一个红圈。
“或施食贫人”,看到穷人没饭吃就帮助他们。“或买放生命”,所有的众生都很珍惜自己的性命,一个将要被杀的生命你把它救下来,它会非常感激。我们曾经去放鱼,那些鱼都有灵性,你放了它以后,它就在那游啊、跳啊,有时候头还伸出来就一直看着你,没有马上走。放乌龟最明显,有时候乌龟流着眼泪,边走边一直回头看,感这个恩,所以放生的功德很大。“一日有多至十余圈者。”他们夫妻这样用心做,尤其这个夫人努力帮家里行善,所以有印十几圈的情况。
“至癸未八月,三千之数已满。”癸未八月了凡先生五十岁,等于是四十六岁发愿三千善事求子,四年就做到了。前面三千是十年,第二个三千是四年,第三个三千可能只要一年,为什么?人的这种善心善念越来越自然,到最后念念都在积善。“复请性空辈,就家庭回向。”他请了性空法师,还有其他僧人,来他们家做回向。“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他又起了一个愿,希望能考上进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许行善事一万条。”结果他一万条还没做到,“丙戌登第”,过了两年就考上进士。“授宝坻知县。”授给他的官职是宝坻的知县,宝坻是很大的一个县,所以他的官位也不小了。
“余置空格一册”,他自己准备了空格一册,记录自己断恶修善的情况。“名曰‘治心篇’。”他把这一本册子叫做“治心篇”,时时对治自己的恶念、邪念。这是会修身,从根本的起心动念下工夫。“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每天早上,家里人就会把这一本“治心篇”交给衙门里的门役,放在他办公的书桌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一天下来,所做的善事恶事再小都会记得很清楚。“夜则设桌于庭,效赵阅道焚香告帝。”夜晚他设香案在庭院里,效法赵阅道。赵清献公,字阅道,宋朝人,当时人称铁面御史,非常公正不阿。而且赵阅道很仁慈,他一生,每天都昭告天地,都不做恶事。做恶事晚上不敢对老
天爷讲,就每天这样督促自己。他命终很自在,无疾而终,一般都是躺着走了,他是坐着走的,功夫很好,清清楚楚到好的地方去了。
赵阅道先生去得非常自在,后世的人以他为榜样。了凡先生效法他,每天这样做,那种摄受力越来越强。你每天昭告天地,心就会越来越诚,你起一个念头,马上就跟上天交感。“汝母见所行不多”,结果夫人看到自己行的善不够多,为什么不多?不是她退步了,是了凡先生当了县太爷,她也不能常常出去抛头露面。“辄颦蹙曰 :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时得圆满乎?”皱着眉头说,之前你没有当这个县太爷,我协助你一起行善,所以三千善事都能够圆满。可是你这一次许的是一万,在衙门里又做不了什么善事,什么时候才能圆满?古人很憨厚,发愿就想着要赶快做到,不能拖。
“夜间偶梦见一神人”,夫人在那里忧愁的时候,了凡先生晚上做梦梦见神人。“余言善事难完之故。”这一万件我们好像很难完成。“神曰 :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只减少宝坻县的租税这一桩,你一万件善事就圆满了。了凡先生梦醒了以后就想这件事。“盖宝坻之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余为区处,减至一分四厘六毫。”我把宝坻的田税做了一个调整,减了不少。“委有此事”,确实有这件事。“心颇惊疑。”他心里就很惊讶,
神怎么会知道这件事?
“适幻余禅师自五台来”,刚好幻余禅师从五台山到了他们那里。“余以梦告之,且问此事宜信否。”他跟法师讲了自己做的梦,并请教法师,神人所说是真实的吗?“师曰 :善心真切”,你的善是非常纯一、至诚的, “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你是至诚的,就不能用数量去算了。况且你一减粮,整个县的老百姓都受益,那不是万善吗?
从理上讲,真心是无量的。从事上讲,受到利益的百姓确实是超过万人了。所以了凡先生听了之后蛮欢喜的,上天很慈悲,在他有疑惑的时候给了他信心。大家学习传统文化,有没有做梦梦到孔老夫子给你摸摸头? 再接再厉,这都是好的感应。
“余即捐俸银,请其就五台山斋僧一万而回
向之。”他把他的薪水捐出来,请法师带回五台山。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山西,是文殊菩萨的圣地 ;峨眉山在四川,是普贤菩萨 ;普陀山在浙江,是观音菩萨 ;九华山在安徽,是地藏菩萨。了凡先生供养五台山出家的法师一万人,然后做回向。法师都是代佛教化众生的,也是值得我们供养的福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