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祈天立命”,祈求上天护佑,改造自己的命运,“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其实,人的妄念很多,首先伤害的是自己的身心。第二个,妄念很多,人的时间、体力都消耗了。一寸光阴一寸金,该做的事、该尽的本分这么多,哪还有这么多时间去打妄想? “孟子论立命之学”,孟子谈到怎样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命运。 “而曰 : 夭寿不贰”。“夭”是短命,“寿”是长寿,短命跟长寿没有不一样。“夫 夭与寿,至贰者也。”一般世间人觉得短命跟长寿的差距是最明显的。人都非常爱惜生命,而这两者怎么会是一样呢?怎会不分别呢?“至贰者也。”可是我们想一想,“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人不动念头去分别它、去执着它,什么是短命?什么是长寿?从这一句话我们要了解到,人都活在相对的世界里,相对的世界里会分别、会执着。一执着,
就要贪求了,一求不到,苦就来了。所以这段话要慢慢去体会。
“细分之”,再细细去分析。“丰歉不贰”,丰收跟收成不好,也不分别它,“然后可立贫富之命。”人生的际遇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今年收成不太好,薪水不太高,难不难过?我们的人生假如随着好不好在那里起起伏伏,那什么时候享受人生的快乐?我们都去分别、去执着了,每天就随着这些人事物起起伏伏,哪有一天是宁日啊?哪里是真正地过生活呢?真正会过生活的人,不会被这些差别的境界所转,因为你不去分别它,而是去转境。“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这才是会过生活。丰收的时候感恩天地,丰收的时候去接济那些贫穷的人,你的财富越来越丰沛。为什么?财布施得财富。今天歉收了,你就想,还是自己没有用心地耕耘,没有用心地积福,这也是给自己一个启示,让自己好好提升修养。这个歉收当作提醒自己,当作提升自己的一个机缘,反省自己的机缘,怎么会不快乐呢? 再来,人生要知足常乐,不管是丰收还是歉收,我还是乐呵呵的。为什么?因为“家财万贯,日食三餐”,每天吃三餐而已。
“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穷”就是整个事业的发展不是很顺。事业发展不是很顺的时候,该是你的还是你的,不要操心,你还有时间提升自己。等你的机缘来了,你还没有德行,那就危险了。所以“穷”的时候,还是很快乐,好好读书,好好提升自己,“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我们现在人落入了什么?都觉得快乐是从外面来的,错了。快乐是从内在自自然然涌出来的,我们去孝顺父母的时候心里踏实,那是从内心里面出来的。助人为乐,为善最乐,那都不是外面给我们的刺激。所以“穷”,机遇还没到,机缘还没到,不强求。“通”,发达起来了,不贪着。
“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夭”跟“寿”,你都不去分别它,不去担心,不去贪着。不去担心短命,不去贪着长寿,不苦苦追求,然后就可以立生死之命了,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很踏实。其实人之所以会对死产生恐惧,是因为并不了解死的真相。诸位朋友,你今天穿一件衣服,这件衣服坏了、破了,不能再补了,你会怎么做?换一件。因为它是工具嘛。有没有哪一个人的衣服坏了、破了,然后他在那里哭得死去活来的?衣服穿到最后一定会坏的,这是自然的道理。衣服是我的一个物品、一个工具,这是真相,认识清楚了。
“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世间人看得最重的就是生死这件事情。“曰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夭”跟“寿”事实上就把世间所有的顺境、逆境都包含在里面了。你能对夭寿都不分别,都能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它,可能人生很多境界都考不倒你,你都可以逆来顺受了。
“至修身以俟之”,我们好好修身,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乃积德祈天之事。”积累自己的德行,改造自己的命运。“祈天”,就是时时期许自己跟上天的好生之德相应。我这一生来到世间,就是为了效法上天的仁爱,跟任何人相处只有一个态度,念念为对方着想,这都是效法天的存心。“曰修,则身有过恶”,谈到“修”这个字,具体是怎么落实呢?我们的身上有任何的过失,“皆当治而去之。”马上就把它去掉,很清楚它对自己的身心是一种伤害,不再认贼作父。“曰俟”,“俟”是等待,不急躁,不贪求,不烦恼未来。“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 “觊觎”就是非分之想。其实人的烦恼都在哪儿呢?懊恼过去,担忧未来,这不就是蹉跎了时光。人应该什么样?安住当下,“欲知将来结果,只问现在功夫。”你现在一言一行积的德,以后自然开花结果。我们在那里懊恼,我们在那里烦恼未来,一点帮助都没有,只有害处,只有让自己的身心越来越不快乐而已。所以,不要有这些妄念,都把它放下。“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的念头都没有,到了这样的境界,就是你的真心现前。我们刚刚讲到的“易”,
就是人的真心,“无私也,无为也”,没有这些妄念,“寂然不动”,不动妄念。
“即此便是实学。”“实学”能怎样?“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他的人生能用
德行感通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来修养自己的道德,这是真实的学问“汝未能无心”,还达不到不生这些妄念,“但能持准提咒”,能老老实实持准提咒,“无记无数”,不用刻意去记念了多少遍,只是专注地念每一个字就好,“不令间断”,不要让杂念冒出来,就专注地持诵,不间断。“持得纯熟”,持得非常熟练。熟练到什么程度呢?“于持中不持”,持的时候没有持的念头,“于不持中持。”不持的时候那个正念、那个咒还是一直出来。“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到了你的妄念都不会起来了,这个时候真心就现前了,人的诚心就现前了。至诚一定可以感通,一定可以改造命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