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行为--踢猫效应

情绪行为--踢猫效应

00:00
06:26

嗨,大家好!上次给大家介绍的是情绪行为中的第一个内容,叫自卑情结。那,今天给大家讲这一章的第二个内容。叫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原版故事是这样的:说是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踢了身边的猫一脚。猫逃到大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而这孩子却刚好是那父亲公司老板的儿子。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它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因传染而导致的恶性循环。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个元素,就会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现代社会中,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紧张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不稳定,一点不如意就会使自己烦恼、愤怒起来,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种消极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猫"的队伍当中--被别人""和去""别人。

我们再来看一则故事。一家服装店的老板因为上班开车超速,半路上被交警开了罚单让他很恼火,到了服装店发现一位女员工迟到了就大声训斥她几句。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位医生买裙子。女店员因为被老板骂,心情不好,就对女医生不耐烦的说,你买不买呀?一条裙子挑来挑去的。本来女医生还热情高涨,被女店员这么一说,顿时沮丧起来。于是,带着一肚子气去上班,拉着脸给病人看病。这时一女患者问他:医生,下个星期我能不能不输液啦,我觉得自己好多了。这个医生就怒气冲冲地说: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你能觉得,还找医生干什么?那人被医生无端地训了一顿当然不高兴。而碰巧,这位患者又是那位交警的妻子。她闷闷不乐的回到家,自然不会对丈夫有好脸色,说话的语气肯定也不会太好。这坏情绪又影响到他们家的和睦氛围。你们看,整个恶性循环的链条就完整了。

愤怒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最不利的。愤怒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急促,易患高血压等疾病,愤怒还会使人缺乏食欲,消化不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对一些已有疾病的患者,愤怒会使疾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同样,愤怒时因为情绪激动,还可能引发其他不理智的情绪,比如:自以为是、自尊受损、好下结论等,这些都可能使事态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可见,愤怒于己于人都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少发脾气。当愤怒现象露出端倪时,怎样才能不使自己不成为施暴者和受害者呢?最好的办法不是用意志力压制和发泄出来,而是多想想如果自己这么做,会带来什么后果,一方面在心理不断地自我暗示,”不是我的错,不是我的错,不是我的错。“让自己可以慢慢地冷静下来。注意,不用操之过急,在冷静下来之后,安静地想想,自己会出现情绪失控的客观原因,进行自我剖析,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在脑海中过一遍之后,再考虑一下对方对自己的态度是不是针对自己,如果不是,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自己到底有没有过失,需要承担什么。另一方面就是学会情绪转移。可以试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想一想如果你是受害者,你会不会也对对方这么做,慢慢地深呼吸,闭上眼睛几分钟之后,再重新睁开眼睛,不断重复,直到你不再被这个情绪所控制,然后慢慢地好好思考一下问题和自己的态度,到底是对是错。不能不说,发脾气只是本能,而能控制脾气才是本事。学会正确对待压力,是一个人成熟和进步的表现。

好,关于踢猫效应就给大家介绍这里。我是郭景璐,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次视频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