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真相 |162. 又是东北人

中国历史真相 |162. 又是东北人

00:00
28:15

本期内容:

1. 东林党是否以正义之名,行党同伐异之实?党争升级与朱由校玩平衡有关吗?

2. 努尔哈赤的后金是怎样崛起的,让明朝全面转为防守的萨尔浒之战的经过怎样?

3. 八旗制度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具体的讲究?

4. 王化贞,熊廷弼是怎样轻易丢掉大东北,退守山海关的?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前面说过,明末三大案之后,东林党获得了最大的好处,朝堂之上,很多大臣都来自东林党。当时领头人之一叫做赵南星,职务是吏部尚书,专管提拔和考核官员。史书上记载此人的性格就是嫉恶如仇,刚直不阿,只要他认为的奸邪之辈,一概不可能得到提拔,甚至可能给你罢官,反过来,只要他老先生认为好的,那就提拔,杨涟、左光斗、李腾芳、魏大中等人纷纷上位。《明史》上说,“南星益搜举遗佚,布之庶位。”这话已经摆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赵南星为东林党人在朝廷上谋到了无数个官职。


                        一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就算是你赵南星正直无比,可是你这种除了东林党人,其他人都不是好人的举荐方式,难道真的就那么正义吗?这种严格的二元对立道德标准,其实和党同伐异没啥区别,严重点儿说,顺我者升官,逆我者种地。况且,水至清则无鱼,老赵这么搞,等于是断绝了东林党人和非东林党人合作的可能。


本来魏忠贤在获得皇帝信任之后,也主动地向赵南星伸出了橄榄枝,在朱由校的面前给赵南星说好话,史书上的原话是“雅重之,尝于帝前称其任事。”可是赵南星并不买账,不仅把魏忠贤派来给自己送礼的人赶了出去,而且还当着很多人的面说,“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皇上年纪小,你我这些臣子要好好干活,守住本分。俺们中国古代都讲究一个含蓄,在两个人还没撕破脸皮的情况下,老赵这样说,相当于当面教训魏忠贤干得不咋地,史书上说“忠贤默然,怒形于色。”挺生气。


就这样,由于东林党人太抱团了,导致朝廷上非东林党人,也不能不抱团取暖,他们环顾四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聚集在了魏公公的大旗之下,我们今天尽可以说他们是投机分子,可是官场之上,又有几个不是投机分子呢?于是乎,明末最惨烈的一场党争,在阉党和东林党之间随即展开。


一开始的时候,东林党人的策略很简单,他们最擅长的就是舆论,什么魏忠贤趁着皇帝做木匠活去汇报工作然后干预朝政,客氏每天吃100个菜,这两人周围聚集了大批奸臣等等这类新闻,每天都能上热搜。


而魏忠贤和客氏基本上没啥谋划,因为这俩货完全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朱由校看他俩满意,顺眼,那就该吃吃该喝喝,啥事没有。


朱由校这时候年纪也不小了,他也看明白了,两边其实都是在争夺他的宠爱。这个小朱觉得这事可以利用一下,于是,这哥们的策略就是坐在那里,看那一边不行了,就去帮一把,比如说给事中惠世扬、尚书王纪等人依附魏忠贤,打击东林党,蹦跶得太厉害了,朱由校一伸手,就把这几个人贬职了;等看到御史周宗建等一大群东林党人上书,说老天爷在春天的时候下冰雹,是魏忠贤这个奸臣把老天爷气的这种奏章,朱由校心里也是叹口气,你们这些读书人也太扯了吧,又是一伸手,把这几位也给罢免了。


我们说朱由校的这个策略实际上相当地高明,下面的两派斗来斗去,他这个皇帝当得才有尊严,有那种一言九鼎的感觉,否则东林党人控制了整个朝廷,或者阉党完全掌握了局势,那他和一个傀儡也就差不多了。可是这样做也有一个弊病,那就是阶级斗争的弦绷得太紧,没人干正经事了。


 那啥是他天启皇帝这个时候的正经事?实话实说,民生经济,社会公平正义什么的,这时候还真要往后排,最严重的问题其实是在大东北。

                               二


这件事还要追溯到明神宗朱翊钧在位,也就是万历末年的时候,公元1619年,大明王朝在大东北,输掉了一场战争,这就是萨尔浒之战,明朝的对手是一个叫做后金的东北政权,领导人的名字叫做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爱新觉罗是他的氏族,也是他的姓,努尔哈赤是他的名字。


这个努尔哈赤是女真人,前面我们在讲辽宋金的时候介绍过这个女真人,那时候分生女真,熟女真,后来生女真部落里诞生了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朝,也曾显赫一时,甚至制造过“靖康之耻”这样让汉族人丢了大脸的事件。


金朝被灭之后,女真人很多都被汉化了,可是还有不少留在大东北的,没参与中原抢劫行动,或者在金朝灭亡的时候,腿脚利索,先跑回东北的,这些女真人一边对元朝和明朝表示臣服,一边赶紧地造人,也就是生孩子。


依仗强大的生育能力,这些东北人逐渐又形成了三个女真人部落,从地图上看,最北边的叫野人女真,这部分相当于没开化的,中间的叫海西女真,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当年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那个大金王朝的后裔,不过这时候很怂就是了;再往下,靠近朝鲜和渤海湾的,被称为建州女真。


努尔哈赤就是建州女真的。公元1559年,也就是严嵩严大人拼命给嘉靖皇帝写青词的时候,他出生在今天辽宁省抚顺市下面一个叫老城村的地方,当时那地方叫什么名字现在不知道了,后来努尔哈赤发家了,建了一个城,称为赫图阿拉城,所以很可能,当时那里就叫做赫图阿拉。

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是当时大明王朝建州左卫都指挥使,听起来好像官不小,但实际上,和一个村长差不多,权势有多大,我个人认为,就是一个虚名,出了村子就不一定好使了。


努尔哈赤的娘死了之后,他爹塔克世另外娶了一个老婆,但这个后妈就是安徒生童话里的后妈,对努尔哈赤相当地不友好,19岁的努尔哈赤被迫分家,拿了极少量的财产和媳妇儿单过,平时靠挖人参,打松子,还有贩卖马匹为生。据说在这段时间,他还自学了蒙古语和汉语,读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然后就开始吹牛,到处对人说,他努尔哈赤就是诸葛亮转世,老有才了。


如果日子就这样慢悠悠过下去,历史就是另一副样子了。可是老天爷对努尔哈赤明显有另外的安排,公元1574年,建州女真里面最牛哄哄的右卫都指挥使王杲不服明朝的统治,起兵反叛。

当时大明王朝在东北的总兵就是前面说的李成梁,也就是李如松的爹。他带兵给这些造反派一顿胖揍,然后抓住王杲,凌迟处死,但王杲的儿子阿台却跑了。九年之后,李成梁无所事事,忽然想起了这个阿台,就带兵攻打阿台所在的古勒城。这样一来,和努尔哈赤家族就扯上了一点儿关系,因为阿台的老婆是努尔哈赤的堂姐,两个人是一个爷爷。为了救自己的孙女,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和他爹塔克世就进了古勒城,准备劝阿台投降,或者带走自己的宝贝大孙女。


很不幸的是,这俩倒霉催的父子刚进入古勒城,建州女真的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就帮着明军,打进了古勒城,觉昌安和塔克世两人在乱军之中,被不分敌我的明朝军队给砍死了。


我们回顾一下这件事,其实说不上对错,只能说是命,按照老天爷的设计,为了让努尔哈赤更强,更狠,更牛掰,他爷爷和老爹就应该死在古勒城。因为正是这个意外,改变了努尔哈赤的生活方式,从捡蘑菇砍柴,升级到了抢地盘砍人脑袋瓜子。


事情是这样的:

在觉昌安和塔克世死后,大明王朝也觉得有些愧对这一对父子,就把补偿给了努尔哈赤这个嫡长孙的身上,补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和都督的任命书。这里所谓的敕书,是明朝允许女真人和中原做生意的一种许可证,类似于前面我们说的堪和证书,在当时的大东北,还是挺珍贵的,女真人彼此之间经常为了这种许可证打架,因为敕书上没有名字,谁抢到了就是谁的。


随后,努尔哈赤向朝廷上书,说尼堪外兰明明知道自己的爷爷和老爸当时正在古勒城里,帮着明朝劝降阿台,但却破城直入,导致自己成了孤儿,这事儿必须由尼堪外兰来负责,一句话,他要求政府,也就是李成梁做主,惩罚尼堪外兰,可是李成梁这家伙一来没啥理由去惩罚尼堪外兰,咋说啊,说你攻城有罪,破敌无功?这肯定不行,二来吧,李大人在大东北混了这么多年,最擅长的伎俩就是挑动群众斗群众,让女真人内部不和,互相打来打去,他好坐山观虎斗。


于是,李成梁一方面拒绝了努尔哈赤的请求,另一方面,却悄悄地资助努尔哈赤整顿部下,培植力量,撺掇他去打尼堪外兰,这相当于劝努尔哈赤造反,他当时是打破脑袋也想不到,这件事的后果有多严重。


就这样,公元1583年5月,努尔哈赤正式放弃了采蘑菇,捡木耳的生活方式,靠着李成梁的支持,还有他爷爷和老爹留下来的13副盔甲和几十名部众起兵,举起了替父报仇的大旗,加入了大东北残酷的猎杀游戏,第一个目标自然就是尼堪外兰。


天才就是天才,三年之后,尼堪外兰的脑袋就摆在了努尔哈赤的餐桌上,五年之后的1588年,整个建州女真都跪在了努尔哈赤面前,一句话,他统一了建州女真,拥有了15000名女真战士。前面我们讲宋朝的时候就说过一句话,“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这群东北人,天生就是战士,他们所欠缺的,就是组织,因为各自为战,再加上外来势力的挑拨离间,他们经常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可是一旦让他们中间出了一名组织者,把人心笼络到一起,那就很麻烦,相当大的麻烦。


客观地说,虽然努尔哈赤个人能力突出,但是他的崛起,和李成梁的放纵有很大关系。李成梁被努尔哈赤多次信誓旦旦的“忠于大明,心若金石”的表态所蒙蔽,一直都认为,这个东北人对朝廷,或者说对他李成梁本人是忠心耿耿的,肯定不会有二心的,所以,他一方面放心地让努尔哈赤去折腾,甚至给人给钱给官,另一方面,把重心放在了蒙古的鞑靼部落和海西女真的身上,就在努尔哈赤崛起的这五年里,李成梁与鞑靼和海西女真交战几十次,战争虽然都打胜了,但明朝辽东军队的损失也不小,而这三个家伙玩了命地互相攻击,恰恰给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创造了条件。


这一点就连朝鲜的一个普通武官李德馨都看得很清楚,他在自己的笔记里写道:“(努尔哈赤)志不在小,助成声势者,李成梁也。”


到了1592年,李成梁被弹劾罢官,丰臣秀吉进攻朝鲜的时候,努尔哈赤也看出来了,万一朝鲜丢了,他的建州女真第一个就是被日本人欺负的对象,于是他上书朝廷,说俺们女真人也爱国,俺也要去抗日援朝。可是明朝还没说啥呢,朝鲜那边先不干了,说我们不欢迎女真人,这里面的具体原因不知道,但是很有可能,朝鲜人比较了解努尔哈赤,怕这哥们来了之后就不走了。


一腔报国热血没地方用的努尔哈赤很快就惊喜地发现,大明朝,朝鲜还有日本三个家伙在朝鲜境内打成一团,这大东北可就真没人管了。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此人在东北地区不断地东征西讨,收获颇丰,十几年之后,他已经征服了除了叶赫部之外的所有海西女真部落,野人女真里面也有很多小的部落投靠了他,到1616年的时候,他成了东北最大的势力。这期间,他还做了两件对后来有深远影响的事情。


第一件就是制定文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满文,但当时可不叫满文,因为满族这个称呼那时候还没出现,当时只是叫女真字。我们说女真这个民族那时候确实挺悲催的,论历史,不比任何一个民族短,但一直都使用别人的文字,史书上说“蒙古字以代言者十之六七,汉字以代言者十之三四”,努尔哈赤对这个现象相当反感,俺们这么高大上的女真人,咋能没有自己的文字呢?他说要有字,于是,就有了女真字;


第二件就是设立了八旗制度。这个制度的最基本单位叫做牛录,这个词不新鲜,以前女真人的村子,要出去打猎的时候,组成一个猎杀小队,名字就叫牛录。可是努尔哈赤手下的人多,一个牛录那肯定不止几个十几个人。1601年,努尔哈赤规定,一个牛录300人,五个牛录形成一个参领,五个参领就形成一旗,这样一算,一旗有大概7500人。


开始的时候,只有黄、白、蓝、红四个旗,到了1615年,随着这哥们手下的人越来越多,就扩展到八旗,也就是把原来的四旗镶上红色的边框,形成新的四个旗,你要是问,那原来那个红色的旗,咋镶红边呢?镶完了红边它不还是红旗吗?简单,其他旗都是镶的红边,只有镶红旗是红旗镶白边。


这八个旗的地位在开始的时候,比较混乱,但是顺治皇帝之后,基本上就定了下来,按照地位的高低排序,分别是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排名第一的镶黄旗,也就是黄旗外面有红边的那个,它的旗主一定是皇帝本人,所以,他在八旗的户口本上登记的职务是“镶黄旗第一参领第一佐领上某某某”。


你要是以为这八旗就是为了打仗的,那就错了。实际上,它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可以这样说,军事,生产,教育,科考,凡是你能想到的,都能和八旗扯上关系,就好像我们当年有一段时间根据你的户口决定你可以干啥,不可以干啥,八旗也是如此。


原则上来说,八旗的旗主、领主等领导人位置一定要由“入八分公”来担任,简单地说,这个“入八分公”就是女真人里最显赫的八个贵族等级,分别是和硕亲王,世子,郡王,长子,贝勒,贝子,奉恩镇国公和奉恩辅国公。


其中世子是亲王的继承人,长子是郡王的继承人,但贝勒就和继承人没什么关系了,它只是一个爵位头衔,谁都可以被封为贝勒,现在有些电视剧把贝勒和阿哥等同起来,这个应该是不对的,清朝‘阿哥’是皇帝儿子的专属称呼,别人是不可能用的,你要是这样叫你儿子,在那时候,你们父子俩可能一起掉脑袋,但是叫贝勒就没事。


前面我们说过,女真人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统一的组织,现在努尔哈赤的八旗制度和女真文字弥补了这个缺憾,而紧密团结在以努尔哈赤为中心的女真人到底有多强大,我们不久就会知道。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他出生的地方赫图阿拉城正式建国,国号为“后金”,年号天命,群臣尊努尔哈赤为“覆育列国英明汗”。可是这次建国,努尔哈赤却没有四处撒帖子,请人来捧场,只是悄悄地在家里吃一顿酸菜炖粉条子就算是庆祝了,为啥?因为这时候的他,还不想和明朝彻底决裂,只能偷偷摸摸地建国。


不过两年之后,到了1618年,他不决裂也不行了,因为从1617年开始,整个东北亚地区气候巨变,大东北粮食减产,以前作为一个强悍的小部落,只要抢一抢其他部落,自己就能活下去,可是现在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后金,那必须考虑到大家都能吃上饭的事情,于是,1618年农历四月十三,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努尔哈赤以“七大恨”祭天,向明朝正式宣战。


所谓的七大恨,就是他的“驱除鞑虏,恢复东北”,这也就是我们讲过多次的,师出必须有名。里面说的是七件女真人被明朝伤害的事情,包括了他爷爷老爹被杀,还有明朝少有的几次偏袒海西女真,没偏向他努尔哈赤的事情,当然,以前李成梁对他的种种包庇,各种好处,一概不提,李成梁是谁?俺努尔哈赤不认识。


很快地,努尔哈赤就攻陷了抚顺和清河,随着胜利的次数多了,胆子越来越大,胆气也越来越壮,他在抚顺城里把被俘获的一名汉人割去双耳,让他给明朝带话,“若以我为合理,可纳金帛,以图息事”,给钱,我就撤兵,当然,给了之后撤不撤,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到了这步田地,明王朝才知道,原来这个姓爱新觉罗的家伙不是关二爷,而是大白脸曹吉利。那还说啥,对于任何反贼,必须拍死。


1619年农历二月十一,经过十个月的准备,大明朝廷从全国调来各路兵马齐聚辽阳,以曾经经略朝鲜的兵部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总督大军,开始讨伐努尔哈赤。


明军一共分为四路,山海关总兵杜松领2万人为西路军;辽东总兵李如柏,也就是抗倭援朝那个李如松的弟弟,也率2万人,为南路军;开原总兵官马林也是2万人,为北路军,他这一路里还有海西女真叶赫部的2000人帮忙;最后一路东路军总兵官刘珽为主将,只有一万人,但是朝鲜来的13000人也加入他的队伍,算起来这一路人马最多。


在出发之前,杨镐还耍了一个心眼儿,他写信给努尔哈赤,说你小子等着,我就要去拍死你了,俺们的军队一共有47万那么多,二月二十八就出发。在军队数量上,他虚报了将近五倍,日期上拖后了三天,实际上,明朝的10万人二月二十五就出发了。


杨镐这小子以为自己阴谋诡计玩得好,就像孙子这位兵家老祖宗一样了,可是他这一招骗孙子,孙子都不信,后金的努尔哈赤手下探子多了去了,既然已经准备和你开战,自然是把你的虚实探听得一清二楚,他完全清楚杨镐在干啥。


这里我们说一句啊,你要是想骗过对方,那一定要记住一件事,千万别让对方以为他的信息是你告诉他的,否则只要智商正常,都不会相信。那要咋整呢?要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后,让对方以为是自己“独立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那样,他才会相信这个信息。这和今天的舆论宣传是一样的,强行让你相信的,叫做灌输,是最低级的宣传手段,高级的,都是让你想了半天之后,“恍然大悟”得来的,那才是洗脑。


言归正传,努尔哈赤自然不会被杨镐“灌输”,他研究了一下,说了一句“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不会死守在家里,和你四路兵马同时开战,而是集中所有女真兵力,一路一路地和你玩下去。前面说过,八旗制度,每一旗大概是7500名士兵,那一共就是6万人左右,这样无论是对上明王朝的任何一路,都是绝对的优势。


根据探子们的情报,西路军的杜松星夜兼程,应该是第一个赶到的,那就是他了。


我们说杜松这个人绝对是一条汉子,他在大东北农历二月份的天气里,光着膀子率军队渡过了浑河,三月初一,赶到了萨尔浒。这地方在今天的辽宁抚顺市区东边,是一个大水库,悲催的是,杜松走得太快了,其他几路都还没到,2万明军对上几万八旗兵,结果很简单,全军覆没,杜松卒。


接着是北路军马林,他在杜松刚刚完蛋的时候赶到了萨尔浒,这个时间点真是天意。早一点,也许可以和杜松并肩作战,给努尔哈赤沉重的打击,晚一点,如果先知道杜松全军覆没,他就不会那么急赶过来。结果是到达战场的时候,就遇到了胜利之后兴奋异常的女真人,也是四个字,全军覆没,马林自己,在十几个亲兵的舍命保护下,逃回了开原。


东路军的刘珽是一个糊涂蛋,他在三月初三的时候,居然还不知道西、北两路明军全军覆没的消息,被努尔哈赤用小股人马和假消息引诱到包围圈,又是那四个字,全军覆没。刘珽本人相当滴英勇,在整个脸都被削去一半的情况下,还杀了几十名女真战士,最后不敌而死。


杨镐在听到三路军队都完蛋的情报后,马上命令李如柏撤退,李如柏这家伙,本来就贪生怕死,一直磨磨蹭蹭,现在听到撤退,一溜烟地就往回就跑,他这一路倒是没啥损失。


在历史上,这一战称为萨尔浒之战,以后金努尔哈赤的完胜告终,从此之后,大明朝在东北转为全线防守,而每一个女真人的野心都被激发起来,对明朝从小股骚扰,转为全面进攻。


就在朱由校上台的第二年,公元1621年,八旗子弟们占领了辽阳和沈阳,离中原是越来越近,这当然成为了朱由校要面对的头等大事。


                       三


在这种情况下,朱由校启用了一个叫做熊廷弼的官员,去担任辽东经略,经略这个职务在明朝并不是常设官职,它是指政府临时派出的,担任重大军事行动的长官,地位要高于地方的总督和巡抚,可惜的是,熊廷弼这个长官,压不住当时的广宁巡抚王化贞。


如果你观看那时候的地图,你就会发现,努尔哈赤占据了沈阳和辽阳之后,下一步要面对的,就是广宁城,明朝和后金的军队隔着一条大辽河遥遥相望。


王化贞这个人,本事不知道有多大,但是经常对外吹牛,说自己用6万人就可以收复整个辽东,相当地傲慢,更因为朝里面的内阁首辅叶向高是他的老师,对他很好,所以根本也不把手下没有兵将的熊廷弼放在眼里。


当努尔哈赤敏锐地感觉到明朝放到东北的熊、王两名最高军事指挥官不和之后,毅然决定率兵渡过辽河,进攻广宁。


王化贞倒是也不含糊,马上调出广宁闾阳的军队迎战,结果是一个照面,他的各路人马就被打趴下了,3万明军全军覆没。正在这时候,广宁城内的守将孙得功突然反叛,准备抓住王化贞去努尔哈赤那里领赏,吓得这位老王玩了命地逃出了广宁成,一溜烟地向南跑,在大凌河附近遇到了带着5000人的熊廷弼。


《明史》里对这两人的相遇,有非常戏剧性的描写,先是“化贞哭,廷弼微笑曰:‘六万众一举荡平,竟何如?’”在王化贞哭哭啼啼和败退伤员的痛苦呻吟声中,熊廷弼一脸微笑地问王化贞,您的6万人收复辽东的计划呢?然后,史书上接着写道“化贞惭,议守宁远及前屯。廷弼曰:‘嘻,已晚,惟护溃民入关可耳。’”


意思是王化贞相当惭愧,但还是建议去守住宁远和前屯一带,熊廷弼轻蔑地嗤笑说,晚了啊,王大人,现在只能退进山海关了。于是,王化贞带着5000人殿后,熊廷弼转身先跑,这两货一前一后地退入了山海关,把关外整个东北让给了努尔哈赤。后金兵随即占领了包括锦州、大虎山、松山、塔山在内的40多个城堡。


我们说大明王朝就这样丢掉了整个东北,王化贞,熊廷弼这俩货难道就没受处罚吗?那怎么可能,惩处是一定有的,可是你想不到的是,朝廷之上,围绕这两颗脑袋无数人做起了文章,这些,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钟祥_yG

    东林党完美的诠释了"圣贤不死大盗不止"这一真理。明朝的灭亡,这帮自诩为君子的东林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造成的危害甚至大于阉党。

  • Leo_nQM

    能出书就好了

  • 1388867cobk

    第一时间听完,三遍。

    三丫家的丫 回复 @1388867cobk: 10月份可能会出版

  • Lynda37

    来了

  • 听友466366669

    所以老舍是不是也是皇族,正红旗的

    缪因子 回复 @听友466366669: 八旗子弟

  • 董大ye

    来了

  • 听书得书

    宋之女金与明末女金应该不同

    2狗屎 回复 @听书得书: 我赞成。

  • 斯巴拉西哟

    明朝的篇幅太多了点

    EncreNoire 回复 @斯巴拉西哟: 毕竟是最后一个正统王朝了

  • 火星人村头农夫

    打卡打卡

  • sirier

    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