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稿件名字叫对投资主动基金的反思(上),来自riverfund。
最近读了《聪明的投资者》,格雷厄姆是证券分析的大师,价值投资的布道者,对基金也有深刻的洞见,几十年前就总结了公募基金存在的问题。公募基金其中一个风险是基金经理,最近兴全趋势基金经理董承非离职,兴全趋势后续交给谢治宇管理,这意味着我重仓的两只基金,一位基金经理离职,另一位基金经理新增了几百亿的管理负担。过去我认为投资主动基金就是找到靠谱的基金经理并长期持有,现在我觉得由于行业的客观情况,做到这点并不容易,虽然我还是会继续投资主动基金。
我持仓的基金业绩不能说惨,基本趋近与沪深300的走势。我选择的基金经理都算是明星基金经理,虽然不能以一时的业绩评价基金经理,但是今年来的市场观察,让我嗅到了公募基金的一些坏味道。我总结公募基金主要存在的两个问题是激励机制和规模,激励机制使得基金机构与投资者无法做到足够多的利益共担,越优秀的基金规模越大,规模越大越难以持续优秀。
激励机制
公募基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管理费,规模越大管理费收入越高,所以公募基金天然有把规模做大的动力,好的业绩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但是规模过大又会是超额收益的天敌,基金经理也有动力为了短期业绩作出短视的决策,比如跟风抱团,即使风险很高也要买热门股或者热门行业。有的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经理,发行多只不同策略或行业的基金,遇到不同市场风格和行情时,旗下总有一些基金成为热门基金。
投资者期望的是长期稳健的收益,而公募基金靠基金规模赚更多的钱,两者很难达成足够多的风险利益共担。或许有一些人品靠谱的基金经理,期望减少发新基金或者限购,也只能带着脚镣跳舞,毕竟背后是庞大的利益集团。私募基金很多是按照收益来分成的,同样收益的情况下,如果规模越大,抽成也会越多,所以理论上私募也有做大的规模的激励,最后能否控制规模也要看人品,也许相对公募会有更多自主权。
规模过大
监管为了防止公募基金投资过于集中,对投资仓位有2个限制,一个是单支股票持仓比例不能超过10%,另一个是占单个公司股份比例超过5%的举牌机制,当基金规模很大时,就只能投资于大盘股,比如规模100亿的基金,10%的仓位意味着10亿的资金量。在大盘高估或者中小盘有更好的投资机会时,规模大的基金难有作为,即使小盘股的单笔投资取得很好的收益,由于持仓比例很小,对基金净值贡献有限。
规模过大对于调仓也是很大的障碍,买入的过程越买越贵,卖出的过程越买越跌。比如今年2月份市场明显高估的时候,很多明星基金就很难转身。对于基金经理的能力是很大的考验,应对措施一种是减少换手率,做好选股,可以观察到很多长期业绩优秀的明星基金在最近一两年的换手率明显下降了,另一种措施是持仓更分散,这有个困难在于基金经理需要研究的公司和行业更广了,研究质量难免会下降。
对基金选择的反思
基于公募基金的这些问题,应该放低收益预期,以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为目标,个人总结的几个选基原则:
有长期超额收益的历史:说明基金经理能力不差,不是特别依赖行情和运气
避免高估买入,极端行情应适度坚持:由于基金规模过大使得公募基金面对极端行情难以转身,我认为成熟的投资者应该有能力判断市场行情过于高估,或者可以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当股票资产偏离一定的比例时应该严格执行再平衡操作。
规模应该与能力和风格相匹配:对于高换手风格的基金经理不应该规模过大,低换手风格且风格不漂移的基金经理可以接受更大的规模。当基金规模过大时,也应该接受自己只能取得接近市场水平的长期收益,不能预期过高,更不能高估时买入。
回避风格漂移的基金经理,或者发行策略不同的基金:优秀的投资者应该坚守自己的能力圈。发行多个策略不同的基金,有很大的扩大销售规模的嫌疑,因为押注不同的方向,只要有一个能成,就可以宣传吸引更多投资者。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