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学课程

第二章 中学课程

00:00
06:27
打开APP 收听完整版
1.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二级)(2016下考过近似: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
活动中心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主要观点包括:
(1)课程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
(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3)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
口诀:杜威(代表人物杜威)要(需要)去(兴趣)验(经验)儿童(儿童中心)心理
(心理学化)
2. 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观点。(三级)(2013上考过)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主要观点包括:主张以学科逻辑体系为核心;主张分科教学。
口诀:巴特(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分(分科)学科(逻辑体系)
3.简述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二级)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口诀:学生(学生自身因素)在社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发展水平等)里学知 识(学科特征)
4.简述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一级)(2012下考过)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 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参考书等。
口诀:课程文本有三种,计划(课程计划)、课标(课程标准)和教材
5.教材编写的原则与要求(三级)(14下、18上)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切性;
(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统一;
(4)理论与实践统一;
(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6.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三级)(2017上考过)
(1)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2)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3)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4)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5)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6)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口诀:方(学习方式)平(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关(课程管理制度)节(课程结构)有 内(课程内容)功(课程功能)
7.简述新课程改革的结构。(一级)
新课程改革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 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口诀:小综(小学综合课程)高分(高中分科)初结合(初中分科与综合相结合),一
到十二(从小学到高中)综必修(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修课)
8.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二级)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评价内容综合化;
(4)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口诀:三发(促发展、发展趋势、发展过程),一总(综合化)一分(分层化)两朵花
(多样化和多元化)
9.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领域。(三级)(2013下、17下考过)
(1)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并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 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 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3)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 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4)信息技术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学习领域。其 目的是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信息伦理。
口诀:演(研究性学习)习(信息技术教育)设(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计(劳动与技 术教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