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要点
怎样自我击碎玻璃心:
1、放下“自我合理化”心理,那会让你更加脆弱
2、增强“钝感力”,避免不必要的“情绪劳动”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玻璃心,只是一旦落在自己身上,我们就进行了“选择性忽视”。
﹎
比如,三四个朋友聚会,如果其中一两个一直聊你不懂的领域,你会不会有被冷落的气愤呢?同事生日party叫了一帮人却没有请你,你会不会觉得不被重视?男朋友忘了纪念日,你会不会因此而觉得他的爱情不够深,进而判断你们根本不合适呢?
有时候玻璃心是因为太过敏感和不自信,而另外一些时候又是由于太过自满。假如玻璃心成为了生活常态,就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正确判断,也会阻碍人际交往。
那么今天我们就聊聊,自我击碎玻璃心的方法。
﹎
PART 1
一、放下“自我合理化”心理,那会让你更加脆弱
合理化是指当你实现不了追求的目标时,会找一些理由寻求开脱,自我安慰,掩饰一些不愿承认的事实。这属于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但常常会自我欺骗。
“合理化”表现为三种常见的心理模式:
第一种是“酸葡萄心理”。表现为对目标求而不得的时候,就故意贬低目标。比如,一个没拿到优秀的员工说,不就奖励了一次旅游吗,那地方一点也不好玩。
与酸葡萄相反,第二种自我合理化的心理叫做“甜柠檬”。为了掩饰真实情况带来的失望,人往往会自欺欺人地认定自己的是对的,最好的。比如,在工作中,你被调到一个边缘部门,为了保全面子,就去跟别人说:这个岗位特别牛,特别适合我。
第三种是推诿心理,为了掩饰自己的过失,把原因推到客观层面,或是找人背锅。比如,考核结果不理想就怪领导偏袒了其他的同事。
在茨威格的小说《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当中,女主角就是典型的“甜柠檬心理”。
女主角在十三岁那一年,对邻居的作家一见钟情,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单恋。作家的一举一动,在她的世界里被无限放大,成了可歌可泣的爱情。她在日复一日的苦恋当中度过了青春时光,终于在成年后和作家的生活有了交集。
但作家根本不认识这个陌生的女孩,对于他而言,女孩只是他众多崇拜者和追随者中的一员而已。
而女孩呢,她对于作家的世界又何尝真正地了解过?一直以来,她只是在不断粉饰作家在自己心中的形象。真实情况是,她花了半生去爱慕的这个作家,是一个生性风流又极端健忘的花花公子。他习惯了对所有女人施展魅力,却不愿负一点责任,做一点牺牲。
当女孩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甜柠檬心理”扭曲了作家的真实人格时,她的玻璃心根本无力接受这样的事实,于是她选择了继续自欺欺人。
她独自生下了和作家的孩子,并且消失在他的生活中。她想让自己成为作家钟情过的无数女人当中特别独一无二的那一个,让他永远怀着爱情和感激来思念她。
想象非常浪漫,而实际上,她却需要不停地周旋在各类声色犬马的场合,才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计。甚至孩子得了重病,她也无能为力。
直到最后,她在临死之前,在已经死去的孩子旁边,才给作家写了这封长长的信。而她浓墨重彩的一生,在作家的脑海里,始终没能唤起确切的形象。
虽然生活中很少出现这么极端的“自我合理化”的例子,但是不论是酸葡萄心理,还是甜柠檬心理,还是推诿的心理,都会影响我们对人和对事价值的真实判断。只有先停止自我粉饰和自我安慰,敢于面对事实的真相,才能够击碎我们的玻璃心。
﹎
PART 2
二、增强“钝感力”,避免不必要的“情绪劳动”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这本书中,告诫现代人千万不要对日常生活过于敏感,培养“迟钝的能力”也很重要。
缺乏“钝感力”的人容易给人造成“玻璃心”的印象。他们经常觉得生活很丧,一点小事就会触发崩溃的开关。
对此,美国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给出了这样的解释: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外,还有一项同样艰辛的付出被忽视了,那就是“情绪劳动”。
一开始,情绪劳动只针对对面部表情有特殊要求的职业,比如导购员要付出“热情的情绪劳动”;护士要付出“耐心的情绪劳动”;法官要付出“冷静的情绪劳动”。
后来霍克希尔德教授在《组织中的情绪》这本书当中,把“情绪劳动”的范围扩大了——“不管任何工作,只要涉及人际互动,员工都可能要进行情绪劳动”。
情绪劳动可以分解成两个维度:你的真实心情是怎样的,叫做情绪感受;你表现出来的情绪是怎样的,叫做情绪表达。“情绪感受”和“情绪表达”的差距特别大,你付出的“情绪劳动”成本也就特别高。
关于情绪劳动,有两点是特别需要我们注意的。
首先,成本过高的“情绪劳动”会摧毁我们的生活。美国加州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研究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某所女子大学的毕业照,他们把150名学生的笑容按照肌肉特征分成了“泛美式笑容”和“杜胥内笑容”。前者呢,指的是像泛美航空的空姐一样礼节性的微笑,后者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
他们追踪研究了这些女性半个世纪的人生经历,得出了这样的结果:真诚微笑的女性比礼仪化微笑的女性能够更大概率地获得并且维持满意的婚姻。很显然,后者付出了更多的“情绪劳动”。
其次,“情绪劳动”不一定会有回报。就算你细致耐心地跟客户周旋了一个礼拜甚至更久,你也很可能签不到单。回报不理想,带来糟糕的情绪感受,这各时候玻璃心特别容易发作。
一般情况下,正面情绪是职场的主旋律,包括乐观、积极,等等。在玻璃心发作之前,通常有两种解决办法。
一种是改变情绪表达,假装开心,隐藏真实的情绪。于是,“情绪劳动”的成本,随着“情绪表达”和“情绪感受”的差值增高而变高了。另外一种是改变情绪感受,自我安慰,触发出正面的情绪。这样,“情绪劳动”的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所以,想要避免不必要的“情绪劳动”,就要调整“情绪感受”,也就是尽量去选择“对事情更积极的看法”,增强生活中的“钝感力”,拉近感受和表达之间的距离,才能从根本上消灭玻璃心。
今天我们聊了怎么样自我击碎玻璃心:
一、放下“自我合理化”心理,那会让你更加脆弱;
二、增强“钝感力”,避免不必要的“情绪劳动”。
最后,给大家留一道思考题。你想想看,在职场上你有没有玻璃心的时候?如果有的话,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