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追寻教育的快乐,把课上到学生的心里
旁白:2019年教师节当天,刘青以全国模范教师的身份,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第一次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
刘青:我站在了第一排,我有机会和习总书记握手,能够面对面地问习总书记好,那是我的人生的一个高光时刻,特别幸运。
旁白:从1989年初登讲台,到如今,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等等一系列的光环,青岛嘉定路小学正高级英语教师刘青却坦言自己这30多年的执教路,并非一帆风顺。
刘青:从成绩上来看,看似是比较成功的。其实我知道,自己这一路走来,也走了很多弯路。但是,我很高兴的是,我坚持下来。无论是遇到再大的困难,我知道我一定要走下去。
旁白:执着地走下去,就像洄游的鲑鱼,纵然一路上有数不尽的激流浅滩、艰难险阻,一旦启程,绝不放弃。1995年,当刘青被指定为“双语实验”教师,从一年级开始教英语,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时,她心中所想,正是如此。
刘青:现在来说,对于“双语实验”这个话题并不是很新鲜,可是在26年前,双语教学对很多人来说还是很陌生的。我也是第一任实验教师,也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感觉压力挺大的。
那个时候,经常地有领导来听我的课,而且事先也不打招呼,我当时是又发愁、又紧张。有时候可能实在是压力很大的时候,还会躲在门口偷偷地掉眼泪。领导连续听了我一个多月的课,我整个人一下子瘦了十多斤。
旁白:再难的路,只要坚持,一步步也能走完。但一个人,一旦对命运做出妥协,就容易形成惯性。因此,刘青将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全部重心,都放在了“双语实验”教学上,为的就是早一点变“难捱”为“乐学”——老师要快乐地教,学生要快乐地学。
刘青:那段时间也想尽了各种办法。没有现成的教学资源,那我就自己动手去做,去做幻灯片,去画画,还要自己去录一些录音。
不是说我没有儿童语言吗?和学生之间的亲近感不足?那我就想一想办法。我托人联系了一所幼儿园,我就到幼儿园去看看,幼儿园的老师是怎么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是怎么做道具的,怎样和孩子们说话的……观摩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也慢慢找到了那种感觉,能够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每当我看到我和我的学生的进步的时候,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成就感。
旁白:岁月无声,步履不止。2000多个日子在紧张忙碌中过去了,刘青迎来了自己执教生涯中的第一次重要考核:带着教了6年的学生们出课,在课题鉴定会上接受由国家、省、市专家组成的总课题组的评估。
刘青:那个时候是2001年了,6年过去了,有很多专家来听我的课,包括陈琳教授。当时我代表课题组出课,我记得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儿就是在我上课上了一半的时候,陈琳教授示意我过去,就递给我一张纸条,他的意思就是说:“刘老师,您能早下课5分钟吗?我想问您的学生几个问题,和学生交流一下。”然后他就直接走到了学生当中,就开始和孩子们(用英语)对话,聊天了。
他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Why do you study English? ”“你们为什么学英语啊?”这个问题当时他问出来之后是吓了我一跳的,我没有给学生渗透这方面的一些问题,我想可能麻烦了,学生不一定回答成什么样。结果他的问题出来之后,我的学生回答的还是很令他满意的,有的学生说:“我学英语是为了展望世界,我要到国外去。”陈琳教授就说:“你学英语是为了出国呀!”但是我的学生很快就会说:“是啊,我要出国去开阔我的眼界,但是我会回来的,因为中国才是我的祖国,我会尽我所能,让我的祖国变得更加的美丽。”
陈琳教授听完了之后,他感觉孩子的语言表述是一方面,关键他们的三观,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看问题的视角都觉得很棒的,给的评价还是挺高的。
旁白:成功的笑容,一定很甜;成功的桂冠,格外闪亮——2003年和2004年,刘青的“青青互动英语”连续两年被评为青岛市教育服务名牌。这对一名年轻的英语教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成功。但在刘青脑海里涌动的,并非单纯的喜悦,而是深刻的反思。
刘青:教了6年的双语实验班之后,我就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风格。有一点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就是在我和学生的交流当中,我的话比较少,学生的话是比较多的,就是学生乐于表达——给他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引发他的思维的活跃,这是我真实的一种感受。
旁白:老师的鼓励和启发,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这种互动在刘青看来,才是这6年双语实验教学给予她的最大启示。而随着日常教学的深入,刘青发现,除了语言交流、思维互动,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等多个维度的课堂互动,同样对教学效果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2006年,“小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法”诞生了。2011年,它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教学法。刘青认为,师生交往的理想境界就是“互动”,她的愿望,就是“用有限的课堂时光,换学生无限的学习时光”。
刘青:课堂是一个育人的系统工程,是综合的、全方位的、融合的。那就应该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实现学科育人,而且要落实立德树人。我的做法就是让教学内容适当地渗出学科边缘。包括科学的一些知识、一些道理,甚至一些爱国意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呀,这些都可以融入到我的英语教学当中来。
这种开放意识对一个老师是很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能找到生活和教材的接入点。当我们开放到学生能够喜欢、而且能够运用我们所学的书本知识的时候,其实这就是活学活用,在用中学。我们到底是把课上到了黑板上,还是上到了学生心里。
旁白:传授的是知识,培养的是能力;写在黑板上的是英语,写到学生心里的是“世界的眼光,中国的灵魂”。这,也是刘青作为一名学科老师的职业理想和情怀。而发自内心的良善与深情,让刘青把自己教过的每一个孩子,都捧在手心里,当成了“唯一的那枚硬币”。
刘青: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他的优势,任何一个孩子都有他的不足,所以我觉得孩子没有好与坏之分,他只是不同的。我希望我教的孩子,人人不同,但是人人都精彩,他们都能够有精彩的人生。
我呢,就把学生当作唯一的一枚硬币吧,把他们捧在手里,放在心里,用我的体温让他们感到温暖,用我的手为他们擦去尘污,让人们重新看到那应该属于他们的光泽。
旁白:三十年如一日,刘青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身为齐鲁名师,她经常会接到执教公开课的任务。这难得的锻炼机会,刘青对此也十分珍惜。但从教学伊始,她就始终遵循一个出课原则,那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刘青:1998年的秋天,我获得了这样一个(执教公开课的)机会。这个其实对我和学生来说,是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因为我觉得学英语、说英语,就是在不同的场合表达,我的学生也很期待。但是呢,临上课之前得到了一个通知,就是场地有限,只能40名学生参加。
旁白:可是,刘青班里当时有48名学生,怎么办?按照“常规做法”,肯定是挑选好学生去上课。但刘青接受不了这种做法。
刘青:我当时脑海当中就产生一个画面,我就感觉到这8个学生孤零零地坐在教室里边,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我觉得不敢想象。我不想在他们身上留下那一道道阴影。我就做了一个决定,我一定要把这48个孩子都带去,一个都不能少!
旁白:经过多方交涉,刘青终于把48个孩子都带到了课堂上。从此之后,刘青所有的公开课,都是全班参与。在她看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是非常重要的。
刘青:我们看他们是小孩子,其实他们还是很敏感、很细腻的。有时候我们的一点付出,不经意的、很小的一点付出,孩子们是非常珍惜和在乎的,他们有时候给予老师的那种爱、那种表达,可能更加令人感动。
旁白:如果说和学生的朝夕相处,让刘青体会到了心灵对话、共同成长的乐趣,那么与同行携手向前,则让刘青领悟到了“独行快,众行远”的真谛。尤其在2009年开始主持名师工作室后,刘青更是深深感受到“1+1>2”的团队力量,她工作室的logo,就是“学习共享”四个字。
刘青:名师工作室,就是一个平台,是一个团队。在名师工作室里,我们是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我愿意把它叫做是一个成长的共同体。我们几个人在一起,通过读书沙龙、交流体会、分享感悟、磨课、提高教学技能……很多方式,形成一种合力,相互借力,共同提高,一起学习,共享共赢。
旁白:从2009年的区级名师工作室,到2014年的青岛市第一届名师工作室、2017年市第二届名师工作室、2020年山东省齐鲁名师领航工作室……12年间,从刘青工作室里走出来的教师,有国家级的优秀教师,有省特级教师,也有省、市级的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刘青开心地说,有些老师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水平,已经在她之上了,但他们还是经常在一起交流,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生成互帮互学的良性循环。
刘青:其实我特别喜欢一句话,就是:什么是名师?(名师)就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得到帮助,在指导别人的时候得到指导,在追随追随者中得到追随。我其实一直在努力践行这句话。
旁白:一程一程抵达,一山一海升华。执教三十载,刘青始终以宁静、清明的心境,追寻她的理想课堂,坚守她的快乐教育,并且把这份理想与执着,带给了贫困山区的老师和孩子们——自2005起,作为“山东省教师教育学会教育志愿者团队”和“支教岛”的志愿教师,刘青常年到甘肃陇南、贵州安顺以及山东省内的郓城、沂源、安丘等地支教、送课。尤其是在甘肃陇南支教的时候,正赶上当地大雪,刘青住在简陋的宿舍里,没有暖气,只有白天黑夜地裹着羽绒服,条件十分艰苦。但她却说,艰苦,对自己来说是一种难得的历练,一种独特的回甘,同时,她也品尝到了作为市北区教育人特有的一份幸福和自豪。
刘青: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尽管很辛苦,但是我更觉得自己有收获,他们愿意对自己有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要求,而且我又能帮助他们,和他们能够结伴而行,这本身我觉得也挺幸福的。
我也深切地感受到咱们市北区的担当,在东西扶贫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和这些地区的同行交流的时候,我经常会听到对市北教育和教师队伍的称赞。作为一名市北区的教育人,我这个时候会感到非常的自豪。
旁白:满心阳光沿途撒播,漫漫长路静待花开。2019年,刘青迎来了执教生涯的“高光时刻”。那一年的2月份,她成功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7个月后,她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刘青:我常常问自己,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学英语教师,我凭什么会获此殊荣,我所做的一切配得上这个荣誉吗?我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每当获得一项荣誉的时候,我都会这样问自己。真的,有时候往往走的路越长,取得的荣誉越多,思考的就越多,叩问自己心灵的时间也就可能会越多。
旁白:时间是沙漏,沉淀了年华,绽放出芳华。一路走来,刘青始终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她说,这么多年,她对自己的定位始终不曾改变,那就是:不离开课堂,不离开学生,就像她崇拜的于漪老师那样,“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而当她抛开名与利的纷扰,用自己的心灵和生命重新审视教师这个职业的时候,一种与生命成长相伴的幸福,充盈了她的内心。这,就是一个教育者最大的快乐!
刘青:我对我自己的定位就是教师,做好一名教师,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这30多年来,自己做的比较好的一点就是比较执着。我热爱,所以我投入;我投入,所以我精彩。
【我是青岛嘉定路小学英语教师刘青,向海而兴,行稳致远,人才北出】
撰稿:刘依佳
配音:房瑞凯
认定了就绝不回头
老师的教学精神值得弘扬学习!
时间见证了她的初心不悔
学习从来都没有区域之分
用心教育培养学生的老师辛苦了
传播知识,用心育人
心灵对话,共同成长
因材施教,平等待人
向平凡而又伟大的教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