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师》第八讲(2)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大宗师》第八讲(2)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00:00
10:52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不知就先,不知就后”。“先”,什么是先?生就是先;什么是“后”,死就是后。生死,当然是先有生,后来生命结束了,就是死。什么叫“不知就先”?古诗词里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句。李广生不逢时,如果“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李广就是“不知就先”的代表,他生在汉文帝休养生息的时代,没有生在汉高祖纵横沙场的时代。如果李广晚生几十年,到汉武帝北伐匈奴的时候,他若只有三十岁,而不是六十岁,建功立业也是很容易的。但是历史不容猜测,也不容假设。

我们的生命,你能够自己做主吗?“不知所以生”,生有生的缘,这个缘你怎么去料理?作为父母而言,都想自己生的子女优秀。最好多生几个爱因斯坦。但是你能做主吗?生男生女,你都做不了主,凭什么能保证他以后就有成就呢?儿女生下来以后,真的就能成尧舜,能成比尔·盖茨,能成爱因斯坦吗?谁也说不清楚。

所以,“不知所以生”,生的因缘怎么样,我们不知道。“不知所以死”,死的因缘到底怎么样,我们还是不知道。有的人是享尽天年,安然而逝;有的人是车祸,有的人是坠崖。有个哥们,他的那位同学,在北京是很优秀的医学人才,就因为一时想不通跳楼了。本来是有希望拿诺贝尔医学奖的,结果跳楼死掉了,才40岁,多年轻啊!他在跳楼之前,谁知道他会走到这一步?一个人怎么死,我们谁能料到?有的人死得太平祥和,有的人死得很痛苦,有的人死得很残酷,这个谁说得清楚,对不对?“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谁有这么一种把握,谁有这么一种来去自在?

佛法里面说,学佛者修行有成,可以来去自在,只是这样恭维而已,谁能真的来去自在?这可是最高级、顶级的功夫啊。禅宗公案里面,当然也有这样的故事。石霜庆诸圆寂的时候,他没有立遗嘱,没有指定谁来接班,大家就把首座请来当了方丈。石霜当时有一个侍者叫九峰道虔,他提了反对意见,说:“不行,他不会先师意。”首座正要准备升座,道虔却拦住他,要他说说“先师意”。老师在圆寂前说:“休去,歇去,冷啾啾的去,一念万年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这是什么意思啊?”首座就说:“说的是一色边事。”九峰道虔就说:“错了错了,看来首座和尚没有明白先师之意啊。”首座和尚一下就不高兴了,让取炷香来点上,如果这炷香烧完,我不能坐脱立亡,就证明我不会先师意。如果我走了,就证明我会先师意。大家把香点上,一炷香都还没有燃尽,首座已经坐化了。以我们俗人之眼来看,功夫了得啊,算是来去自在了吧。但是九峰道虔拍了拍他的背说:“坐脱离亡则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就是说,你做梦都没有梦到老和尚的精神,坐脱离亡和禅宗的明心见性不是一回事啊!

这样的公案,禅宗里面很多,你坐脱离亡,就能“就先”?就能“就后”吗?现在谁还能看到说走就走、说来就来的那些大德呢?但是在古代,却有很多这样的记载。在《五灯会元》里,有好多处“问杀首座”的公案。洞山是问杀首座,九峰也是问杀首座。这些首座脾气好大,一受气,别人一怀疑他,他就想用功夫证明自己是对的,可以坐化。对禅宗来说,有这种功夫未必是开悟。

什么才是真正的“不知就先,不知就后”呢?为什么能“不知就先,不知就后”呢?你说你知道了“所以生”,你是真的知道了吗?生是大道的运行,大道的职能,你真的知道吗?死你也知道吗?死也是大道的运化,你知道吗?你所知道的真的是这个吗?“就先”是什么呢?阎王要人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三更该死的人,你想要他二更就死,你不是跟阎王对着干吗?你想从阎王那里夺权吗?“就后”也是这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因缘,你知也好,不知也好,能“就”也好,不能“就”也好,自己是不能做主的。你要去违背自然,就不可能顺应自然,就跟造化对着干了。与造化抢班夺权,这个可不是好事,要在造化面前显示你的英雄气,想玩倒转乾坤的能耐,就是犯糊涂。用禅宗的话来说,这就叫“打妄想”。

“若为化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孟孙氏了不得,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他“进于知矣”,为什么他“进于知矣”,超过一般人的智慧,对于生死,他都可以不管,不管前不管后。“若为化物”,就是完全顺从于自然造化。“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我们要看到这个“不知”的妙处。

我们每天的观念都在变化,不断地在否定过去,不断地在提升自己的智慧。既然你在提升自己的智慧,那么你现在的智慧,现在的认识就并不可靠,你现在已知的东西也未必可靠,未必真的就是已知。所以真正高明的人,必然是“若化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

作为老师,会有这样的经验,要讲课前,可能会先预备课件,比较熟练了,就可以自由调动心里面的一些素材案例,把它们组织起来讲。讲课的时候,是用这类素材,还是用那类素材,很多时候都是随机的。心里同时有那么多素材,并不是所有都是可以用的,不可能同时为讲课服务,供你调遣。我们的心很大,装了很多很多东西,当机的时候,灵机一动的时候,可以供你使用的还是非常有限的。能够用得好的时候,更是非常有限。我现在讲课就是这样,必须半个小时以后,思维才真正热络起来,开始讲的时候,还是有点生涩。像冬天的汽车,发动机需要预热一下。刚开始讲,脑袋还不是很灵活,讲着讲着比较活动了;讲到疲乏了以后,脑袋又开始有点不太灵动了。这个也是事实,这个也是“待其所不知之化”。

你不能掌控自己的精神,如果能掌控自己的精神,就成了菩萨。另外,自己的心肝脾肺肾,它们的造化、变化、运行,你能掌控吗?你知吗?不知。你到医院里面全面检查一下身体,有查血的,有查尿的,有B超,有CT,有核磁共振。检查完毕后,你就知道身体内部的造化了吗?也未必知道。所以这个“不知”,是永恒的,是决定的。已知是很微小,很不可靠的。我们要以不可靠的所知,来干预我们生命的运化,干预社会的运化,乃至干预宇宙的运化,那不是如同小蛇吞大象吗?

这样想一想,人真的可怜,不明白这方面的利害,老是认为人定胜天。我的脑袋不得了,我的智慧不得了。这里面,我们要看到庄子谈到“不知”的甚深之意,“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包括前面说的“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之是谓悬解也”,把这些修为打成一片后,你才能够“其所不知之化已”。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牵牛绳

    “若为化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孟孙氏了不得,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他“进于知矣”,为什么他“进于知矣”,超过一般人的智慧,对于生死,他都可以不管,不管前不管后。“若为化物”,就是完全顺从于自然造化。“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我们要看到这个“不知”的妙处。 我们每天的观念都在变化,不断地在否定过去,不断地在提升自己的智慧。既然你在提升自己的智慧,那么你现在的智慧,现在的认识就并不可靠,你现在已知的东西也未必可靠,未必真的就是已知。所以真正高明的人,必然是“若化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