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校内遇害,兰州交大莫让冷处理寒人心 | 新京报快评

研究生校内遇害,兰州交大莫让冷处理寒人心 | 新京报快评

00:00
03:51

研究生在校内遇害了,学校驱离其家属,还威胁想帮助家属的学生?这则“学生爆料+媒体报道”的消息,将兰州交大推上了风口浪尖。 据新京报报道,8月31日,多名网友在网上爆料:兰州交通大学一研究生被人刺死在学校宿舍楼下,嫌疑人为校内小卖部老板的儿子。当地警方确认了学生被害的消息,学校宣传部则印证了嫌疑人的身份。 根据在校学生和受害者家属的说法,被害研究生早在8月18日前就遇害了,但学校秘而不宣,家属等了10多天也没等到学校的处理,就于8月27日来到学校,但被门卫拦在了校门外。在校门口坐了5天后,8月31日中午,家属被学校带离。有学生称,在此期间,有学生想要为受害者家属提供帮助,但随即被学校相关人员带走,并被威胁“取消学位证和毕业证。” 在此事上,如果涉事校方在事发后及时妥当处理,该承担责任就不推卸,该给出交代就不含糊,那或许能将涉法问题完全导入法律框架与法治轨道内解决,不至于引发汹涌舆情。 可从目前多方呈现的信息看,校方的表现似乎有些值得追问之处,虽然里面有些描述仍是单方说法,但校方不妨在直面社会质疑,回应舆论关切,对着“疑点台账”逐个销账: 首先,学校是否在10多天时间里都未给家属任何交代?考虑到类似事件处理都有个流程,阶段性调查处理结果又能否向家属披露? 其次,遇害者家属在校门口坐了5天,是否被拦在门外不让进?之后有没有对家属驱离? 再者,学生反映,有学生想去帮助家属,轻则被呵斥,重则被带进值班室,甚至有的学生被带进值班室1个半小时后才被放出来,还被威胁“取消学位证和毕业证。”这是不是真有其事? 如果这些都属实,那显然不是校方应对突发事件的“正确打开方式”,也跟高校应有的角色伦理和教育担当相悖。若是不实,那校方也不妨用大大方方的回应,为自身辩诬和澄清。

眼下,舆论聚焦的点也落在了校方应对上。这对很多单位不无启示:很多时候,比事件本身更能刺激公众的,是有关方面对事件的应对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最糟糕的是对突发事件的冷处理或慢作为。进一步讲,每次危机都是对危机应对能力的拉练与测试,应对失措,遇事捂盖子或逃避责任,那只会演变成更大的危机。 多些跟不幸者的共情,多些及时有效的处理,少些把他们当“不稳定因素”的避事心态,少些“慢、拖、推、躲、浮”的处事作风,才能更好地化危为机。 值得一说的是,据极目新闻报道,今年5月,嫌疑人张某被指曾以同样的方式割伤了该校一大二本科生,该学生也是走出小卖部后,无缘无故就被张某用小刀从背后划伤脖颈。受害学生报警和父母讨说法后,校方承诺以后不让张某再进学校。 可多名在校学生反映,嫌疑人张某并未离开学校,反而一直在该小卖部待着,直到这次有研究生被害。而校方回应中也表示,张某是校外人员,在何日因何事进校,校方正在调查中。在这方面,校方有无失责,也需要拷问。 眼下嫌疑人已被刑拘,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相信作案者会为行凶付出代价。但不管怎么说,就当前已曝出的那些疑点,校方有必要做出积极回应——也只有积极作为,才能将自身的外部形象从“冷处理”的批评声中“解救”出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ini和lianr

    内容好、就是这种合成的声音、听起来太难受、不得不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