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推荐】庄子其道:以道观物,与道合一

【樊登推荐】庄子其道:以道观物,与道合一

00:00
16:36

大家好,我们讲课的提纲是其人、其书、其道,既然是听庄品道,我们更多的重点是集中在庄子的文章之中。于是我们选了内七篇于是我们选了外篇中的《马蹄》《秋水》和《山木》,于是我们选了杂篇中的《渔父》这些庄子文章。最有代表性的篇章讲完以后我们来对全书做一个总结,也就是第三部分其道、其人、其书、其道。事实上就是对前面讲的庄子文章部分内容的一个总体的概括。

虽然庄子的文章思想繁杂,但我认为依然可以化繁为简,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庄子的思想齐万物、齐是非、齐生死和逍遥游。概而言之,他的基本的逻辑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八个字:一、以道观物,所谓的齐万物、齐是非、齐生死都是以道观物得出的结论。万物一齐,是非一途,生死一如。

第二句话就是与道合一。与道合一达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逍遥游。

再说一下我讲课的这个逻辑。其道的部分八个字,以道观物,与道合一。把它展开为十二个字便是齐万物,齐是非,齐生死,逍遥游。

先来说第一个齐万物。前面我们讲得很清楚,庄子认为通天下一气也,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质料,共同的本性就是气化,也就是氤氲。庄子举的例子就像风一样,吹万,但是本质上怒者其谁耶,还是这个风。

所以万事万物虽然千差万别但本质上从道的角度来讲是道通为一的,这个内容前面都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要给大家说的是庄子齐万物这个思想里边最重要的最有智慧的观点是什么呢?两个字平等。

在道家的眼里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因为它都是道的不同的状态不同的表现,万物平等,他反对的是绝对的人类中心主义。人老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所以万事万物可以任人去掠夺,没有一个平等的观点,拿朋友的态度对待万事万物。

所以庄子这个格局是相当高的,万物平等这样才能有对自然的一种真挚的热爱,对自然无伤。那么万物的平等再缩小一下范围它的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道观物,物无贵贱。人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所以在我们文化里边有两个符号性的人物,一个是陶渊明,其实陶渊明的作品也不是很多,也没有什么伟大的功绩,大家更喜欢的是陶渊明他这个人的人格。做官的时候家里小孩没人照顾,给小孩请个仆人,给儿子写个字条,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这也是人家的儿子,人生父母养的,你不要老去对人家呼三喝四,你要好好的对待人家。

大家更喜欢的是坡老苏东坡。东坡讲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我跟玉皇大帝在一块我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卑贱,我跟这些贩夫走卒农夫乞丐在一块我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高贵。在我眼里无一不是好人,用一种平等的观点来对待周边的人。所以不要只局限在齐万物的这个表面,它对我们人生重要的影响便是一种对人的这种仁爱平等,一视同仁这种平等的思想。

所以我们讲这个地方老喜欢引用到张载的那八个字,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家都是同胞,平等,万事万物之间都是朋友。齐万物,平等。

第二个就是齐是非,有人认为庄子齐是非就是不辨是非,其实我觉得这只是说到了事物的一个低的层次。庄子的这个齐是非的观点更高的意思就是说不要把自己的对错强加给别人,既然吹万都是风吹的响声,吹到山洞里,吹到竹子上这个风响声不一样,你不能老认为自己这个声音好别人那个声音不对,不能老把自己认为这个对错的东西强加给别人。百家争鸣,所以庄子认为他们不都是拿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吗。所以齐是非的背后的两个字概括起来叫什么?就叫宽容。不要把自己认为好的或者对的强加给别人,有一种冷叫妈妈认为我很冷,你老是把自己认为这样强加给别人不就要出问题嘛。

我们在前面讲的鲁侯养鸟,在前边讲的《马蹄》。在前边还没有讲过的像这个泽雉,泽雉,水边的野鸡,十步一饮,百步一啄,走十步才能喝点水,走一百步才能找点吃的,可是你把这个田野里边的野鸡你把它关到金笼子里给它吃好吃的,你觉得是对它好其实它是不高兴,它成了金丝雀它不高兴。

所以齐是非在道家这里讲得我们一个更高的智慧就是要宽容,哪怕我们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我们也得支持他有把观点表达出来的权利。我们也要懂得换位思考,不要老把自己的对错强加给别人。齐是非,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所以应该怎么样呢?莫若以明,站在一个更高的智慧的角度,是之谓两行,各得其所。我觉得在庄子的思想里边讲这个齐是非的观点里边很多,而他举的这些例子都非常的有深刻的含义。

那么庄子的思想第三个强调以道观物的就是要齐生死。既然通天下一气也,生死也都是不同的变化的状态,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死了就回家了。既然这样为什么那么悲悲切切的。之所以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活的时候活得很好,死的时候也可以很坦然,天地就像一个大旅馆一样,我们在这地方住完了去哪了,其实并不能够确切的知道,既然如此又何必感觉到那么悲伤呢。

庄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直面生死的哲学家,他把生死看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活的时候顺其自然,面临死亡的时候也不必悲伤痛苦,真正得道的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齐生死背后的两个字是什么呢?就是达观。所以我们在前边讲到这个庄子去世的时候,《列御寇》里边的这个很多人说这个恐怕更符合庄子的形象,庄子死的时候弟子不是要给他厚葬吗,所以庄子就说厚葬什么呢,我以天地为棺椁,日月为连璧,弟子就说我扔在田野里边怕你被那个老鹰给吃掉。

庄子就说你把我埋到地底下我被蝼蚁吃了那不一样嘛,扔在田野里被老鹰吃了鹰鹫吃了,扔到地底下被蝼蚁吃了这不都一样的么?你怎么那么偏心非得给蝼蚁不给那些鹰鹫。达观的这个思想对待生死的这种达观的态度,以道观物,万物平等。是非一途,生死一如。平等、宽容、达观,是不是非常伟大的这种思想。他让我们扩展了自己的格局,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

好了既然能够以道观物了,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条件,进入到庄子哲学中的最高的境界逍遥游。游,大家注意三点水,在庄子文章里很喜欢讲这个鱼在水中自由的游动,因为水多了鱼在水里游的就自由了,像鱼一样自在逍遥。当然比这个鱼更高的就是那个鹏,鲲是鱼嘛,它为什么要化为鹏,物化,鲲化为鹏。因为它可以借着风飞得更高,飞到更高处的时候那就更逍遥更自由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了,飞到九万里高空,那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碍它了。当然庄子讲的逍遥游更多的是讲一种精神状态,我们的思想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所以这个是一个更高的自由的象征,乘云气,骑日月,自在逍遥。

这是庄子讲的,首先是我们思想上齐万物,齐是非,齐生死,有这样一个思想的前提的准备。当然需要进入这种逍遥的境界也得有另外的一些途径,除了思想上还得有行动上。在庄子的书中告诉我们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够把这个齐万物、齐是非、齐生死落到实处。有这样的一个管道和途径更好地进入这种逍遥游的境界,第一个途径是练气功,其实庄子提的这个方式并不是一个好的方式,所以这练气功练得能够飞起来,能练到能用踵来呼吸,那么不受外在的东西左右,这是一种逍遥的方式。

其实练气功也只是调节一些生理的呼吸而已,并不具有这么神妙的作用,所以这个我们就一带而过。因为并不是一种杰出的方式,也不需要我们更多地去说它。但是我觉得庄子在给我们出的第二个主意这个途径和方法是非常非常好的,就是技近乎道。技就是技巧,技术,道就是道的境界。通过技巧达到道的境界。

而这里边的一篇文章我们讲的时候也说过了就是庖丁解牛,《养生主》里的庖丁解牛,一个厨师,他杀牛的时候由于他技艺高超把牛杀得非常的完美,像音乐像舞蹈,文惠君看完了之后就说他知道养生之道了,对我们来讲我们也知道。通过小的途径达到一种更高的逍遥的境界。养花有花道,下棋有棋道,练武有武道,人生有人生之道。每一个我们喜欢的小的事情里边达到的都可以是一个我们自己喜欢的自在逍遥的境界。这个太棒了,让我们知道我们喜欢的这个事情技巧其实练到一个完美的程度都可以达到一种逍遥的境界。

美国有一个哲学家叫杜威,写的这本书叫《艺术即经验》,什么是艺术?艺术就是完美的经验,你割草割得很好,厨艺做得很好,这些都可以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庄子提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道无在无不在。道虽然看不见但是到处都存在,通过很多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小的技巧可以上升到一种更高的境界,技近乎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通过技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当然对庄子的《逍遥游》来讲我觉得一篇文章大家应该再重温一下,就是《德充符》,因为在《德充符》里边庄子讲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叫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我们为什么老进入不了这种自在逍遥的境界,因为我们身上背的东西太多了,各种各样的束缚,各种各样的外在的东西,它牢牢地压迫着我们,束缚着我们。

比如说人的外在的形体,头皮屑呀,脸上长个痘啊,体态胖了一些,天天为这些焦灼,当我们觉得这些东西,知道这东西并不是最关键的,更重要是我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就像《德充符》里边讲的那些我们原来把它叫残废,后来叫残疾,其实我觉得这都不是什么可用之词,就身体有点缺陷的有障碍的。你看那些人并没把这些外在东西当作一种束缚,反而是有内在无限潜力的精神世界。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内在的精神世界丰富丰满了,外表的形体的这些束缚就被忘掉了,它没有办法再束缚着我们,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像风一样自在逍遥,像在大河里边游泳的鱼一样相忘于江湖。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没有什么能够再阻碍了。

所以庄子的思想概而言之我是用十二个字来给大家概括的,以道观物,齐万物,齐是非,齐生死,与道合一,逍遥游。关于庄子的其人、其书、其道我们就全部讲完了,谢谢大家的收听收看,听庄悟道,希望有机会我们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