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推荐】《山木》:木雁两不居,相期无待游

【樊登推荐】《山木》:木雁两不居,相期无待游

00:00
17:42

大家好。庄子的文章分内篇、外篇和杂篇。内七篇、外十五篇、杂篇有十一篇。前面我们讲了《庄子》的内七篇,然后我们从外篇里边再选几篇和庄子的思想非常吻合的内容。


前面说过一般认为外篇是庄子或者他弟子写的这样文章,和庄子的基本的思想是相吻合的。那么在庄子外篇之中我们首先选的就是这篇《山木》。这篇文章他依然在讨论处世之道,所以文章也写了很多处世不易和世事多艰的故事,希望找到一条最佳的途径。


他的主要的精神依然是虚己、无为。我们经常讲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庄子的精神那就叫虚己逍遥,让自己内心虚空、虚心,这样才能达到逍遥无为的这样的一种境界。在这篇文章里边谈的核心的思想依然是这四个字虚己、无为。



闲话少说,我们来看看《山木》的开篇。这篇文章一开始就写到山木无用,山上的大树无用却能保全,可是这个雁,一般情况下把它解释为鹅,这个雁因为不能鸣叫却被杀掉了。就是说树木无用它保全了自己,那个雁没用却被杀掉了,你说到底哪一个做法好。这就说明很难找到一条万全的路,最好的办法还是“物物而不物于物”。也就是要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


我觉得用这个一个字能够构造出一句话来,“物物而不物于物”。我觉得这是非常高的一种文学的水平。所以大家经常认为庄子的文章,“晚周诸子莫能先也”。也就是先秦时代这写文章没人能写超过庄子的。这句话也让大家有这种感觉,“物物而不物于物”。怎么办呢?那只有浮游于万物之祖和道德之乡这样才能达到不被外物所伤。


这一部分对于揭示这篇文章的题旨最为重要,所以就是说它的开篇我们来看一下原文。


“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砍树的人站在旁边不要,问其故,怎么回事?“曰:无所可用”。庄子得意了,对自己学生讲“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看见了吧,这个大树因为它不材,没用,所以它能活这么久,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在一个老朋友家里边带着学生在那住。故人喜,老朋友非常高兴,“命竖子杀雁而烹之”。命家里边的伙计把这个鹅杀掉,烹鹅招待老朋友。


“竖子请曰”,这个店里的伙计就问他的故人,问这个店老板说有两个鹅杀哪个?一个能叫一个不能叫,“请奚杀”,杀哪个。“主人曰:杀不能鸣者”,那个不能叫的,那个没用把它杀掉。“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弟子就找到了他的老师又问,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你看一个没用,树没用得终其天年。一个没用就被杀掉了,先生你怎么办呢?“庄子笑曰:周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你老师我就处在这个有用和没用之间。


这话有没有智慧?有。但是不是什么大智慧。这材与不材之间这尺度怎么选择?所以庄子自己接着也说这个事。“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我跟你说这材与不材之间这事确实也太模糊了。“故未免乎累”,也不免经常把人累得要命也搞不清楚。受其拘累,我不跟你谈这个了,我给你往高了谈。老师嘛一谈都谈到价值层面去了。“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那不受这种东西的拘累了,“无誉无訾”,訾就是坏话,我们说有人也姓这个姓。也没有别人说好话也没有别人说坏话,反正也没有荣誉也没有这些负面的。“一龙一蛇”,就像龙和蛇一样与时俱化。你那个随时变化了不能够太刻板。“而无肯专为”,就不要专门去为了某一件事情受这种拘累。“一上一下,以和为量”。就像一龙一蛇,一上一下,上下腾挪,以和为量,就拿整个天地的融合为其尺度,“浮游于万物之祖”。



下面这句话我们在前面一开始就提出来了再说一遍,“物物而不物于物”。也就是你来役使外物,众多的存在里的客观事物,而不为它所去役使。就像我们说这个世界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我们把它和某一种东西认同,比如说我们把自己和宝石认同和车子认同和房子认同,那你变成了宝石奴,你变成了车奴,变成了房奴,你被它所控制。



假如现在这样像龙和蛇一样与时俱化,浮游于万物之祖,控制外物而不为它所役使,那就没有什么这样的让人感觉到拘累了,让人感觉到束缚了。就是你说到材与不材之间,给大家还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标准,所以庄子谈了一个更高的标准,然后就说这个价值在什么地方。这是“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是啊,万物有成必有败,有生必有灭,有合必有离。所谓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合的时候担心离,离的时候追求合的时候,这又费尽了苦心。成的时候不免终有所悔,所有的成功其实背后都是感觉到无比的空虚,因为一个目标完成了便是这样的感觉。



“廉则挫,尊则议”。廉就是棱角,磨得很尖锐有棱角的时候那就要被锉平,被人尊重的时候受人推崇的时候,就有更多的人来批评来讽刺,谁让你这位置那么高了呢,谁让你认为你是道德模范了,当然很多否定的东西都来了。有为则亏,只要你做的事情那总有缺陷。“贤则谋,不肖则欺”。所以你看成了一个贤士那就要替人谋划,不肖呢?不肖,肖是像的意思,有的时候我们也把它理解为跟那个孝是一个意思。那就会遭到人的欺辱,不成器,我们说这肖小之徒不成器就受到人的欺辱。



你看成器了你就得替人谋划,谁让你做人家的谋士了谁让你做贤人,而且还有一点就说所谓的前边讲的枪打出头鸟,你贤了大家就算计你,你没有本事大家又欺辱你,到底该怎么办呢?“胡可得而必乎哉?”你要没有追求这种大道的话有更高的这种宽广的胸怀,那么就成了这个样子,所以叫处世之难。“江湖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悲夫,弟子志之”。这个人世间的事情太不好弄,这么多令人感觉到悲伤的事情。弟子们、同学们、学生们你们记着这个事,能够让你们超越这个的那就“其唯道德之乡乎”,追求大道,这样才能避免为其所累。


我们已经把这个一边讲一边把这意思都说了,快速地再用白话文给大家复述一下,这样大家印象会更深刻一点。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繁茂,伐木人停在树旁不去砍伐,为什么?曰没什么用处,说没啥用。庄子说你看这棵大树因为不够良木的材质所以才能享尽天赋的寿命。走出山区在老朋友家歇息,老友高兴了让童仆杀鹅,就是这个雁款待庄子。店里的伙计这个童仆就问有一只鹅会叫另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不能叫的。


出事儿了,弟子看到这事就问庄子昨天你看这个树因为材质不好活下来了终享天年,现在主人家的鹅没有才能而被杀了,该怎么办呢?庄子就说我庄周啊将要处于有材和无材之间,不过处于有材和无材之间呢这个也是似是而非的事。似乎妥当其实不然,所以不能免于拖累。假如顺应自然之道而游于虚无之境那就大不一样了。没有美誉也没有诽谤,时隐时现犹如龙蛇一般随时变化而不偏执一端,不肯专其所谓偏执一端,上上下下随意飞腾与潜伏,以顺应自然为法则,游心于万物产生之前的浑沌境界,主宰万物而不为万物所驱使,物物而不物于物,那么怎么还会受到外物的拖累呢。



这就是神农、黄帝他们的处世的法则,可是万物的情况和人类的习俗就不是这样了。有合就有分,有成功就有毁坏,锐利的将被挫折,尊贵的将被非议,就像我们前面解读那样,有作为的人将要遭受亏损,有贤能的人将要被人算计。没出息不肖啊,没出息就会遭受欺辱,谁又能得知荣辱福祸必然来临的原由呢。反正怎么做都有事,到底什么原因?我们经常说你觉得老天为什么这样对我,我到底怎么了?找不清楚原由。人世间的事太可悲了,弟子们要记住想要免于拖累,只有进入清静无为的大道境界了。



说到这个木和雁就是这个山木和这个鹅,木和雁,所以后人读了这篇文章里边也是感慨良多。唐朝有个诗人叫权德舆,他写了一首《八音诗》就讲木雁才不才,吾知养生主。养生的宗旨是什么?养生不如养命,这很多人养了半天生连命都保不住。说要处于材与不材之间,虽然庄子对这个话是有一个反对的,讲完之后觉得也是似是而非,但是大家更感兴趣的反而就是这个处于材不材之间。木雁才不才,吾知养生主。



黄庭坚,大家知道苏门四大弟子之一,风流犹拍古人肩的黄庭坚,他也写了一首诗里边,他就说木雁两不居。我也不处在有材之间也不处在无材之间,相期无待游。这个写得好,就是相期无待游。无待是庄子文章里边重要的思想,没有倚赖不受那些条件的限制,那就是游于道德之乡。相期无待游这个比权德舆的境界要高。



清朝有个诗人叫陈大章在诗里边也写到熊鱼自古难兼味。这个大家都知道,熊掌与鱼二者不可得兼,难以得兼。可是木雁中间可置身,所谓木雁中间可置身就是处世应该处在材与不材之间。所以大家看到这个木雁这个词出现的时候就知道是讲的材与不材之间。当然无论是《道德经》还是《庄子》,白居易对它经常写诗以发表感慨。因为我们在讲内七篇的时候就说到白居易讲这庄子这么多文章话太多,只读逍遥六七篇,说我们为什么一开始先把这内七篇重点来讲一下,然后再从其他的文章里边选的那些内容以帮助我们理解内七篇里边的核心思想。所以白居易就说犹嫌庄子太多句,话太多了,弄了那么多,现在还有六万多字。三十三篇只读逍遥六七篇。



不过话说回来白居易说只读逍遥六七篇可是《山木》他也读过,因为他在诗里边也写“膏明自爇缘多事”。就是说你看这油膏自己点着了烧,你说是不是多事,最后把自己都烧没了。“雁默先烹为不才”,他讲的是两个一个是油膏有用所以最后把自己烧没了,还有一个呢这鹅因为不会叫所以被先给弄到锅里边给烹,这个讲的意思也是这种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所以我们看写的这些诗里边大家感慨更多的就是有材这个事。这也不好办,也会招致很多的祸端。可是无材呢,也受人欺辱。有的时候无材也出现了像雁先烹的这样的一种情况,所以所谓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笑。幽默,幽自己一默。



当然在庄子文章里边最后的这种浮游于道德之乡,所以黄庭坚的那个诗在这个领悟里边,属于这里边更能够理解庄子思想的,“木雁两不居”,都不要,这是似是而非,“相期无待游”,无待那是逍遥的前提条件。其实说到这我还想再多说几句韩愈也曾经写过关于木雁的诗,他什么意思呢?他写就说我牙掉了,牙掉了之后大家都看着这个笑,可是我韩愈认为,我这一生宦海沉浮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现在牙掉了老了,没人把我当做一个主要的危险了,那这也是一件好事。所以你看他的理解就是说以前有才的时候受人诽谤,现在牙掉了老了这也不完全是一种坏事。


这样理解世界、理解人生那也算是我们对世界的幽默的理解。还是那句话,眉间放一字宽,看一段人世风光。


《山木》我们就先说到这里,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