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记起被遗忘的存在(下)
⼀、知识点
1、佛教: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
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蓝毗尼,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关于他的生卒年,在南、北传佛教中,至今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生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间。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29岁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译觉者)后,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从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80岁时在拘尸那迦涅槃。
2、海德格尔:
马丁·海德格尔(德语:Martin Heidegger,1889.09.26-1976.05.2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
在天主教教会的资助下1903年-1906 年到梅斯基尔希以南50公里外的康斯坦兹读中学,为将来的牧师职业作准备,1906年-1909 年在弗莱堡的文科学校上学。在这六年里他学习了希腊文,此后,除战争年代外,他每日必读希腊原著。他还学习了拉丁文。
在马堡时期,海德格尔开始撰写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 年2 月,《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一是在《现象学年鉴》第八卷上,二是作为单行本。这本书奠定了他一生哲学活动的基础,被视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他因此而声誉鹊起。半年后,柏林颁发了正教授职称。
1928年胡塞尔退休,他被胡塞尔推荐为弗莱堡大学哲学教席的继承人。后来创立了自己的哲学--存在主义。1929 年海德格尔辞去马堡的席位,回到弗莱堡大学继承胡塞尔的哲学讲座。30年代以后,他与胡塞尔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淡并最终破裂。1933 年初,在德国出现了纳粹的法西斯专政。此后5年间,德国大学教师被解雇受迫害的有2800 人,但海德格尔却在该年秋天带领960个教授公开宣誓支持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政权,并一度担任弗赖堡大学校长。1945 年盟军占领德国以后,他因这段历史受到审查并被禁止授课。1951 年恢复授课,1959 年退休,以后极少参加社会活动,避居在家乡黑森林的山间小屋,只和很少一些最亲近的朋友一起讨论哲学问题。
3、柏拉图主义哲学: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把“理式”或宇宙间的原则和道理看作是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至于感官接触的世界则是“理式”世界的摹本或幻影,无永恒性和普遍性,所以不仅是第二性的,而且是不真实的。柏拉图反对把爱情当成利害关系和情欲的满足,认为爱情是从人世间美的形体窥见美的本体以后所引起的爱慕,人经过这种爱情而达到永恒的美(理式)。这种思想虽然具有反对庸俗爱情的意义,但本质上是精神贵族的观点,是他唯心主义体系的一部分。后世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就是导源于他的爱情学说。
4、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二、金句/精华笔记
1、我们在这个世界中出生,慢慢长大,充满希望,也可能绝望,也可能焦虑,也可能受到祝福,也可能被惩罚。这个世界是我们向来归属于其中的那个生存世界,而不是作为知识主体的认知对象。
2、只有我们意识到 1000 多年来思想最大的敌人就是理性,我们才能开始真正的思想。
3、实际上这里我们就看到了东方思想跟西方当代存在论革命之后的思想可以互相启发的一面了。
三、全文逐字稿
课程文稿
于是我们重新理解这个世界,我们不要把这个世界看成是我们认知的对象。
世界并不是耸立在我们面前的各种存在者的整体,供我们细细地去思量,去打量、去认知,而是我们向来就在此世界中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中出生,慢慢长大,充满希望,也可能绝望,也可能焦虑,也可能受到祝福,也可能被惩罚。
这个世界是我们向来归属于其中的生存世界,而不是作为知识之主体的认知对象,我们是知识主体,然后世界是对象世界。
我们可以把世界做成对象,于是发挥我们的理性思维的能力做出一系列知识,但是它有一个前提:我们首先生存于此世界中,人首先生存于此世界中,他才会有知识的能力——就你是先领会存在,才可能发现存在者并对它做知识。结果你对存在者做了知识之后,却把存在本身遮蔽掉了。
这就是海德格尔找到的欧洲文明发展到今天的根本病症之所在。
于是我们要重新讨论几个基本的哲学概念,一个叫真理,一个叫思。
什么是真理?
海德格尔喜欢做这样一件事情,叫词源学的考察。
最初说出真理这个词的是希腊人,那个希腊词是什么词?叫Aletheia。这个希腊词我们现在用拉丁化的字母来写一遍,并不是希腊文原来的写法。那么Aletheia这个词本意是什么?后来把它比如说拉丁化以后,用英语翻译叫truth,真理就是truth。
但是海德格尔说我们想一想这个希腊词的本意,这个希腊词的本意是“无蔽”,就没有遮蔽。遮蔽是指对存在本身的遮蔽,把对存在的遮蔽去掉那就是真理,真理就是存在的无遮蔽。
注意,这里不是指存在者,指存在的无遮蔽,这是对真理的重新说明。
但是我们现在把真理跟知识划等号的,一个客观的科学知识就是一条真理了。那么这个意义上的真理其实是对存在者的概念规定,范畴规定。
佛教老早消解了这一点,用佛学的语言来说什么叫概念——名相。看来它是相,不是本真的东西。
所以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跟佛学的思想的相通之处。后来我们也知道禅宗的原则:修行。禅宗修行要直指人心,直指人心的前提是“破文字执”,打破对文字概念的执着。真理不在文字概念里,你只有破了文字执,你才可能真读懂了佛经。佛经不是用头脑的理解去读的,佛经是用我们的心去读的。
实际上这里我们就看到了东方思想跟西方当代存在论革命之后的思想可以互相启发的一面了。
好,对真理重加说明,它不是关于存在者的正确的有效的把握,而是让存在本身澄明,而不是被遮蔽。真理就是存在的澄明(澄清光明这个澄明)。
既然这样说真理了,我们再来看人类的思维。
什么叫真正的思?
海德格尔又用了词源学的考察,他说我们把两个德语的动词拿出来讨论一下,一个德语的动词叫denken,还有一个德语动词叫danken。这两个德语的动词用英语来翻译正好对应英语两个动词,denken用英语来说就是think,danken用英语来说就是thank。学过英语的朋友都知道think表示思,thank表示感谢。
好,海德格尔就说了,我们通过词源学的考察就可以知道,德语这两个动词本来是同一个词,从一个词里边分化出来的,就是说denken和danken本来是同一个词,后来分化为denken和danken。
那么这个词源学的追溯告诉我们什么?思想和感谢本是同一件事。后来忘了这件事,后来把它遗忘了,我们就把思想看成是对事物的概念的把握,逻辑的推论,这叫思想,遗忘了它本意是感谢。
感谢什么?感谢存在。思就是感谢,什么叫感谢?思就是“怀着感激的心情铭记存在”,这是本来意义上的思,怀着感激的心情铭记存在,而不是去把握那个存在者。
如果我们要把这一点加以说明的话,也可以举个例子。
两个好朋友,知心朋友此刻要要告别,其中一个朋友会对另外一个朋友这么说:当我们分手之后,你再想想我。请他想想我,想想我什么意思?是不是他希望他的朋友跟他分开之后带着关于他的心理图像,老是拿出来想一想,或者关于自己的概念,记住他我是个怎样的人,用一个概念把我记住,或者一种心理图像呈现了,是这个意思吗?
我希望我的朋友想想我,不是说你要带着关于我的心理图像走,或者带着关于我的概念走,不是这个意思。我希望你想想我是这样一层意思:你要在当我们不在一起的时候,仿佛我们还在一起。这是种对我们曾经的共同存在的铭记和感谢,这叫“你想想我”。当我们需要一个朋友想想我是这个意思——不是说你要牢记住关于我的心理图像,你要带着关于我的概念走,不,而是当我们不在一起的时候,仿佛仍然在一起,这就叫想想我。
海德格尔就抓住了这层意思,思想的本意是感谢和铭记存在,后来才演变为所谓范畴的思维、概念的思维。在这种范畴思维、概念思维取代了对思的理解之后,西方哲学一定紧紧抓住存在者,而遗忘了存在。
中国人有那样的诗,写的多好,王勃的那首诗最后两句(这样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海德格尔说的这层意思,我们已经千里相隔了,我们仿佛还在一起,有天涯之隔,若比邻。
所以海德格尔告诉我们,西方哲学传统出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它只能思being,不能思to be,只能思存在者,不能思存在本身。所以全部的问题在于把to be这个动词变成了名词,于是就把存在变成了存在者。
于是西方文明就建立在对存在者的认知的基础上,它最终导致虚无主义的文明。
所以尼采说对了,当代人类的无家可归状态是柏拉图主义哲学的必然的推论和结果。
我就换一个形象的比喻,在柏拉图主义传统中的西方文明一步步走过来,始终是以头立地的文明,不是两脚站在大地上。
尼采先揭示了这个真相,海德格尔将说明这个真相的来历,有什么思维方式根本出了问题,海德格尔来找了,他认为找到了。
对真理的误解,对思的误解,理性无法把握存在,理性则是去规范存在者。于是海德格尔说出这样惊人的话:只有我们意识到1000多年来思想最大的敌人就是理性,我们才能开始真正地思想。
当欧洲人听到海德格尔这么说的时候,他们一定会非常惊讶,因为向来一想到思想就想到理性,海德格尔居然说思想最大的敌人就是理性,只有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可能开始真正地思想。
这一点对于我们中国思想来说,是我们反观我们中国思想,它的境界。
王老师为我们打开了中西方思想之门,为我们引荐了人类智慧的圣贤,为我们道说了存在之无声大音,为我们带来了故乡泥土的芬芳。饮水思源,感恩老师。
从人类文明社会发展以来,文明古国中能延绵不断保留至今的只有中华文明。这是幸运或是巧合? 也许答案可以从24岁毛泽东写的《心之力》里领悟: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试问为天地立心何以立?为生民立命何以立?为往圣继绝学何以继?为万世开太平何以开?若我辈之人此心已无,则中华即将亡亦!中华亡则人类必亡亦! 毛主席能从中华文明之精神窥见人类之生存,感叹中华亡则人类必亡。于是以心之力开天辟地,敢叫日月换新天。 历史选择了这位以心之力与人民同心同力之人,中华文明也得以再焕发生机和活力,现今我们仍在复兴之路上努力前行,不忘初心。 在我看来,这都不是幸运或巧合,而是心之使然,心之必然。
马上就完结了,这100多天是痛并快乐着。有点小遗憾,对道家讲演太少。 圣人气相之巍峨,浩然之气亘与长空,寿尽其神不亡,此长生不死之秘义。 道种谷神不死,无远弗届,至诚之意是谓先天一气,精神合金丹现,丹心即道心,其寿永昌。 于信仰处永在,于道德中永存。
lxbook 回复 @lxbook: 何言神州无日月,一片丹心照古今! 儒之心性,道之金丹,佛之如来,耶之神性,四教同一。
怎么就到最后一节课啦!还没听够啊!意犹未尽!感谢王老师!
感谢王德峰教授 希望听友们把听王老师课看成是哲学的入门,而不是收了一堆标准答案。 我觉得,西方现代的语言哲学、认知哲学,更加精彩,值得中国人深入学习。
NJTarzan 回复 @John_Ren: 把听王老师课看成是哲学的入门,而不是收了一堆标准答案。 听友悟道了。
思是心之田,想为心之相。心田为理,心相是情,思想是情与理的统一,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王泽华_rg 回复 @lxbook: 你这个还是只看到了存在者的,没有对存在的领会。
海德格尔最终发展的也无非就是老子对孔子说的那番话“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非履哉。”中西方面临同样的问题,当下对存在的遮蔽。自我批判是在贪婪的发酵中被动的去认识探索。
讲得很好!感谢王德峰老师!希望能够再讲多几集,把海德格尔之后西方哲学的发展,还有中国哲学的发展,做一个概述或者是讲解。谢谢!
王德峰教授将我们领进悟道之门,以后漫漫修行路还得靠个人。做学问要踏实,浮想不等于悟道,游谈无根不等于博学识广。要啃读千年思想沉淀的圣贤书,还要独立切身体悟当下社会现实。从王教授的发刊词到现在,我们应该从中听出深深地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盲目乐观是自欺…
王老师让我爱上了哲学,也许这是我今生不变的追求。您就像传教士,把我领进了哲学的大门。愿您一直给我们讲下去,能听到您的声音,我就已经在哲学中了。我这个从未谋面的学生,祝您一切都好。
Nbg123 回复 @无思想的感性: 他说别看他写的书,要看我们老祖宗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