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谈到了“威胁与可靠性”这个话题,我看大家的留言都挺有想法的。今天我们继续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昨天一天都在讲,上午、下午、晚上从城里讲到沙河,在课堂上也谈到了卡耐基《人性的弱点》这本书。围绕这个书的内容,有同学就问了,如何进行有效地说服?假如跟对方利益不一致、价值观也不一致,而且你想做的事情就是他不愿意做的,怎样能快速把这个人给说服了,怎样能迅速地扭转他的态度?在这方面博弈论是有一个很有效的办法,我们今天来讲一讲。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一个重臣名叫顾雍,顾雍这个人非常了不起,他小的时候拜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你看老师叫蔡邕,他叫顾雍。请问这两个“yōng”字有联系吗?当然是有的。老师发现这个孩子才华横溢、才思敏捷,而且做事情认真严谨,所以老师蔡邕非常喜欢学生,他就提了一个建议,我叫蔡邕,干脆你也叫“yōng”得了,你就叫顾雍。
蔡邕经常赞叹顾雍的才华,所以顾雍字元叹。后来顾雍二十岁的时候就被州郡推荐担任合肥长。建安五年,孙权做会稽太守的时候,顾雍就担任了郡丞。公元221年,也就是黄武元年,孙权做吴王的时候,顾雍就当了尚书令。后来孙权称帝,顾雍就担任了丞相。
顾雍非常有管理才能和政治才干。从地方到中央,他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能够选贤任能,恪尽职守,而且经常提合理化建议,帮助孙权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而且顾雍这个人深沉大气、沉默寡言。孙权也经常感叹说,顾雍这个人不说话,只要说了,言必有中。
熟悉三国故事的同学知道孙权这个人晚年是比较糊涂的,他做了很多错事。其中有一件事就是宠信吕壹,搞了特务政治。吕壹是个阴险小人,专门罗织罪名陷害大臣。他首先锁定的就是丞相顾雍。由于吕壹的陷害,顾雍被捕入狱了,孙权本人很相信吕壹,别人说话都没有用,而小人吕壹就铁了心要置顾雍于死地。
俗话说“解铃还须解铃人”,顾雍要想得救,还非吕壹扭转态度不可。如何让吕壹放弃陷害顾雍的想法?很多想救顾雍的大臣绞尽脑汁也想不到说服的方法。这个时候,一个高人出现了,这个人是黄门侍郎,叫谢厷【hóng】。这个“厷”字比较难写,有点像来来去去的去字,一横一撇一拐弯一个点。
谢厷的说服策略简单直接、单刀直入,而且是一招见效。他问吕壹,顾丞相的事情如何?吕壹说,看来情况不太好,恐怕是没有救了。谢厷说,如果顾公不当丞相的话,谁会来代替他呢?吕壹摇摇头说,我没想过。谢厷说,你想想会不会是太常潘濬。吕壹点点头说,非常可能。
太常潘濬深得孙权的信任,而且和吕壹是死对头。他嫉恶如仇,潘濬一直想杀了吕壹,但是碍于孙权的保护就没有机会。潘濬就想了一个办法,他请群臣喝酒。名单里边也有吕壹,潘濬就下决心了,只要你来了,当众我就宰了你。至于孙权还有意见的话,该领什么罪,我去领什么罪,豁出去我也得杀了你。
吕壹提前得到消息了,吓得就装病不敢出门。所以一听到潘濬这个名字,吕壹真的有点头疼。谢厷说,潘濬潘太常,一直想亲手杀了你,但是没有机会。他对你可是切齿痛恨。现在一旦他接替顾雍做了丞相。你想一想,恐怕第二天就会要你的命啊。谢厷的说辞非常有效。吕壹大为恐惧,后来顾雍的事情就不了了之。
在这段故事当中,谢厷用了一个经典的劝说方法,叫做威胁捆绑。如果有人跟你针锋相对,而且态度坚决、难以扭转,所有的道义和感情的劝说都不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使用威胁捆绑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你要害我的话,你自己也没有好结果。比如谢厷就告诉吕壹,你要把顾雍害死了,恐怕第二天你自己也得死。
你做这件事情实际上就等于在坑自己,把一个对你温和的领导整下台,非要换一个想搞死你的领导,你这是怎么想的呢?这个说服一下就起作用了。所以这个案例也再一次证明威胁比善良或者感情更加地可靠。
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如果重大事情无法说服对方,大家可以参考谢厷的做法。结局展望,威胁捆绑。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